目录 |
胶体化学沉积矿床是指地表岩矿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部分成矿物质以胶体溶液的形式迁移到有利于胶体凝集的环境中,通过胶体化学分异(聚沉)而使有用物质富集所形成的矿床。
(1)成矿物质来源
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一般认为主要是来自于陆源物质。陆壳岩石受到各种风化作用而发生崩解和分解,在风化后期铁、锰、铝等便被分解出来,形成高分散的胶体溶液。现在大量的资料表明,海底火山喷发亦可提供相当数量的铁、锰等物质。有的研究者还提出,陆源岩屑在海底经海解作用和由于海侵使海水淹没大陆风化壳经海洋底水的分解作用,可以汲取出相当数量的铁、锰等物质。尽管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陆源的成矿物质。——大陆长期而稳定的风化剥蚀,温热而潮湿的气候,准平原化的地貌等是提供大量这类成矿物质的必要条件。胶体物质的搬运介质是地表径流。众所周知,河流搬运成矿物质的能力是巨大的。如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每升河水中约含0.003g的铁,若据此计算,仅仅在17.6万年内便可形成20亿吨的铁矿床。实际上还有许多河流的搬运能力,远比亚马逊河强大得多。
(2)地貌条件
大多数胶体物质的沉积环境是海盆地,对于那些构造较稳定、海岸线较为曲折的海湾浅海区尤为有利。内陆湖泊或富含有机质的沼泽盆地亦是成矿物质聚集的有利场所。由于湖沼中往往含有过多的腐殖酸和细菌,可形成内陆湖泊沼泽相胶体沉积矿床。但此类矿床工业意义较小。
(3)物理化学条件
根据98个港湾海水样和357个港湾泥样(海湾沉积物)、波罗的海微咸水和其沉积物、加利福尼亚海湾外的潮坪、碱水沼泽和深水斜坡沉积物,以及黑海静水盆地中水样的Eh值和pH值的实测结果报道:海水和沉积物孔隙水的pH值为7~8±。Eh值在循环水中常保持较高的正值(最高达0.5V);而盆地底部停滞水中均为负值,下限为-0.172V,在沉积物孔隙水中既可正值,亦可为负值,它取决于沉积物的性质、有机质的多少以及细菌的作用(最低达-0.5V)。
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细菌的繁殖情况均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对于成矿物质的聚沉,对不同矿物相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1.矿床产于沉积岩或火山沉积岩系沉积间断面上的海侵岩系中;
2.具有特定层位,如沉积铁矿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Pt2)和泥盆纪(D);
3.具明显的分带性:平面上,自岸向海为 Al——Fe——Mn;剖面上,自下而上为Al——Fe——Mn;
4.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
5.矿石具鲕状、豆状、肾状、条带状构造,结核状、胶体结构;
6.矿石成分主要为Fe、Mn、Al的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和硅酸盐等;
7.主要矿种为铁、锰、铝及粘土矿。
1.剥蚀源区条件
①成矿物质来源条件。陆源剥蚀区有关广泛的富铝或富铁、锰的基岩出露,风化后可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
②气候和地貌条件。需要温暖潮湿或湿热的气候使基岩发生强烈的红土化及铝土岩化等风化作用,形成铁锰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此种气候有利于植被发育,产生的有机质起护胶作用有利于有用组分以胶体溶液的形式迁移至沉积盆地。大陆长期风化剥蚀至准平原化使陆源碎屑掺和作用减弱,有利于成矿组分沉积富集与成矿。
2.沉积盆地条件
形成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的沉积盆地类型包括:沼泽、湖泊和浅海,分别形成沼泽相、湖相和浅海相铁、锰、铝的沉积矿床。对于铁、锰矿床而言浅海相沉积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