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再设计(Job Redesign)
目录 |
工作设计就是重新设计员工的工作职责、内容和方式。工作再设计是指重新确定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及方法,同时确定该工作如何与其他工作相互联系起来的过程。工作再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是改善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工具。
工作再设计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和改进工作质量而对某些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的改变。工作再设计涉及用于低增值工作任务管理的自动化、计算机化、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等方面。根据不同的方案,工作任务可以被重新设计成为更广泛、更充实、可交替的方式,并可以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
工作再设计必须进行整体考虑,在主要设计工作开始前,要考虑组织的环境因素和工作设计本身的因素如工作内容、工作自主、工作难度、信息流程、责任、职权关系、协作要求、与其他人交往建立友谊的机会、集体合作的要求等,设计关注的目标在于绩效成果因素(如生产率、员工反应—满意度、出勤率、离职率)和员工的个人特征如个人需求、价值观倾向、个性及学习等。
在知识型企业中,考虑工作再设计的思路有:工作轮换(job rotation)——任务转化、工作扩大化(job enlargement)——横向扩大工作范围、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增加员工工作的自主性与责任感、弹性工作时间(Flex time)、工作分担(job sharing)、压缩工作周(compressed workweek)、在家办公(Work at Home)以及所谓的柔性工作设计。
工作再设计的目标一方面是使工作更有效,同时能给员工更多的自我激励和工作满意感。工作再设计的主要方法有:
1、工作轮换。工作轮换是让员工从执行一项任务转向执行另一项任务,从而克服工作的单调感,并提升员工的综合工作技能。
2、工作扩展。工作扩展是指员工工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它又分为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横向工作扩展要求员工完成更多种类的工作任务,它改变了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纵向工作扩展要求员工参与计划、组织和监控自己的工作,它改变了员工完成任务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工作扩展是一种分权。
3、弹性工时。它是一种允许员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的工作日程安排。除了每天的核心工作任务必须完成以外,员工可以自由决定上下班的时间。研究表明,弹性工时制既可以提高10%左右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水平。
工作再设计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责任丰富化、工作纵向专业化等。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有某些因素很容易被忽略掉,但它们对工作再设计能否成功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细节一:工资报酬
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时候,企业会重点考虑业务流程的运作模式和职能管理等主要因素的优化和深化,而其他方面的因素考虑得就会少一些,因为它们对工作再设计的影响并不是显性的,而这其中最应引起关注的就是工资报酬因素。
工资报酬是企业得以吸引优秀劳动力和人才的首要因素,工资报酬也是企业经营运作成本的一个主要方面。企业要想在成本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就必须控制人工成本,就必须限制工资报酬的增长趋势。
然而,工作再设计会使每一项工作的挑战加大、价值增大,会对参与每一项工作的人提出更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更高的收入预期。这就好像是踩高跷,两根木跷的高度必须一致,如果责任能力这根“木跷”加高了,收入待遇这根“木跷”不动,站在“木跷”上的人肯定是很难平衡的。因此,企业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了工资报酬这个限额指标因素。在这个限额范围内开展工作再设计,可以在公司不同部门之间逐步推开,也可以优先考虑关键性的岗位和表现优异的员工,总之就是要进行适度设计。
细节二:价值观倾向
既然企业要关注对员工的激励,必然会考虑员工在过去工作经历中锻炼出来的技能和能力,也会与员工交流,了解员工对工作的看法和想法。公司再根据这些实际的个人因素设计工作的变动方向,是增加复杂性还是增加深度,还是加大责任等。但是,有一个主观因素是企业可能很少会考虑到的,那就是员工的价值观倾向。这个因素对于关键性的岗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职位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这个因素是决定员工工作行为的导向。
就像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一样,员工也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精神需求。员工不仅仅希望通过工作来解决温饱问题,还希望通过工作能够发挥个人专长,通过工作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更希望自己所从事工作带来的主观感受与自己的价值观系统相吻合,希望自己能够在一种平和、快乐的氛围中安心工作。这种需求往往是企业最难发现、最难把握的,也往往是员工疏于向企业表达的。
细节三:设计的连续性
在实施工作再设计的过程中,有时会因陷入具体的操作而忽略了原来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回顾设计目的,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所采取的做法是否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细节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其中之一就是针对同一员工要根据其不同工作周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设计。
同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相类似,员工在一个企业的工作状态也有一定的规律变化,即“员工工作周期理论”。员工从进入企业开始,其工作状态会经历着由最初的迷茫期——对工作的模糊,到兴奋期——对工作的接受、兴奋,到发挥期——对工作的熟悉、能力发挥,到挑战期——对更大挑战的期待、准备,到厌倦期——最终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这个变化过程,不同的员工有长有短,但其基本规律不变。
面对这样的工作周期变动,企业也要做好对工作进行连续再设计的思想准备,一旦员工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动,公司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延长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工作状态尽可能地在兴奋期、发挥期和挑战期之间循环。
例如一位人力资源部员工进入公司已有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的岗位是部门文秘,主要工作是对部门内的文档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协助部门内各专员的工作,工作简单但杂乱,很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这个时候,公司就应该根据其能力特征进行专业化设计,让她作为招聘专员助理,明确其专业方向。在其掌握了工作要领以后,可以适当延伸其工作深度,增加责任,正式担任招聘专员。如果公司认为她潜力较大,可以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将培训管理工作加入其工作内容,使其重新进入兴奋期。
这样的连续性工作再设计可以持续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可能地延长员工的工作热情。
细节四:引导自主发挥
另一个细节就是要注意引导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动发挥,被动激励起来的积极性,其持续周期是很短暂的。
平庸的经理人下跳棋,伟大的经理人下象棋。跳棋的棋子都一模一样,走法相同,象棋的棋子走法却各异。伟大的经理人了解而且重视员工的独特能力,清楚员工的长处和兴趣,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激励他们。他们知道优秀的员工是不能够用“领”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导”。因此,在进行工作再设计时,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员工的意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与设计,尽可能地使员工的个人意愿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相吻合。
当然,企业由于业务流程的限制、岗位定额的限制等,不可能完全按照员工的意志设计工作变动轨迹,这个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注意,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员工接受公司的安排,而是应当很有技巧地引导员工使其接受。当员工不能接受时,企业的管理者也要有意识和决心拒绝员工的不合理要求,确保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不被破坏。也就是说,作为企业的管理主体,各级管理人员要能够做到正确引导员工,既要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又要使员工主观意志的张扬限制在公司文化价值观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