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英国古典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1772 - 1823年)对公债持有否定态度。李嘉图指出公债的重要负担不在于利息的转移,而在于原有资本被公债本金抽走所产生的损害。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办法征集二千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二千万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征课的一百万镑,只不过是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二千万镑,而不是为那两千万必须支付的利息。
政府举债之后,并不因偿还而发生经济上的利益,债务的存在并不减少纳税。不管国家有无债务,人民纳税资金的来源是相同的。他又说:“所以国家不会由于支付公债利息而陷于困境,也不会由于免除支付而得到解救。国家的资本只能由储积收入与节省开支而增加。取消公债既不能增加收入,也不能减少支出。”同时,他认为公债有迅速偿还的必要,主张采取一劳永逸的办法,征收两年至三年的财产税,予以全部的清偿,也就是经过“一次断然的努力”,来消除这一“空前无匹的灾祸”。
李嘉图认为,举债的弊病除把生产资本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外,还有掩饰真实情况,使人民不知节俭的弊病,在举债以筹措国家经费的情况下,人民只要缴纳较少的租税以支付公债利息,从而误认为自己的境况还和以前一样富足,就不知节约。他还认为,如果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不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公债负担,这个国家必然会陷入困境。因此在和平时期,国家就应不断努力偿清战时的债务。而减轻债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使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用财政结余清偿债务。这就要求国家大力节约财政支出,减少铺张浪费,他指出:“如果偿债基金不是从公共收入超过公共支出的部分中取得的,就不能有效地达到减轻债务的目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偿债基金只是徒有其名,因为我国收入并不超过支出。我们应该通过节约,使之名副其实地变为实际有效偿付款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