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母国中心主义是指以本国为基础的经营理念和忽视文化差异性的战略倾向。采用这种战略倾向的公司将外国市场视为国内市场的“自然延伸”,追求统一化和标准化,实施集中化决策,对下属分公司严密控制,下属分公司的关键职位由总公司外派人员担任。这种战略倾向忽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或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一种破坏力量,强调以跨国公司总部的价值观“统帅”下属分公司的经营活动,认为在本国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其他国家也会同样有效。这种假设的基础是“文化优越感”,它暗含的观念是国内所有的东西都比国外的好。
持有这种战略倾向的公司试图以总公司文化为基础,对下属分公司进行文化整合,将总公司文化强行“灌输”到下属分公司中,强调标准化并尽量忽略地区差异性。尽管这种文化适应性方法可能使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思想得以贯彻执行,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及对下属分公司的严密控制。但它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1、对地区市场的差异性反应迟缓,有可能丧失业务机会;
2、由于分公司缺乏自主权,且分公司的关键职位由总公司外派人员担任,可能使当地管理者缺乏对跨国公司的高度认同;
3、外派管理人员可能缺乏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的意愿。
二次大战后,日本企业从战败的废墟中迅速重新崛起和转型,它们先是雄霸国内市场,继而通过出口迈向国际舞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人开始收购纽约地标洛克菲勒大楼和圆石滩高尔夫度假村等名贵地产项目时,日本经济已如日中天,大有一路迈向世界之巅的气势。
按整体营收计算,日本企业曾囊括“财富500强”前三名;而就市场份额来说,日本占据全球36%的市场份额,美国排名第二,占30%。
日本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中99%是日本人。欧洲跨国企业有大概78%的高管来自母国,而美国企业的比例则是82%。总体来说,跨国企业在人员配置上更倾向于在高职位上使用母国外派人员。不过,与欧美跨国企业相比,日本跨国企业具有明显的母国中心主义色彩,高管成员几乎清一色是日本人。因此,在重大决策——特别是全球战略方面,企业缺乏多元化经验和见解, 僵硬化的管理体制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桎梏。
日本企业不善于起用和培养当地管理者。大多数日本企业的国外分支机构,不仅董事总经理从日本派出,而且几乎所有他的直接下属都是日本人。试想日本企业已在海外市场运营如此长久,仍存在这种以唯我主义为中心的人才策略,这是很令人吃惊的。以新加坡为例,有些日资企业在新加坡运营长达20到30年。然而他们的董事总经理及其直接下属还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说新加坡人无法胜任这些岗位,这是不可能的。参照欧洲和美国跨国企业在新加坡的分支,新加坡本地经理人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