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Net Literature)

目录

什么是网络文学[1]

  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文学原创作品为主。

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2]

一、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尝试

  追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首先需追溯中文网络的起源。互联网上最早的中文网络出现于海外。1992年6月28日,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出现了一个以ait.chinese.text为域名的互联网新闻组,后来被简称为ACT。一批留学生为了抒发自己思乡的感怀,在ACT新闻组上发表了大量的汉语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1994年至1995年,是ACT发展的顶峰时期,网络文学作品张贴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空前的。伴随着创作上的日臻成熟,网络文学的作者也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如图雅、百合的小说和散文,莲波、方舟子的散文,受到当时网络文学爱好者的欢迎,至今仍在网上流传不衰。在1995年底,由于中文互联网络的发展,也由于ACT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ACT开始走向衰落,中文电子期刊则趁势而起。

  早在1991年,互联网中即已存在中文电子期刊。1991年4月5日创刊的《华夏文摘》便是互联网上第一份中文杂志,主要刊载各大通讯社有关中国的新闻,也选登一些华人们喜爱阅读的小说、散文以及报告文学等。《华夏文摘》创刊之后发表的由网络作家少君创作的反映留学生生活的文章《奋斗与和平》是最早的中文网络小说。随后,热衷于网络的实践者们开始大量尝试编辑中文电子期刊。1993年以后,遍布世界的中文电子杂志大量涌现,较有影响的如方舟子创办的《新雨丝》(http://www.xys.org)、诗阳、鲁鸣等人创办的网络诗刊《橄榄树》(http://www.wenxue.com)等。而在1996年1月,花招公司创办的第一份华文女性网络文学期刊《花招》(http://www.huazhao.corn),则体现出“特立独行”①的办刊姿态……可以说,大量中文网络文学期刊的涌现,昭示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又一坦途,使得网络文学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殿堂,同时也为网络文学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地。

二、网络文学在国内的发展

  海外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景况为国内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但是,内地网络文学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滞后,主要是由高额网费超逾了居民消费的承载能力所带来的网络普及率不高所造成的。

  1994年,互联网正式引入中国内地,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成为最初入网的群体。随后,一些爱好文学的大学生开始把自己喜爱的海外网络文学作品张贴在各大高校的BBS上,瞬时形成了一股风潮,从而对网络文学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大量的阅读消费又刺激了文学的再创作,形成“创作——阅读——转贴——阅读——再创作——再阅读——再转贴——再阅读”的良性循环,大批的网络写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为以后的蓄势待发埋下了铺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文学也随之获得了高速发展的平台和契机。1996年,网络文学以迅猛的发展势头闯入人们的视野。在此背景下,网易公司率先向广大网民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随后,新浪等大型网站也开始步其后尘。一时间,全国兴起制作个人主页的热潮,而网络文学也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一方空间。1997年,美籍华人朱威廉在上海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http://www.rongshu.com),从此,迎来了网络与文学的“黄金时代”。

  1999年,台湾蔡智恒(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20世纪最后一年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彻彻底底地揭开了网络文学的序幕。紧随其后,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李寻欢、安妮宝贝等一批知名网络写手纷纷浮出水面,一系列文学佳作也随即诞生,引起国内媒体和出版界以及网络公司的广泛关注。一时间,网络文学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当网络文学沸沸扬扬地在网上扩张其领地的同时,受传统的文学价值链利益牵涉的诱惑,具备一定实力的网络写手开始转战“网下”,将自己的作品出售给传统媒体。1999年末,知识出版社顺利排挤掉与之竞争的30多家同质媒体,获得台湾网络文学畅销书《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文简体版权,并于同年11月出版该书,抢先掘得了网络文学的“第一桶金”。随后,一系列跟风活动迅速挺进。目前,作家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天津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文汇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纷纷出版了网络文学的丛书或者作品选集,呈现出文学“网上网下”共同繁荣的热闹景象。

网络文学的特点[3]

  一、高度的自由化写作

  作者隐匿是网络写作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由网络的特性所决定的。网络在空间一维上的宽容性,即网络信息容量的无限性,使得网络文学无需面对传统文学严格而烦琐的审查机制,作品可以避免专业文学编辑的审查和筛选而在网络上以最快的时间传播和流通。公认的传统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种形式——发表和付酬的意义被消解。在网络世界里,发表的园地不再被某些文化精英垄断,每个人都有在网上发言的权利,都可以自由地参与创作和欣赏,没有为稿费而发表作品的职业作家,大多数进入网络写作的人都抱着非功利的、自由的创作心态,他们一般不会署名,或者只署网名,个人通过网络写作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体验表达和情感宣泄的需要,可以痛快淋漓、毫不掩饰地书写内心的真实,并获得广泛的交流、理解和认同。网络文学的自我定位并非事业或使命及追求文学的价值,其创作心态更接近于游戏或满足个人的乐趣。

  正是因为没有体制束缚、责任负累和生存压力、商业诱惑,网络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才会无所顾忌、大胆尝试和自由创新,大众的、民间的、底层的声音被自由地表达,文学进一步走向平民和通俗。网络的特殊形态可以让作者处于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之分的状态,所有的人在同一个平面上自由交流而又各自独立。网络提供给文学一块宽敞自由的空间,内容的自由给予文学创作以心灵上的解放。但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自由性特质义决定了它本身具有放纵化、呓语化以及平面化等局限性。

  二、文本的开放性与接受的当下性

  罗兰·巴特提出文本的开放性,指的是文本向读者的开放,读者可以加入文本进行再创造。传统的文学创作中,文学作品的完成过程为创作一阅读一接受,作品价值的实现是在读者对作品的创造性阅读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是被接受与接受的关系。伊瑟尔在《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中指出:“文学作品有两极:可将它们称为艺术的和审美的: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文本;审美的一极则是由读者完成的实现”,“文本与读者的结合才形成文学作品”。这种理论假设只有通过开放、自由、宽容和高速传播的网络才具有实现的可能。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使网络文学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开放,网络写作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模糊而且随时变动。作者与读者第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实现了。

  传统文学的结构是封闭的、自我满足的,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超文本超越了个别作品的局限,众多文本互联为一个大文本结构。超文本的全息辐射功能使得文学作品处于一种动态的无限开放的状态,这种开放性使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网络文学的超文本使作品与读者相互沟通,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回答读者的提问,并提供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读者可以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改变作品的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一个作者的作品往往会被许多人删改、转贴甚至续写,最终可能成为集体创造的结晶(或大杂烩)。

  被称为网络文学“经典之作”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蔡志恒)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每天都会收到如雪片般飞来的E-mail和数以万计的帖子,读者的感受和要求影响着作者的再创作,时空距离的缩短使创作与接受相融合的共时性成为可能。这种形式赋予读者更多的主体性,也赋予作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传统的写作性质在网上被完全改变,写作成为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劳动:“写作的确是私人化的东西,可在某种程度上,它又不再只属于你自己。”锄

  三、文本的多媒体艺术表现方式

  网络文学是以数字科技为依托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它的文本载体就是数字化符号,经过机读处理转化为可供辨识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并且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负载网络作品的人一机界面已经从键盘—屏幕体制发展到超文本的视窗体制,给单一的文学作品增设了多媒体的视听美感效果,形成“文本中的文本”或“文本间的文本”。网络文学写作方式也表现出多媒体艺术展示和网络独有的表达特点。

  网络文学的文本结构已经突破了单一文字的平面,开始扩展到声音、图像乃至视频方面的立体结构,与多种媒体的感觉通道相连接。除了传统的语言线,陆叙述之外,网络文学作品中经常嵌入音乐、图片和音像资料,直观材料的介入将传统的平面阅读、再现性想象转向立体化阅读体验。如网络上的诗歌文本已不再是平面的、单色的、无声的、静止的文字扫≥列,它可以是声光变幻的动态画,即通过音乐性、绘画性、意义性来达到形、音、意一体的诗歌境界。多媒体可以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触动人不同的感官经验。网络文学文本成为一种典型的“观看”式的立体结构文本,传统文学作品情境的想象性和意义的后延性得到弱化。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作者对多媒体手段的熟练运用,网络文学虚拟真实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传统文本单一的语言文字无法企及的“真实”。

  四、网络文学语言的“网络化”特征

  网络文学作品的篇幅一般比较精短,作品可以成系列地发表、连载,但每一篇的篇幅仍然是短小的。语言节奏快而紧凑,流畅易读,短句多于长句,具有毋k跃性的特点。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形式和网络传播方式结合的新兴文学现象,在语言运用上具有“网络化”特征。

  随着网络文化的产生,新的网络语言开始出现并在网络文学中广泛运用,如MM、GG、大虾(网络高手)、菜鸟(没有经验的上网者)、斑竹(版主)、猫(调制解调器)、伊妹儿(E—mail)、BBS(电子公告版)、网虫、灌水、东东(东西)等网络特有的便捷、生动、新鲜的词汇,以及网络计算机的专业词汇,如在线、主页、聊天室等,混用计算机上的汉字、英语字母、汉语拼音字母甚而注音字母等多种文字和注音符号。用计算机上的非文字符号如@、x、#、$等以及:)、*^-^、—(等表示不同的面部表情,用数字886表示“拜拜喽”,这类网语大量涌现,反映了年轻网民个性开放、自由随意、注重效率、有更多的生活选择和更多的幽默感的时代特性。

  网上交际可令作者极大地张扬个性和个人运用语言的特点,语言风格也相应地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庄重的、随意的、严肃的、戏谑的,不一而足。某些专业术语以及表现形式化入文学的语言中,产生生动而新异的语言效果。如一篇题为《迷失在现实与网络的爱情》的小说写道:

  她低下头,笑笑,那种带着一点点羞涩的笑容。我忽然又想起徐志摩的那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或者李清照的那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想到我的思维活动水平,从几分钟前的空白到现在的空前想象力,这个变化过程如果画成曲线,一定振幅很大,对,一象限增函数,它的倒数是正的。

网络文学的文体分类[3]

  网络的开放性和受众的不同需求使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品格呈现多层次化,从审美趣味的角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迎合大众阅读兴趣的休闲和通俗文学,包括言情、侠义、恐怖、幻想等作品,其中言情所占比重最大;另外一类作品以追求较高的文学价值为目的,而不仅是以新奇、紧张的情节取悦读者,属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的纯文学或高雅文学。一些专业作家如刘醒龙、周洁茹等也涉足网络文学创作,周洁茹的《小妖的网》被称为“国内第一部职业作家创作的长篇网络小说”。.这些因素增添了网络文学的严肃性,使其向雅化的方向发展。

  从发表形式的角度网络文学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虽然发表在网络上,只要质量过关,也可以以印刷方式发表的作品;二是虽然可以通过印刷方式发表,却因带有另类色彩而不被印刷媒介接纳的作品;三是依靠电脑和网络技术写就,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写作方法[3]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领域的一个新兴样式,尽管形态上与传统文学有相当大的差异,但作品本身仍然以其鲜明的文学审美特质吸引着读者,读者对网络文学的欣赏和评判标准与传统文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由单纯追求阅读的快感逐渐转向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是网络文学的必然趋势。因此,网络文学写作者仍然要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全面的人文素质、良好的文学修养及熟练的写作技巧。

  一、熟练掌握电脑写作的基本操作方法

  网络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书写媒体的变化,一支笔、一张纸的写作变成电脑键盘的文字输入和屏幕显示的信息表达、传递方式。要想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必须首先掌握基本的电脑写作知识和技能。初学者可以直接从电脑的使用入手,掌握Windows98、Word2000等系统的操作方法,以及"55笔字”、“二笔型”或智能ABC、全拼等汉字输入技术,也可以用汉王笔或无线压感笔作手写输入,或者是在交互式语言平面上进行语音输入。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电子文本的写作和善于处理各种中文信息。文字的随意组合、扩张,信息的复制、剪贴,自由增加补充新的构思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以及跨文本的任意调用等等,都能够刺激、活跃作者的思维,打破传统写作的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

  二、结合网络媒介技术特质进行创作

  借助网络的高速度、大容量、双向性、跨时空等优势来获取各种文字、图片、音像等写作素材,作者可以不必直接参与、观察现场,通过传媒即可收集信息。材料的采集方式也可由传统的做笔记、记卡片改变为电脑直接输入、文件拷贝、网上下载等方式,甚至可以运用电脑程序提供随机性来扩大取材领域,将一些字、词组、句等编成程序输入电脑。有电脑程序的辅助,一个文学新手创作一部情节曲折的小说或一出惊心动魄的戏剧就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在事先设计的创作程序中,作者把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文字表现力交给了电脑。虽然这些无法替代内心充满激情的原始创作,但至少随机性产品的全新性和偶然性可以具有写作素材或半成品的价值,通过作者的酝酿和艺术加工就成为丰富的创作意象。

  构思方式上,传统文学完全是个人化的艺术思维,网络文学创作可以由首创作者设定某一文学题材框架或文体类型,让网民共同参与,进行群体性艺术构思,然后集中大家的艺术智慧进行创作。例如网络小说或剧本事先可以不必设定情节,甚至是无头无尾,而让欣赏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将作者提供的片断内容组合成自己想要得到的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信息校正原来的艺术构思,修改创作思路。

  新兴的网络文学孕育了无数的可能,它的最大特征是自由和开放,而这更切近文学创作的内在本质。应当指出的是,目前的网络文学还比较幼稚,它们大多数的表现主题并不具备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尚属于快餐型文化的范畴。随着网络文学的日趋成熟,艺术格调低下的作品将会被认真严肃的创作所替代。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4]

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促进

  1.带来了文学存在方式的根本变革

  由于网络文学依托于网络,特殊的媒介形式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渠道和生存方式。传统纸质文学“白纸黑字”的格局已被刷新,取而代之的是现今的“E媒体”(Electronic media),从而实现了文学载体方面的革命。

  再者,传统纸质文学由于采用文字符号进行记录,其叙述是线性的、固化的。而计算机用计算机语言替代了繁琐的文字符号。利用“0”和“1”的代码、bit和byte的转换和编解码,实现了文本内部的组织以及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协调。

  2.丰富了文学的表现题材。实现了文学在价值论意义上的自由书写

  网络文学依附的特殊生存空间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素材。一是源于网络本身的题材,即以网络世界中的某个人物为文本原型,以作者本人或其他人的网上际遇作为描述对象:二是以某网友作为故事原型,并将其还原到现实生活当中。第一种题材在网络文本的旨。文学在表现题材上的丰富意味着文学在另外一个维度找寻到了自由呼吸的生存领域,超越了现实社会对个体身份和角色的框限,实现了个体价值的自由书写。

  3.打破了传统文学类型之间的界限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虚拟与现实并存的世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造就一个幻境,以实现文本表达的丰富性。正是源自网络的这一特性,传统的文学类型分类开始混淆。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戏谑的文字组合使我们很难在纪实文学与虚构文学、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分一条明晰的界限。因为网络文学本身便夹杂着众多不确定性,始终在纪实与虚构之间游走。这使得不同的文学类型实现了自由的转换,丰富了文本表达的多样性。此外,网络文学中又存在着后现代无厘头性质的内容解构,如解构经典名著《西游记》的今何在的《悟空传》,里面就充满了反讽与诙谐的搞笑手法。而我们很难说清这一类文学作品究竟从属于何种文学类型。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负面冲击

  1.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

  如前所言,网络文本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由度,传统文学所具备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的言说功能在网络中已然瓦解。这 方面体现了网络文学适应了后现代语境下自由表达的语言表征,另一方面则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字随意化的弊病。网络负荷的意识形态性较弱,把关人的概念趋于淡化,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用“藏污纳垢”一词便是对其最好的概括。在网络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戏谑、游戏的文字,更有甚者,一些涉及色情、私密之事的文章更是招摇过市且博得了大量的点击率(如木子美、竹影青瞳等)。这种游戏化的创作态度无疑堵塞了文学通向思想、价值、终极意义的通道,消磨了文学应该具有的大气、崇高、深邃以及厚重,文学最终变成了一种时尚, 种吸引注意力的“眼球经济”。

  2.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介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网络文学凭靠自身的物理属性在出版、发行方面向传统文学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学的表现方式依旧是以文字符号为主,在网下依旧有生存的空间。目前,网络文学与传统纸质媒体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纷纷以出版物的形式抢占各大图书市场,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网络文学的普及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进行了分流。这无疑使本来便不甚景气的传统文学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

参考文献

  1. 傅亦轩主编;冀彦伟,陈亮副主编.第二章 新媒体内容创新概论 新媒体节目内容创作与版权保护.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11.
  2. 宫承波主编.第十九章 网络文学 新媒体概论 第二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0.
  3. 3.0 3.1 3.2 刘海涛,金长民主编.第八章 文学体 写作学新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 宫承波主编.第十七章 网络文学 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