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经济信用化是指信用活动日益增加,经济交易中可以用信用来衡量的部分越来越大的现象、过程或发展趋势。导致经济信用化的原因是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一系列过程正逐步摆脱对经济主体自身积累的依赖.转而依靠于外部融资。经济信用化是社会经济活动逐渐依赖于信用的演进过程.其实质是信用的增加。
经济信用化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信用总规模的增长超过了经济规模的增长,信用在经济活动中迅速普及;经济主体都普遍采用信用方式与手段进行融资和支付结算;各种主要信用工具都与GDP有极强的相关性;信用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
经济信用化程度的提高是与信用经济紧密相连的。首先,在信用经济条件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及网络广泛应用,信息普及且容易获得,信息公开且相对透明,这些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增强了经济主体交易的信心,消除了技术障碍,并使信用交易总量上升。其次,由于有了新的交易手段与技术,经济主体可以更加方便利快捷地运用这些技术与手段进行信用交易,导致信用活动广泛存在于经济活动之中。
经济信用化程度可以用信用消费和信用交易为标志的信用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示,如金融机构存款/GDP、金融机构贷款/GDP、企业债券筹资额/GDP、国债筹资额/GDP等,也可以用信用总规模相对于经济规模的倍数——AC/GDP表示。其中,AC表示信用总规模,指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交易总量,即工商企业、消费者、银行情用等经济主体的交易规模,包括工商企业、消费者信贷、企业类债券、股票发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赊销信用规模等。这些指标被称为经济信用化率,用以描述经济信用化的情况。比率越高,表明经济信用化程度越高,信用活动越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