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剂(Floating Agent)
目录 |
浮选剂是指在进行浮选作业时投加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具有改变颗粒物表面性质的功能,使得空气微泡易与被浮选物亲和,实现被浮选物与水的分离[1]。
①松香油、石油及煤油产品。
②表面活性剂,如磺酸盐、苯磺酸盐、脂肪酸盐、脂肪酸胺盐、亚铁氰酸盐和铬酸盐等。
③含酸根的盐类,如脂肪酸盐等。
④极性基团上含有二价硫的化合物,如硫醇R-SH、二硫化碳酸盐等。
⑤极性基团上含有硫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亘)极性基团上含有氮或磷的化合物,如胺等。
(一)按化学结构分为三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是阴离子,例12烷基磺酸钠
R-SO3H(Na)——R-SO3H − + Na +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是阳离子,例烷基三甲基绿化铵
R-N(CH3)3Cl——R-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中不电离的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醚等
R-O-(CH2OCH2)n-H
(二)按浮选剂的功能也可分为三类:
1.收捕剂
这类物质主要有:松香油、煤油、黄药、氧化石蜡、18胺等
2.起泡剂
这类物质主要有:12烷基磺酸纳、12烷基苯磺酸纳、月桂醇硫酸酯等。
3.调节剂
该物质主要用来调节污水的pH值,改进和提高气泡在水中的分散度以及提高悬浮颗粒与气泡的粘附力。这类有酸碱类物质。
气浮技术是最早应用于矿冶工业,用来进行选矿,分离富集矿粒。气浮技术在选矿方面发展迅速,深入进行矿物浮选的机理研究,以设计出更加有效的矿物浮选剂。如利用拼合原理强化浮选剂的功能和进行多功能浮选试剂与研制,将共轭效应化学原理应用于矿物浮选剂的研制等。早期的浮选刺为无机小分子化合物,如明矾、三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等,但它们在应用中存在着用量大、浮渣多等缺点。60~7O年代,日本相继开发出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亚铁(PFS)。目前我国不少炼油厂污水浮选处理仍然使用这两种药剂,而这两种药剂在稠油污水的浮选处理中,存在着破乳效率偏低的不足;国外于80年代相继开发出有机阳离子高分子浮选剂,这类浮选剂因其用量低、破乳效率高、残渣低等特点,而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油田于90年代针对含油污水水质特征,加快了有机高分子浮选荆的研究步伐,并相继开发出一些药剂,但目前仍处于深入研究之中。
浮选剂是从两个方面来提高气泡与絮体的黏附率和黏附强度的,进而改善气浮处理的出水水质:①改变胶体表面的亲水性,增强其亲水性,增大气泡与絮体的黏附力;②减小水的表面张力,使微小气泡能够稳定地存在于水中。即减小气泡的平均直径,增大气泡的密度。根据资料报道,当投加1mg/L表面活性剂十二胺时。可提高气泡与絮体的黏附率2O%~30%,气泡平均直径可减小2O%左右,气泡密度可增加5O%以上。另外,一些水质条件。例如原油的类型、pH值、矿化度、离子种类、浮选池的水力条件等,也对气浮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浮选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絮粒的润湿性,形成稳定而微小的气泡,提高气泡和絮粒的黏附性能和效率。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浮选剂研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系列化产品。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品种单一,需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