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电子警察是一种利用自动化检测与测量技术捕获交通违法或交通事故,利用网络将采集的信息传回公安部门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此为证据对肇事者进行处罚,以减少事故发生、辅助交警工作的方法。与交警监管相比,电子警察对事故的判断更准确,捕捉更迅速,在黑夜、恶劣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而同时减少了交警的人力支出,但对仪器仪表的投入要求相对较高。电子警察可分为数码式“电子警察”、胶片式“电子警察”和视频式“电子警察”。
狭义:俗称“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即可安装在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并对指定车道内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进行不间断自动检测和记录的系统。[1]
广义:可安装在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并对指定车道内机动车行驶行为进行不间断自动检测和记录的系统。
系统介绍
高清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利用先进的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访问等技术。利用每一辆车对应唯一的车牌号的条件,对监控路面过往的每一辆机动车的车辆和车号牌图像进行连续全天候实时记录。以地感线圈与视频检测进行车辆检测,当运动目标超过限速值时或路口信号在红灯状态下,(一体化)高清摄像机进行违章车辆抓拍,完整抓拍车辆违章过程的3张图片。图片清晰显示信号灯状态、停车线位置、违法车道、违法车辆的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身颜色、车辆类型、违法时间、地点、车速和行驶方向等信息。所有抓拍数据通过网络传回到交警数据中心进行处理。通过此信息与对应地区的车管库相连接,分析并获取当前车辆是否为合法车辆。同时,生成违法图像和速度信息数据库,数据具备联网查询功能。 高清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十字交叉路口、人行道口、限时道路、主辅路进出口、公交专用道等处。用于对闯红灯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取证。该系统能为公安部门有效打击超速、盗抢、黑名单机动车犯罪、查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分析交通状况、加强治安管理等各种违法行为提供信息,为各地公安及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理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1996年5月初,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与我们共同在北京市西四路口试验国内第一 台“抢红灯自动拍摄器”获得成功。同年,北京市交通工程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市科委申报立项,科委拨专款支持北京市交通工程科学研究所与我们共同合作研发“视频机动车闯红灯自动监测系统”。系统研制成功后,于1996年-1998年初先后在北京、济南、长沙、福州、杭州、西安、洛阳、齐齐哈尔、满洲里、衢州等地安装了“视频机动车闯红灯自动监测系统”和“视频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虽然当时各地电视台、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都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但用词都不一致,例如,“电子眼”、“火眼金睛”等等。
19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为报道北京市机动车闯红灯自动监测系统的开通使用,使用了“电子警察”一词,这是“电子警察”第一次在媒体公开露面。节目的主持人是敬—丹。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经播出,立即轰动了国内城市道路交通领域。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题节目中把“视频机动车闯红灯自动监测系统”称为“电子警察”由此“电子警察”陆续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中被采用。可以说,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电子警察”一词。
纯粹从物理上解释的电子警察:典型的“电子警察”通常是由图像检测(车辆感应)、拍摄、采集、处理、传输与管理以及辅助光源、辅助支架和相关配套设备等几个部分组成。主要有固定和流动的两种应用型式,自动和人工操作的两种工作方式。
当然“电子警察”的种类有三种:胶片式“电子警察” 、数码式“电子警察” 、视频式“电子警察”
电子警察系统作为视频监控与智能交通体系的完美结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着重发展与关注的焦点,中国的电子警察系统从研发到应用都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企业只要遵循即将颁布实施的《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电子警察系统就能实现资料共享,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异地违法转递,真正发挥“规范中国路口行车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和预防乃至杜绝交通事故”的作用。
中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电子警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作为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迅速的监控、抓拍、处理交通违章,迅速的获取违章证据,提供行之有效的监测手段,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起了重要作用,它已成为道路交通管理队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员,以充分发挥它的准确、公正的执法作用。
1、电子眼采用感应线来感应路面上的汽车传来的压力,通过传感器将信号采集到中央处理器,送寄存器暂存(该数据在一个红灯周期内有效);
2、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红灯周期内),如果同时产生两个脉冲信号,即视为“有效”,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当时红灯,你的头轮子过线了,而后轮子没出线,则只产生了一个脉冲,在没有连续的两个脉冲时,不拍照;
3、有些情况是:有的人开车前轮越过线了,怕被拍到,于是他又倒一下车,回到线内,结果还是被照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一前一后的,产生了“一对”脉冲信号(这一对脉冲是在同一个红灯周期内产生的),我就是因为这样被排了n次。但是大多数电子警察的感应线圈具有逻辑识别功能,对此情况可以不抓拍。
4、黄灯亮时,拍照系统延时2s后启动;红灯亮时,系统已经启动;绿灯将要亮时,提前2s关闭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误拍。所以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差不多就可以走了,一样没事就这个道理。但是建议大家不这样做,因为时机比较难把握哟。
当图像被下载传输指挥中心以后,就需要对图像进行登记、编号、公告,再传输到中心计算机数据库,以备各种机关调用。
系统特点
车辆捕获率 -----100%。
识别时间-----约1秒。
车牌识别率-----白天95%以上,晚上90%以上。
适用车速 ------5-180Km/h。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地下埋设感应线圈,横杆上架设数码相机,用于对闯红灯的抓 拍,另一种是架设摄像机,用于对超速、闯红灯违章停车等进行实时录相。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对于违章车辆拍摄至少三张图片,一张是瞬间违章图片,一张是号牌识别图片,一张是全景图片。不论哪种方式,都是24小时开机拍摄,图片保留时间一般是一周。
指挥中心收到图片,会将车牌号信息与车管所信息相比对,从而调出车辆的综合信息,如车主、车型、颜色等,然后由信息处理人员录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 以使违章车主能够进行查询。
不是所有违章的车辆都能够被拍下来,只有车牌图片清晰的情况下,信息录入人员才能将违章车辆输入数据库进行处理。
一个摄像机通常拍摄两个车道,少数可拍三个车道,一般都是设在从左向右数的第一和第二条车道上。数码相机的拍摄范围较宽,所以在城区内大多数都能够拍到同向所有的车道。
1、车速监控dzjz在车速超过规定20km后启动
2、红灯监控dzjc在红灯亮起3秒后启动
(一)光学相机电子警察
优点:系统简单可靠、维护量小、成本低、寿命长、车牌照片比较清晰、控制单元简单、采用电子闪光灯补光夜间照片效果好、一台相机可抓拍多车道。
缺点:照片采用胶卷形式,照片数量少,人工换胶卷工作量大,胶卷、照片需要冲洗,后期成本高,照片无法传输。不能连续抓拍。
(二)视频摄像机电子警察
优点:摄像机是工业级产品,可连续抓拍,系统由工控机(或嵌入式计算机)+图像卡+I/O卡组成,照片可以传输,加牌照识别软件后可自动识别车牌号码。现已从标清摄像机过度到高清摄像机。方便远程登录和后台维护。
缺点:强阳光下无法辨认红灯,证据说服力不强,采用LED灯补光,夜间照片效果差,无效照片多。系统由多台摄像机组成,每一车道用一台摄像机拍摄车牌,全景可共用一台摄像机,无法看清红灯是该系统的致命问题。另外系统复杂、可靠性差,维护量大、成本高、寿命短、安装调试难,视频电子警察都存在路口工控机或嵌入式计算机的高温死机等现象。
(三)数码相机电子警察
优点:照片像素高(400-1000万)、照片清晰、采用电子闪光灯补光夜间照片效果好、一台相机可抓拍多车道、成本低、能在一张照片中最佳的反映闯红灯的三要素,红灯、车牌、停车线清晰可辩、证据说服力强。照片既可路口下载,也可有线或无线传输,采用定焦数码相机方案能很好的适应新的电子警察要求,是物美价廉的方案,说服力强,符合公安部标准。采用嵌入式计算机控制,Linux操作系统运行稳定,在路口高温、高湿、机械震动的条件下,系统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好。定焦数码相机改造简单,稳定性好,价格低,寿命长达三年以上。
缺点:定焦数码相机不能连续抓拍,而单反数码相机是可以连续抓拍的。但单反数码相机的价格是定焦数码相机的5-6倍。电子闪光灯的寿命没有LED补光灯长,需用经常更换(2-3个月),但电子闪光灯的补光效果是最佳的。
电子警察系统能克服天气、行人、自行车、环境背景变化等干扰,从而实现对机动车辆行驶行为监督检测,并具有路况图像监控等功能。
电子警察系统具有七大优势:
1、采用先进的视频检测技术和车牌照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统的误拍率和漏拍率。
2、采用先进的虚拟检测技术,不用破路埋设感应器、传感器等设备,减少了工程投资。
3、不仅记录违法车辆,还可记录违法地点(路口名称),违法闯红灯时间(精确到秒)等信息,为执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依据。
4、采用全景与特写结合的方式,使抓拍的信息更充分,全景图片可显现对面红灯信号标志、车辆未通过停车线全景、车辆越过停车线的违法过程,特写图片能充分提供违法车辆的车牌号码、车型、车辆颜色等,为执法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5、在图片上直接进行视频信息字符叠加。保证了图片与字符信息的统一,内部人员很难手工篡改,具有说服力。
6、全景摄像机采用专为交通特点研制的高性能彩色摄像机,特写摄像机采用高清晰一体化彩色摄像机,可提供高质量的违法图片和宽广的拍摄范围。
7、系统采用高清晰图像采集技术,图像清晰、色彩还原性好。
1、产品类型繁多,稳定性较差
公安部于2004年颁布了“电子警察”系统的行业标准GA/T496-200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为各个厂商的产品研发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但是,“电子警察”系统是一种系统集成类型的产品,没有固定的产品形态和设备配置,导致产品运行不稳定的不可预测因素较多。由于各地用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很多实现功能都不是标准的做法,也有部分安装使用环境不规则,要求厂商需要根据各种特定条件进行产品定制,部分厂商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偏好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实施,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2、适用性较差,系统格式混乱
无论固定“电子警察”系统,还是移动“电子警察”系统,往往只能针对某一类的违法行为进行监测和抓拍,监视范围也几乎固定在某一个区域,由于技术和条件所限,当前绝大部分“电子警察”系统还无法实现智能化的跟踪监测。由于行业标准的定义未做明确要求,不同厂商研发的“电子警察”系统的控制单元和摄像单元都不尽相同,各家的数据接口、证据格式和管理软件更是五花八门,无法达到统一,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3、参差不齐,低价竞争
研发和销售类似“电子警察”系统的国内厂商就有上百家,技术实力参差不齐,给系统建设带来隐患,尤其是系统信息实现共享困难。部分厂商的产品没有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验收机制,尤其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士为技术和质量把关。此外,由于系统建设的经费属于各地自筹或财政拔款,按照中国政府采购法规又必须招投标,所以产生低价竞争现象,为日后系统维护和升级带来不便,事实上有些招投标实属暗箱操作。
4、管理严重不畅和滞后
日常管理“电子警察”系统的人员往往属于基层大队,使用系统的人员又往往是秩序部门,掌握系统技术的人员又属于科技部门,管理部门的不协调严重影响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
5、售后服务跟不上
户外安装的设备需要定期保养和清理,特别是摄像机、工控机等主要设备更需要定期检修。由于很多厂商限于资金和能力,没有按照承诺进行售后服务,提供的专业维修服务无法跟上,也有些用户单位的领导总以为系统不需要人管理的,没有重视开展这部分工作,造成系统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同时,由于网络条件的限制,一般公司难以进入专用公安网或互联网查看系统运行效果,这样在售后服务上无法及时响应,当用户真正使用时才发现系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6、认识上存在差距
一些领导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警察”系统的作用,一是将安装“电子警察”系统当作政绩工程,二是将“电子警察”系统当作敛财工具,或者“特批权威”使用。
7、现场使用环境制约
“电子警察”系统一般安装在现有的路口或路段,往往道路的规划建设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建设都没有考虑日后“电子警察”系统的安装位置和监视范围,造成了后装的“电子警察”系统经常由于现场安装条件所限,无法达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8、没有规范的资质体系
在公安交通领域没有建立应有的资质体系,往往借用安防质量体系,实际上公安交通有自身的特点,开发商、集成商、工程商混合不分难以将工作做好,而不规范的运作又容易蒙蔽业主,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验收机制,尤其在项目评标中没有专业人士参加,难以把握技术和质量关。
9、条块分割、形不成合力
由于网络建设不足和各自的利益关系,全国各地建设的“电子警察”系统大多没有进行跨市、跨省联网,监控能力有限,无法做到步调一致,难以发挥整体作用。
10、入行“门槛”低
电子警察行业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门槛低”。电子警察行业是公认的朝阳行业,在吸引众多优秀公司眼光的同时,也引来了大量的投机公司,想要分羹于匙。这些投机公司大多没有什么实力,整个公司就几个人,既研发实力又无服务能力,却夸下海口说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他们口中的产品不过是从其他厂家买来的设备,再从软件公司购入低廉的软件拼凑而成,根本保证不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就更提不到使用效果了。在不断的市场运作中这些公司的缺点就会一点点的暴露,其必然不能有更多的生存能力和空间,但对于投资者和使用者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中国在2004年颁布了卡口、闯红灯系统行业标准,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两个标准并非是强制性的,而且在系统软件集成和功能上做的规定很少。
监测系统
闯红灯违章监测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系统分为前端视频检测与抓拍系统、路口局部数据处理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管理与处罚系统四大部分。该系统主要安装于交通路口,全天候地对闯红灯的违章机动车辆进行监测,不仅能对违章车辆拍照,还能够实时对违章车辆的牌照和违章轨迹进行自动判断识别。
超速检测
除了闯红灯外,在道路中超速行驶等违章行为,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超速检测系统,则能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据了解,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是实时响应系统,它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公路车道上的汽车进行非接触式监控,获得超速车辆车速、车牌号码、违章照片等运行状态信息,每车道仅架设一台CCD(摄像头),便可对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上的超速车辆信息进行准确、稳定、全天候的检测和记录。
车辆稽查
移动式车辆稽查系统是将车辆视频检测、雷达测速、车牌自动识别和车辆稽查数据库实时比对等先进技术集于一体的实时稽查系统。该系统可对行驶车辆进行测速、牌照抓拍、识别和比对,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能自动实时稽查违规车辆,有效地进行交通执法。据了解,在北京、上海、天津、合肥、长春等许多城市的交警部门都配备了类似的移动式车辆稽查系统,应用效果也比较良好。
随着行业发展,未来电子警察行业将呈现出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视频检测技术将逐步取代线圈检测技术
由于线圈检测型电子警察在安装时,不可避免地要封道、破路进行施工安装,使路面破坏比较严重。施工后还要面临道路翻浆、塌陷等诸多隐患,给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大量浪费,而视频检测技术具有安装简便(完全不需破路施工)、升级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因此随着视频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线圈检测技术将逐渐被视频检测技术所取代。
趋势二:电子警察产品高清化、超清化
原有的光学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抓拍式电子警察,其数码相机采用的是普通民用设备而非专为电子警察研发的工业级产品,受技术限制无法提供连续的违法过程图片,存在诸多缺陷,因而从设备到性能均无法满足公安部标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今具有高速连拍、实时视频、视频检测、稳定性高、故障率低等优势的高清工业级网络摄像机成为了业界的主流图像采集设备。
趋势三:电子警察功能多样化
电子警察系统的功能将从车辆违法抓拍扩展到交通流量采集、交通监控、交通诱导等多种应用,成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基础。未来的电子警察系统功能也将突破现有的闯红灯、超速抓拍等单一性。
趋势四:电子警察设备管理智能化
建立基于电子地图的设备跟踪、设备参数管理配置、设备故障报警、设备运行情况报告显示等,实现设备智能管理。
趋势五:电子警察系统信息共享化
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推广电子警察系统、实现现代交通管理的必由之路。
建立集道路交通信息、车辆违法信息、设备信息、黑名单信息、路口路段视频资料信息等于一体的、与车驾管系统无缝接轨的、预留GIS和GPS接口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保证数据间的关联,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与系统工作效率,为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