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物资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物资审计是指在物资采购、仓储、使用全过程中,审查其业务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一种审计监督。就审计方法而言,常规的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物资审计,但物资审计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
物资审计包括如下审计内容:
(二)对物资采购合同的签约和结算业务实行事前审签制度。
(三)对物资收入、成本、费用核算进行审计;对物资仓储、保管、委托加工、消耗的真实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五)其他应该审计的事项。
开展物资采购审计,一要政策制度领先,二要组织人员业务落实,三要系统协调周密安排, 四要运用恰当有效的审计方法。以上几个方面缺一不可。由于物资采购品种、类别、规格繁多,收发业务量大,为缩短审计时间,采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和掌握物资采购工作状况,揭示物资采购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尤其重要。
审查报审的物资采购合同是否执行物资采购计划,有无违法、越权和无计划签订合同的行为;审查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内容是否齐全,文字表述是否清楚完整。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物资购人数量、规格、品种、价格、包装标准、运输方式、交货时间、质量、检验标准、货款结算、罚款等方面的审查。审计物资采购合同在执行过程中有无变更和补充及是否合规;查阅物资采购合同的执行结果。
物资购入价格的审计是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企业购入的商品、价格由厂商提出,审计部门按物价部门的要求,审查成本利润率的合理性;对于市场议价的商品,以市场物资信息为参考,贯彻货比三家,产品优选原则,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具体方法有:国家定价法、成本定价法、定额定价法、系数定价法、同类商品类比法和市场调查法等。
在物资采购审计中,对重大和特殊的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人员应提前介入,参与合同主办单位与对方进行的技术和商务谈判,掌握情况,加快审计节奏。
物资购入业务的审计,即对物资采购业务进行的结算审计。应对照采购合同,审查对于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商品是否进行了清退;对于质量等级不达标的商品是否执行了违约条款的规定。审查运费计算、商品在途损耗是否正确;审查在物资发生退货和溢缺时有无进行补价和拒付情况,并查明原因,找出责任方,进行正确处理。
在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凭货物验收收条、发货票、结算证及结算报告单等手续,才可办理物资结算审计,财务部门凭审计结算单办理付款业务。
1、调阅会计报表、帐簿和相关资料,掌握物资采购、销售、使用情况。以物资采购成本为主线,按物资大类、品种,对基层用料额度进行分配、归集。查明有无成本规模不实,成本、收入期间不配比,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不合理等倾向性问题。
2、开展物资消耗审计必须了解和掌握生产实际,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全过程。掌握产品的工序、投放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和制造工艺及产品的构造和功能,做到审一行、学一行、专一行,找准审计工作切入点,揭示物资使用消耗中存在的弊端,才能使物资审计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见到实效。
3.收集与物资消耗审计有关的工种、作业、服务等定额,采用先进、科学、可参考的成本测算法、历史成本法,评价和认定物资消耗的合理性和标准性,揭示弄虚作假、损失浪费的行为,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4.帐实核对,确定物资收、发、存数量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在开展物资审计过程中必须深入料库,将保管帐与财务帐进行核对,将帐面结存数量与库内物资实有数量进行核对,以确保存货的真实性,同时鉴定产成品和销售数量的完整性,堵塞转移资金、虚列成本、帐外资产等漏洞。
5.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以核实物资的用量情况。针对消耗量过大的疑点,向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专门调查,落实物资使用方向、使用数量和消耗次数等情况,认定物资消耗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开展物资审计,政策制度是基础,审计人员的严细认真的工作是前提,正确而有效的审计方法是保证。因此说物资审计难,方法得当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