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冯斯·川普涅尔(Fons Trompenaars,1993,1998)于1993年出版的《文化踏浪》一书,引起轰动;后来他与其搭档查尔斯·汉普顿一特纳在1998年改写后又再版此书。在此过程中他们又成立了文化管理咨询公司,培训跨国管理人员。
模仿霍夫斯泰德,川普涅尔也用文化维度来表达他的理论。在他的理论里,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7大维度上,即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中性-情绪化;关系特定-关系散漫;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长期-短期导向;人与自然的关系。
(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其实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这个概念并非川普涅尔的创造,而是由社会学家帕森斯(1951)提出的。普遍主义者强调用法律和规章指导行为,而且这些指导原则不应因人而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普遍主义者的响亮口号。此外,普遍主义者认为对所有事物都应采取客观的态度,而且世界上只存在一个真理,只存在一种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特殊主义者却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同一杆秤、同一尺度去解决不同情况下的问题,而应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另外,特殊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世间没有绝对真理,也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方法,而是有多条路可走,殊途同归。
(2)中性-情绪化。
中性-情绪化维度是又一个能帮助我们区分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这个维度主要指人际交往中情绪外露的程度。情绪表露含蓄微弱的文化被称为中性文化,而情绪表露鲜明夸张的文化被称为情绪文化。最典型的中性文化国家为日本、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最典型的情绪文化国家为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南美国家。美国处在两极之间。在中性文化里,人与人之间很少有身体的接触,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比较微妙,因为情绪表露很少,需要用心领会才行。相反,在情绪文化里,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接触比较公开自然,沟通交流时表情丰富,用词夸张,充满肢体语言。
(3)关系特定-关系散漫。
关系特定-关系散漫这个维度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和解释生活于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人际交往方式上的巨大差别。这个维度的提出源自已故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卢温(Kurt Lewin)的圆圈拓扑理论。卢温出生并成长于德国。到美国后,发现美国人的人际交往方式与德国人的相差很远,于是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在1934年发表了《拓扑心理学的原理》一书。他提出了两类交往方式,一类被称为U类方式(即特定关系类型),另一类被称为G类方式(即散漫关系类型),如图所示。
图a表示的是U类交往方式,亦即美国人的一般人际交往方式。中间的实线小圆圈代表个体的私人空间,很小而且封闭。外面的虚线大圆圈与小圆圈之间的空间代表个体的公共空间,即允许普通他人进入的地方。
图b表示的是G类交往方式,亦即德国人的一般交往模式。此图与上图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大圆圈是实线,表明即使是公共空间,一般人也不能轻易进入;其次,公共空间要狭窄很多,许多在U类文化中被视作公共空间的地方如书房、冰箱或汽车在这里被视为私人空间;再次,私人空间相对要大,不封闭,说明已经进入公共空间的人要进入该个体的私人空间相对比较容易;最后,生活的不同领域之间用虚线相隔,表明彼此的界限不是绝对分明,而是互相渗透。
(4)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注重个人成就的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对该人的评价是按照其最近取得的成就及其业绩记录进行的。注重社会等级的文化则意味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对该人的评价是由其出身、血缘关系、性别或年龄决定的,或者是由其人际关系和教育背景决定的。
(5)人与自然的关系。
川普涅尔和特纳认为,最后一种文化因素是人们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控制环境的价值取向,而另一种是适应环境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行为方式。控制环境的价值取向更加注重组织和自身职能的实现,当环境超出自己控制的范围时就会表现出不舒服。而适应环境的价值取向提倡与环境和谐相处,承认环境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