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地区职业结构

  	      	      	    	    	      	    

地区职业结构(Regional Occupational Structure)

目录

什么是地区职业结构

  地区职业结构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存在着不同特征的职业结构形态。

地区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1]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职业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职业产生之后,总是在不断地分化与演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变社会分工体系,社会分工体系的变化又直接促使职业的分化与演变。在当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明显地改变着职业的构成,特别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促使现代职业的内容不断更新,新的职业不断涌现。科技的进步导致未来职业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单纯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越来越少,脑力劳动职业中的含量越来越高。

  能够反映社会生产水平的指标很多,首先是经济总量。经济总规模的增加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职业结构也会随之变迁。由于经济总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资源禀赋、人口总量、行政区划面积、地理位置等,一般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生产率也是反应生产力水平的典型指标,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肯定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国民经济的行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促使就业人员产业和行业间不断流动,职业结构也随之变动。从横向角度分析,不同水平的劳动生产率,会有不同职业比例的从业人员。

  2、经济、就业结构

  职业无法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产业结构中。每个产业、行业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一种或者多种产品生产,从原材料的采集、中间产品的生成、最终产品的出现,形成一系列的生产环节。这些环节即为社会分工体系的环节,每个环节均有一定职责与任务,由此便形成了职业。劳动力按照职业要求进行配置,就形成了职业结构。

  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同,直接影响就业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2010年,上海市超过95%的就业人员在第二三产业就业,而云南省第二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不足45 %,所占比重不足上海市一半。同样,相同的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存在不同,比如,201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了70%,而上海市不足60% 。由此,北京、上海两地区的就业人员在各职业大类中的分布也就存在差异。

  经济结构的另一个分析维度是投资消费以及贸易的不同组合,尤其是投资和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资本投资形成一定的职业结构。如果资本-劳动比率已定,扩大资本行为,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投资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越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大。资本投资提供了劳动市场上最初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积累的资本,通过投资形成生产能力,进而不断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生产-利润-积累-投资-更大规模的生产”这种经济运行模式,会进一步产生新的更多劳动需求,按照这样的机制循环往复地发展,使得劳动力需求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力结构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及政府对各地经济扶持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使得各地最终消费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消费率的差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则是各地消费规模消费习惯的差异,从而影响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而影响职业结构。

  3、教育水平

  教育为职业提供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力,而每个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些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成为体力型职业,知识技能要求较低;一些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成为脑力型职业,知识技能要求较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主要是经过教育投资获得,教育赋予劳动力以一定的知识、专业技能等,形成具有不同知识与技能劳动力,为职业活动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劳动力。反映教育水平的指标很多,比如,在校生数量、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等。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田大洲;童丽丽;刘小玲.《我国区域职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