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机械损失

  	      	      	    	    	      	    

机械损失(Mechanical Loss)

目录

什么是机械损失[1]

  机械损失是指当叶轮旋转时,轴与轴封、轴与轴承及叶轮圆盘摩擦所损失的功率

机械损失的组成[2]

  (一)摩擦损失

  (1)活塞、活塞环和汽缸壁的摩擦损失。这部分损失占摩擦损失的主要部分,原因是滑动面积大、相对速度高、润滑不够充分。摩擦损失与活塞长度、活塞间隙以及活塞环数目和环的张力等结构因素有关。此外,在构造相同的情况下,还随汽缸压力、活塞速度以及润滑油粘度的升高而增大。

  (2)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包括所有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轴承等的摩擦损失。这些轴承由于润滑充分,摩擦损失不大,但随着轴承直径的增大和转速的提高,轴颈圆周速度的增大,运动件惯性力增大,这部分损失将增大。

  (二)驱动附件损失

  这里所指的附件,是指为保证发动机工作不可少的部件或总成,如水泵(风冷发动机中的风扇)、机油泵、喷油泵、分电器、调速器等;而一些不是每种发动机运转所必要的总成,如发电机、汽车制动用的空气压缩机、转向助力泵等,除非加以说明,一般不包括在内。有时规定空气滤清器、散热器、水冷发动机的冷却风扇也不包括在机械损失之内,要根据具体情况或相关规定而定。

  在某些二行程发动机中,还要加上驱动扫气泵的损失;在机械增压发动机中,还要加上增压器的损失。

  附件消耗的功率随发动机转速和润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大。附件功率损失占机械损失比例较小。

  (三)泵气损失和风阻损失

  泵气损失即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另外,还包括活塞、连杆、曲轴等零件在曲轴箱内高速运动时,为克服油雾、空气阻力及曲轴箱通风等而消耗的一部分功,其数值较小,也不能单独测定。

  (四)机械损失各部分所占的份额

  图1为1.6 L四缸自然吸气式汽油机、柴油机在几种不同负荷与转速下,测得的各主要机械损失项数值的对比。可以看出:
Image:机械损失项的比较.jpg

  ①各种情况下,机件摩擦(活塞、曲柄连杆机构与凸轮轴系统)损失都占有最大份额(50%~80%不等),柴油机的损失比例大于汽油机。

  ②附件消耗一般不超过10%。柴油机因有高压喷油泵,损失比例大于汽油机。

  ③泵气损失比例变化很大,在5%~40%之间变动。高速及汽油机低负荷时明显加大;负荷对柴油机的影响较小。总体上汽油机低速、低负荷下的泵气损失要比柴油机高得多。

机械损失的影响因素[3]

  1.摩擦损失

  机械损失中,摩擦损失所占的比例最大。摩擦损失与零件表面的润滑情况、相对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如:气缸壁与活塞环的摩擦、活塞的结构、裙部的几何形状、气缸直径与行程等。为了减少活塞处的摩擦损失,可采用减少活塞环的数目,减薄活塞厚度以减小惯性力,减少活塞裙部的接触面积的方法。减小零件的重量、往复惯性力,均可降低轴承处的负荷,可使轴承的宽度和轴颈减小来减少磨损。配气机构中气门处的摩擦则与润滑情况和转速有很大关系,由于采用飞溅润滑,故在发动机转速低的时候,配气机构的润滑较差。减少配气机构运动件的质量、采用滚轮轴承等均可减小摩擦磨损。

  2.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转速升高后(活塞平均速度增加),机械损失的各个部分均有显著增加。由于转速升高,各个摩擦表面相对速度增加,摩擦损失增加;运动零件的往复惯性力增加,机械损失增加;驱动附件损失和泵气损失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由图2可见,转速增加,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下降。柴油机的摩擦损失大于汽油机,这是由于柴油机压缩比高,气缸压力高,运动零件的质量大而引起的,由于转速对机械损失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已成为以提高转速的手段强化发动机的障碍之一。
Image:机械损失的影响因素1.jpg

  3.负荷

  发动机的负荷通常是指发动机的阻力矩。为了使发动机稳定运转,当阻力矩变化时,需要调节发动机扭矩,故可用发动机输出的扭矩表示负荷,有时也用功率或其百分数来表示。负荷增大,对柴油机意味着每循环供油量增大,对汽油机则意味着节气门开度增加,每循环的充气量增大。

  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的减小,平均指示压力pmi下降,而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m略有下降,几乎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这是由于负荷减小时,气缸和活塞温度将下降,活塞问隙的润滑有所改善。而且气缸内压力也下降,从而使活塞和轴承的摩擦减小。但是这种变化很小,加之n不变,泵气损失和驱动附件损失也大体上不变,所以pmm随负荷的变化不大。
Image:机械损失的影响因素2.jpg

  根据公式\eta_m=1-\frac{P_m}{P_i}可知,负荷减小时,机械效率下降。直到怠速时,Pe = 0Pm = Pi,即指示功率全部消耗于机械损失,故ηm = 0

  4.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液温度

  润滑油的黏度直接影响摩擦损失的大小。黏度大,摩擦损失大,但其承载能力强,易于保持液体润滑状态。黏度小,流动性好,消耗的摩擦功少,但承载能力差,油膜易破裂而完全失去润滑作用。润滑油黏度不仅与其品种、牌号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黏度减小。选用润滑油应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条件,在保证润滑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用黏度较小的润滑油,并希望其黏度随温度的变化小。

  冷却液的温度直接影响润滑油的温度,也就影响摩擦损失的大小。机械损失功率Pm与润滑油温度和冷却液温度的关系如图4和图5所示。在某一油温时,Pm值最小。
Image:机械损失的影响因素3.jpg

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4]

  1.示功图法

  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直接在示功图上测算出动力过程功即可得到指示功Wi,而对于增压发动机,还需要加上理论泵气功才可得到WiWi再减去台架上测得的有效功We,就可求出包括泵气损失在内的机械损失功Wm和机械效率ηm。进一步,还可以把机械摩擦损失和附件消耗与泵气损失分列出来。从理论上讲,这应该是既直接又可靠的方法,但由于下列原因,示功图法只适用于发动机的研究及开发工作。

  (1)由于上止点附近缸内压力的变化较平缓,因而示功图上止点的位置不易精确确定。而上止点位置少许的误差,会引起Wi测算值很大的误差,因为上止点偏差角度对应的功值,恰巧正、负变号。只有利用精密仪器反复多次校正,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2)多缸发动机存在各缸工作不均匀性,使得同一循环各缸的压力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各缸压力必须同时测量才能消除不均匀性。即使在科研试验中,也未必能满足这种苛刻的要求。

  2.倒拖法(电机直接拖动法)

  在电力测功机试验台上,先使被测发动机按测试工况运行到正常稳定状态,水温、油温等指标都达到正常要求后,迅速断油(柴油机)或切断点火(汽油机),立即将测功电机转为电动机运行,倒拖发动机到同样的转速,这样测得的倒拖功率就是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显然,这种测量方法存在进气和排气流动,必然将泵气损失功也包含在被测机械损失功中。这种方法不可避免会出现以下误差。

  (1)测量时,发动机处于不燃烧的状态,一方面缸内压力低于正常燃烧压力,活塞和缸套的间隙因温度降低而加大,致使机械摩擦损失减小;但另一方面,气缸温度低,润滑油黏度加大,又使摩擦损失增加。

  (2)由于工质温度低,密度加大,因此排气压力也增大,使泵气损失增加。

  (3)对于压缩、膨胀反复进行的倒拖循环,由于存在不可逆损耗和工质向周边的传热,会出现图6所示的压缩、膨胀线不重合的封闭负功面积。在正常的循环动力过程功中已计入了这种消耗,此处显然是重复计算(当然数值上有差别),增大了被测机械摩擦损失。
Image:发动机倒拖时的P-V图.jpg

  以上诸多因素,或相互抵消,或相互叠加,误差难以估计。汽油机因压缩比低,机械损失测量误差一般较小,而柴油机的测量误差较大。

  3.灭缸法

  灭缸法仅用于多缸发动机。设N缸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测出的有效功率为Pe。然后发动机第i缸灭火(停止点火或断油),并在相同转速下测定工作的(N-1)个气缸的有效功率为(Pe)i。此时可以近似认为总机械损失功率Pm并未改变,于是灭缸后所减少的输出功率是被灭第i缸的指示功率Pii
Pii = Pe − (Pe)i  (1)
  因为Pm = PiPe,而P_i=\sum_{i=1}^N P_{ii}=\sum_{i=1}^N[P_e-(P_e)_{-i}]代入上式得
P_m=\sum_{i=1}^N[P_e-(P_e)_{-i}]-P_e=(N-1)P_e-\sum_{i=1}^N (P_e)_{-i}  (2)

  利用式(2),只需测出整机的Pe和轮流灭一缸的N次功率(Pe)i,就可求出机械损失功率Pm。这种方法简便可行,不需任何额外测试设备和电机的倒拖,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应该指出,灭缸法本质上仍然是倒拖法,只不过是用“N-1”缸的动力来倒拖被灭的那一缸而已。所以,理论上倒拖法所具有的偏差,在灭缸法中都会出现。但由于灭缸法测量时的整机状态更接近于真实运行状态,某些误差会相对小一些。但还有下列情况会导致新的误差。

  (1)多缸发动机灭一缸后,进、排气系统压力波的动态效应(主要指汽油机)会影响各缸进、排气的分配均匀性,引起额外测量误差。

  (2)从误差理论来看,式(1)是数值相近的Pe(Pe)i两个大数相减,会导致所求Pii的误差加大。

  4.油耗线法

  发动机在转速不变时测出整机燃料消耗率随负荷(有效平均压力Pme)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然后将此线外延到与横坐标Pme相交的a点,则横坐标 \overline{a0}所代表的值就是所求的机械损失平均压力Pmm
Image:确定机械损失的油耗线法.jpg

  图上横坐标Pme为正值时所对应的测点均为输出功率点;Pme为0时所对应的b点为怠速点;Pme为负值时则为外界输入功率但发动机不熄火时的反拖点,而a点则是发动机停机不耗油的全反拖点,所以\overline{a0}所代表的值就是反拖得到的机械损失平均压力Pmm,显然此值也包含泵气损失。

  油耗线法的准确性取决于能否找到曲线的真实规律而进行拟合。柴油机中、低负荷段的油耗曲线接近一条直线,而汽油机的整机燃料消耗率与负荷(Pme)不成比例关系,所以油耗线法不适用于汽油机。

  总结上述后三种方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倒拖法只适于在具有电力测功机的试验台架上使用。由于大转矩的电力测功机价格昂贵,应用很少,所以中、大型柴油机一般都难以采用倒拖法。汽油机由于转矩小,容易满足倒拖试验条件,加之压缩比较小,所以多用倒拖法。汽油机较少用灭缸法,不仅因为灭缸后存在进、排气的干扰,还因为一缸灭火而不停油,存在安全隐患。

  (2)小型柴油机可用灭缸法,也可用倒拖法,使用中应注意测试的精度。油耗线法则多用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生产、调试中,作为产品质量监控的手段。

  (3)涡轮增压发动机无法使用倒拖法和灭缸法,因为它们都破坏了增压系统的正常工作。油耗线法也仅在低增压(Pb<0.15MPa)发动机中应用。至于高增压发动机,除示功图法外,尚无更好的测量方法。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王文飚主编.第十四章 泵与风机 单元机组集控技术1000问.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04月第1版.
  2. 韩同群主编.第三章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发动机原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8.
  3. 高寒,姜晓主编.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发动机原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
  4. 王建昕,帅石金编著.第三章 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 汽车发动机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