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移动信息服务

  	      	      	    	    	      	    

目录

什么是移动信息服务

  移动信息服务是指基于通信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移动设备,以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

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

  (1)移动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

  信息服务是发生在信息用户与服务职员、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现代移动信息服务是新兴的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

  (2)移动信息服务是面向移动环境下的用户的信息服务

  从用户角度看,其所处的环境可以分为固定环境和移动环境。移动是相对于固定而言,区别在于人或物在实体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状态。固定环境是指人或物处在相对稳定的空间环境,固定信息环境是指固定环境中人们主要用于从事信息活动的空间环境,比如教室、会议室、礼堂、办公室、书房、网吧、图书馆、电影院等。移动环境则是指人或物处在不断变化的空间环境,比如户外运动中、交通过程中、旅途中等等,移动信息环境是指移动环境中人们可以兼而(因为移动环境中,除了记者等专业信息工作者之外,大部分人的第一行为不会是信息行为)从事信息活动的空间环境。移动信息服务是面向移动环境下的用户开展的信息服务,与固定信息服务共同组成信息服务。

  (3)移动信息服务是基于现代移动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

  根据移动信息技术的演变,可以将移动信息服务分成如下发展阶段:

  ①传统移动信息服务,比如无线广播电台、流动售报、图书馆流动服务等,都是基于传统无线电、机械技术或人工操作而实现的。

  ②移动通信服务,狭义上指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广义上指手持移动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③移动通信增值服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短信息、彩信、互动式语音应答(IVR)、彩铃等移动数据服务。

  ④移动互联网服务。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移动互联网。相应地,以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接入网就是狭义上的移动互联网,以各种无线网络作为接入网就是广义上的移动互联网。

  综上所述,面向移动环境下的用户,通过移动/无线信息网络与手持移动信息终端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就是移动信息服务。

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

  希奥(Siau,K.)等人将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归纳为泛在性、个性化、灵活性和广泛传播。张(LiyiZhang)等人从移动贸易的角度分析移动信息服务,认为移动信息服务具有便携性、能到达性、易接近性、可定位性和身份可识别性等特点。与固定信息服务相比,移动信息服务的根本特征在于其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服务。正如一位无线信息技术专家所言,互联网对人们的最大贡献是它用线把全世界联在了一起,而无线互联网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能够把束缚人们坐在固定位置上网的网线“剪断”。移动信息服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移动性”服务,用户也可以在移动状态下随时随地利用信息服务。

  移动信息服务的缺点也很明显。与固定信息服务相比,移动信息服务受到环境、屏幕和输入条件等的限制,环境多变不稳定,移动终端屏幕显示局限大,处理能力不强,操作不够方便,用户使用体验差,这些都是移动信息服务的弱点。尽管有这些缺点,但移动信息服务更受益于跨越各种环境的移动性、可定位性、个性化等特征。

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

  (1)信息服务者是信息服务的主体,包括从事信息服务的机构及机构中的服务人员,是整个信息服务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和管理者。移动信息服务中的信息服务者与其他信息服务并没有什么区别。目前从事移动信息服务的机构既有新兴的IT与通信、网络服务机构,也有传统的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图书情报等服务机构。

  (2)信息用户是信息服务的对象,是信息服务内容的接受者和利用者。用户的人口统计特征、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特征、经济消费能力等都是信息服务的前提和依据。与固定环境下的信息用户相比,移动环境下的用户在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方面有不同的表现。

  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根据德尔文(Derwin)的“意义建构”理论,要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须定位于时空中的某一点。该理论认为,用户的信息需求会随着所处情境(situation)而改变,情境是指意义建构时的时空环境。与固定环境相比,移动环境下用户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变化,并且总是跨越不同地点、跨越不同情境。因此,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根据时间与空间的影响,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与时间相关的需求和与空间相关的需求。用户在移动环境下信息活动的时间特点有临时性、实时性、碎片性,相应的信息需求都是与这些时间特点密切相关的,比如应急处理信息(通信、办公、商务等)、获取与交流实时信息(如新闻动态、金融行情、比赛直播、个人信息即时交流等)、打发无聊、利用零星或碎片时间利用与交流信息等。用户在移动环境下信息活动的空间特点有本地性、目的地性,因此,相应的信息需求也都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比如与位置相关的信息接受、信息查询信息交流、信息发布等。

  关于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行为,传播学理论认为手机用户既是媒介内容的消费者,又是媒介内容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传播者。用户使用的不仅仅是媒介信息,同时使用的还有媒介本身。手机媒体具有独特的媒体特质和传播优势,用户通过使用手机媒体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包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满足感、媒体生产与消费的二重性满足了用户自我价值感的实现、个性化和互动性满足了用户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心理需求。移动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移动学习的核心结构,移动通信技术创造更广阔的、更分散的学习情境移动技术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对话性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类型的学习。移动学习具有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学习内容的片断性、学习地点的跨越性、学习目标的自我调节性。移动阅读是用户的主要移动信息行为之一,移动阅读的行为过程包括阅读需求、读物寻求和阅读利用三个阶段。与固定环境下的阅读行为相比,移动阅读行为在阅读时间、内容、方法上都有显著的区别。移动阅读突破了时空的局限,阅读内容主要以各类新闻、金融财经实时信息、体育实时赛况、其他动态资讯等时间敏感性阅读内容和与读者所处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为主,内容篇幅更倾向于短小精悍的微型阅读,阅读方式主要表现为快餐式阅读。

  (3)信息服务内容是信息用户接受与利用的对象,是信息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移动信息服务在直接采用传统信息服务内容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内容的同时,还立足于移动用户的独特需求和移动信息技术的独特功用开发新的信息服务内容。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用手机来上网或者用移动终端来上网,而是已经创造出以前桌面互联网所没有的功能。Fife将目前的移动数据服务归为四类:交易、通信、信息和娱乐。杨(Yang)将移动互联网服务分为用户主动获取信息、服务者主动推送信息、交易、接入互联网。国内移动互联网业界大致将其业务形态分为四类:移动社交(包括社区、博客、邮件)、信息服务(包括新闻、搜索、广告、位置服务)、娱乐(包括手机游戏、音乐、视频)、交易(包括电子商务移动支付)。

  与固定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相比,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行为一般与其所处的时间空间密切相关,相应地,移动信息服务内容具有即时性、位置相关性、个性化等特点。即时性内容是指新闻、金融行情、比赛实况、即时交流等时间敏感性内容,位置相关性内容包括地理位置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本地或目的地新闻、天气、商业、社交等信息。相对于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和“位置跟踪”,手机等移动终端能“知晓”用户,比如用户在什么地方,经过了哪里,和什么人联系,看什么内容。可见,移动终端的隐私性、身份可识别性,极大方便了移动信息服务提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的内容服务。

  (4)信息服务系统是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平台。“移动互联网和固定有线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在于:终端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所带来的独特应用”。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是移动信息服务的两大基础设施,也是移动信息服务与固定信息服务区别的重要标志。移动信息服务中的联网技术是指用户的手机等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无线、移动连接方式,既有以WLAN为主的无线通信技术,也有以3G为主的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终端则包括终端类型、配置、功能、软件等,目前的移动终端主要有手机、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手机由于其与用户的绑定性强并集成了众多信息功能,正日益成为最重要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的发展更强化了手机移动终端的优势地位。目前移动终端联接无线/移动网络的技术包括短信息、多媒体信息、浏览器、客户端软件等。

  (5)信息服务策略是指信息服务中的服务方针与方式等,是改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效能的必要条件。与固定信息服务相比,移动信息服务更注重即时服务、互动性服务、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加工服务、协同服务等。即时服务是移动信息服务的优势,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用户参与的互动性服务是传统信息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一种,移动信息服务则能发挥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用户移动的过程中将互动性服务与用户所在的时间空间结合起来,比如微博、移动社区服务等。主动服务是指移动信息服务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主动推送信息服务,比如基于用户位置的广告发布等。个性化服务是移动信息服务的特色,包括个性化信息推送、个性化分类定制、个性化门户、个性化检索、个性化收藏服务等。加工服务是相对于原始信息提供服务的,是指针对用户所处的移动环境和所持移动终端的特点,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优化,以方便用户迅速接受利用,如导航服务、检索服务、摘要服务等。协同服务是指移动信息服务受限于移动环境与网络、终端条件,主要提供的信息是即时信息、核心信息、线索信息,如果用户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则需要与传统信息服务手段、互联网信息服务系统合作为用户服务。

移动信息服务的外部影响因素

  信息服务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环境因素。各种社会环境是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节奏的加快,催生了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是社会环境演变的产物,也必将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在微观层面,影响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外部因素有移动环境和移动信息技术。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是指在全新的移动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强调的是信息服务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信息服务的新影响。

  (1)移动环境对移动信息服务的影响

  Bhagwat等人和Hoyoung等人认为“移动互联网不同于固定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互联网大都在预定环境中使用,而移动互联网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Hoyoung等还从用户的视角将移动环境定义为“影响个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自身和外界环境信息”,个人环境信息可分为内心因素(目的、情感)、身体因素(手、腿),外部环境信息可分为自然因素(视觉干扰、听觉干扰)、社会因素(周边人数、互动情况),共同组成移动互联网的环境结构。

  移动环境是指人或物处在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在移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用户及其所持终端是处于移动状态的,也就是说用户所处的时间空间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是更广阔的、更分散的。这些不同的环境会对用户的各种信息行为和相应的移动信息服务产生影响。一方面信息服务者可以根据各种移动环境设计信息服务,随时随地的服务满足了人们在移动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移动环境给移动信息服务带来了管理和服务上的新挑战。比如移动环境下用户的时间大都是零碎时间,现场的干扰(视觉、听觉、震动、周围人群等)比较多,信息支撑技术(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成熟性,大量信息及时传输和交互的可行性等)要求比较高。因此,移动环境就对移动信息服务内容、技术与方式等提出了不同于固定信息服务的新要求。由于移动环境下的“碎片”时间,移动信息服务的内容可以分成若干单元,每一单元篇幅不宜太长,以适应用户在移动环境下的时间特点。同时要求无线网络要比较稳定,响应速度要比较快,移动终端上的操作要尽量简易,信息服务方式要尽量快捷。此外,用户在移动环境下的位置特性必然会导致一些与位置相关的信息需求,需要信息服务者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日本最大无线社交网站Mixi的“足迹”功能能帮助其用户在移动过程跟踪、就近找到自己的好友;美国Foursquare社区网站的爆红也是因为将地理信息和社交网络结合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以及商家根据用户现场报到次数提供折扣的新颖广告模式,这些都是移动环境的位置特性带来的独特应用。

  (2)移动信息技术对移动信息服务的影响

  在现代移动信息服务兴起的过程中,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未来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影响移动信息服务的升级、发展。

  ①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3G),目前正在向第四代(4G)迈进。4G在移动设备上有着更快的数据下载和上传速度,系统性能显著提高,包括用户体验到的速率、系统时延、高速移动下的接入等,而且会大大提高诸如视频流以及网络游戏等应用的性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一代无线互联网已经在欧洲斯堪迪那维亚半岛和北美运行,日本和香港在2010年底之前投入使用[20]。WLAN是无线局域网技术,虽然不如3G网络能支持跨广域网络的移动性,但WLAN提供了高带宽,其数据吞吐速度明显快于3G。目前国内不少地区正在通过WLAN构建“无线城市”,与3G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无线宽带网络,为移动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吸引更多的娱乐、商务、办公、教育等业务进入移动互联网的通道。

  ②20世纪末,互联网由于web技术的使用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未来互联网必将继续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更加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新的体系架构、新的协议、新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下一代网络(NGN)成为通信网络发展和演进的方向,以IP技术为中心,可以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网格计算云计算、多元化的网络终端等新技术将不断出现,网络服务方式也将在现有1.0、2.0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有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发展都将为移动互联网开拓更新、更强的服务功能,推动移动信息服务向新的高度发展。

  ③移动终端的硬件和软件也在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智能手机的比重逐渐加大,非手机型的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的屏幕在保持便携特征的前提下越来越大,可实现视频通话、高清电视、在线游戏等无线宽带服务。软件方面,移动操作系统、浏览器、各种客户端软件、移动搜索等适应移动终端便利操作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这些与移动终端相关的技术发展将大大提升移动信息服务的效果,改善用户的信息利用体验。

移动信息服务的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有两种诞生机制,即以信息服务各要素为基础的衍生机制和以发展条件等外围因素为基础的催生机制。

  (1)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是指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描述。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彼此间的关系程度和作用方式不尽相同,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成了区别不同模式的主要依据。基于组成要素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包括主体模式、技术模式、内容模式、服务策略、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等。

  ①从移动信息服务的主体来看,既有独立的移动信息服务机构,比如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移动终端提供商、传统出版机构/广播电视机构、数字(手机)出版技术供应商、图书馆等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又有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其所属的信息部门开展移动信息服务)。

  ②移动信息服务的技术模式可以分为基于不同通信网络的服务模式,比如基于以WLAN为主的无线通信服务模式和基于以3G/4G为主的移动通信服务模式;基于不同移动终端的服务模式,比如基于手机、阅读器、平板电脑、PDA等的服务模式和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短信息、多媒体信息、浏览器、客户端软件等的服务模式。

  ③移动信息服务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以及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模式包括:通信(接入互联网、IM、视频通话、邮件等)、移动社交(社区、博客、微博等)、信息服务(新闻、搜索、广告、地图、位置服务、移动教育、出版、图书馆等)、娱乐(手机游戏、音乐、视频等)、移动电子商务(银行、支付、炒股、购物、交易、手机广告、企业WAP站点等)、移动政务(办公、管理等)等。

  ④从移动信息服务策略来看,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包括:单向传递服务模式与用户参与服务模式、主动服务模式与被动服务模式、平移服务模式(直接接入互联网、采用传统信息服务内容)与加工服务模式(导航、检索、参考咨询、学科信息门户、专题服务等)、独立服务模式与协同服务模式(与其他信息服务系统合作提供服务)、个性化服务模式等。

  ⑤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是指根据用户的不同特征(年龄、性别、学历、职业/身份等人口统计特征、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特征、经济消费能力等),对用户进行细分,设计相应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比如面向大学生、年轻上班族、农村居民和商务人士等用户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2)移动信息服务的外部主要影响因素是移动环境和移动信息技术,基于外部因素影响关系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即时服务模式、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模式等。

  ①即时服务模式是指根据用户在移动环境下的即时性信息需求依托移动信息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内容与信息服务,比如新闻、金融行情、比赛实况、即时交流与处理等,是移动服务特色非常显著的信息内容服务模式。

  ②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式是移动信息服务者根据用户在移动环境下所处的地理位置依托移动信息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地理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其他信息服务,比如与位置结合的手机新闻服务、天气、社区、聊天交友、微博、商务等,也是具有显著移动服务特色的信息内容服务模式。

  ③个性化服务模式是指移动信息服务者根据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隐私性、身份可识别性,利用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用户的信息需求模型,面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比如个性化门户、个性化检索、个性化收藏服务、个性化订阅服务等。

参考文献

  • 茆意宏.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模式(A).情报科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