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基金分拆

  	      	      	    	    	      	    

目录

什么是基金分拆

  基金拆分是在保持投资人资产总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总份额的对应关系,重新计算基金资产的一种方式。

如何看待基金分拆[1]

  目前,基金分拆是基金持续营销的一种营销手段,其优势在于对申购者而言,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到绩优老基金;基金分拆可以将基金份额净值精确地调整为1.00元。这种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来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办法,不会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会计科目及其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基金分拆前后,基金的运作方式不会改变,但是由于基金分拆而导致大量资金的涌人从而使基金规模急剧扩大,也有可能改变分拆后“新基金”的净值增长率,降低投资者在一定期间里的收益

  关于“分拆”,有人给出了一个的理由:净值过高,投资者不愿意申购。但“净值”高可以成为“分拆”的理由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对于具体基金的“净值”很高,不知道大家是否认真思考过相关基金的净值为什么会高?此次相关基金净值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基金持有的一些股票在前期行情中上涨得很好,因此将一些基金的净值推得很高。但股票价格是有涨有跌的,相关基金如果风险控制的不到位,或者没有能够兑现赢利,净值也将会下跌的很快。因此说,已经蕴含了较大风险的高净值,也根本不适合成为“分拆”的理由。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基金公司不给投资者回报也可以推高基金的净值。因为基金公司习惯把分红说成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所以,如果后市有了可以“分拆”操作的预期,那么,将来就没有哪个基金公司愿意回报投资者——给投资者分红了。由“分拆”可能会给基金公司带来的新的道德风险,非常值得市场重视。

基金分拆的意义[2]

  2007年5月,有十几只基金先后进行了分拆,分拆成为基金业的一个新热点,投资者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基金具备较好的分拆条件。

  就2007年基金产品来看,首先是基金业绩应该表现得很好,其次就是它的规模最好比较小,由于历史原因或者持有人结构的原因使得部分老基金规模比较小。从2006年到2007年的这段行情中,高净值的基金申购数量比较少,遭遇的赎回却比较大。当基金净值到3元多钱了,老百姓容易觉得贵,所以很少有人申购。也就是说,基金份额规模上赎得多进得少,这也对这些绩优基金的基金经理的后续操作产生影响。在这种状态下,这些绩优的规模比较小的基金可能会选择分拆的形式。分拆,不会影响原来持有人基金资产总值

  基金分拆其实在2006年才开始走热的,富国天益是第一只分拆基金,然后大成精选等基金持续进行分拆,然后包括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在内的15只基金进行分拆。分拆的条件首先是单位净值在1元钱以上,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分拆的基金基本上都是历史业绩比较好的,得到投资者认可的。由于净值比较高,投资者认为贵了,使得它的规模比较小。这些基金现在进行分拆,目的主要是通过持续营销扩大规模。

  目前投资者对基金净值存在一种畏高的心理,比如看到3元钱的基金就会觉得太贵了,不管这只基金管得好还是不好,都觉得太贵了,还是倾向买便宜一些的。所以某嚣种程度上,分拆也是因为这样一种背景,才会被那么多的暑基金公司所采用。

  基金分拆对基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到原持有人的收益?首先分拆只是对基金单位净值份额进行调整,就分拆本身而言,对投资者的收益是不造成任何影响张的。这一点相对于大比例分红,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如果说有什么影响,主要在于,现在的分拆基本上都伴随着后期持续营销这样一个举措。在目前的市场情况,持续营销往往会导致比较大规模资金的进入。但这个影响也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基金的规模扩大了,投资者要看一下市场的环境是怎样的,扩大的规模是否适合当前的市场。另一方面,如果分拆的规模过大,比如说一下子从几个亿扩到上百亿,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长于管理小规模基金的基金经理是否适合管理大规模基金。这对原有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影响,需要探讨。因此,最终还是要看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如何,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建仓调整之后,后续表现怎样。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是看这只基金的长期获益能力怎样。

  其实大家所担心的问题,是会对基金业绩有一些后续的影响。基金分拆其实不改变投资者的基金存量的问题,投资者的份额多了,但是投资者基金资产总量是不变的。可能短期内,基金经理面募集到的新资金需要有一个建仓时间,业绩可能出现一些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在市场中长期向好的预期中,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广阔盈利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群航,张凯慧编著.初买基金必读.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4.
  2. 杨海燕编著.从股盲到赢家 基础篇 (全新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