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贸易物流是指贸易活动中商品实体的运动,即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贸易物流与商流的联系情况较为复杂,其表现形式多样:
(1)融合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贸易物流与商流两者融为一体,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是互相渗透、同时运动的,如钱货两清的零售贸易。
(2)板块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贸易物流与商流分别独立,形似两大板块。贸易物流与商流的不同步既可以表现为时间上的分离和空间上的分离,也可以表现为环节上的分离。如批发贸易中商流与物流在时、空上的分离。
(3)通过型。这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运动形态。商流与贸易物流,只有一种形式处于运动中,另一种形式只需“通过”即可,而无需作实际运动。如房地产商品市场中A卖给B的房屋,存在真实意义上的商流,但是它并没有发生物流。
运输实现商品实体的空间位移,是借助于各种运力实现商品实体在空间上(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位置转移或场所的变换过程。贸易物流实体运动的核心是商品运输。同时,商品运输还包括商品的装卸环节。
商品运输虽然不改变商品的实物性质和形态,也不增加其数量,但它创造出商品的空间效用,为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提供了保证。因此,贸易物流实体运输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在贸易物流的实体运输过程中,社会劳动的耗费,要追加到商品价值中去,并增加商品的价值。商品实体的流通,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总是受到商品流向规律的制约。
商品实体总是流向适合消费者并拥有支付能力的地区,也就是说,总是从生产地流向消费地,从购买力较低的地区流向购买力较高的地区,从供给大于需求的地区流向供给小于需求的地区,从价格较低的地区流向价格较高的地区。同时,商品实体的流通,不仅受制于商品实体的价值和价格,还受制于人们对商品实体的使用价值的需求状况。因此,商品实体总是遵照一定的经济轨迹运行。商品实体运行总是在空间上避曲取直,力求以最短的运程,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安全、准确、及时地运到适销的地区和消费者手中,达到合理运输的目的。商品实体这种有规律的流通现象,对运输及管理工作有特殊的要求。
储存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是不同社会形态下共有的现象。社会产品的储存有三种表现形态:生产资本形式、个人消费基金形式、商品储备或商品资本形式。商品资本形式的储存,简称商品储存。它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它是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商品储备,就没有商品流通”,“商品储备是商品流通的条件,甚至是商品流通中必然产生的形式”;商品储存是贸易物流实体运动的前提条件,是宏观调节、控制市场贸易活动的重要手段。
商品储存即商品处于流通领域内所形成的储存,是商品借助于各种储存力量来弥补产销时间或购销时间上的差异,是商品在离开生产领域之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适应商品供求的需要,在整个流通领域中的暂时停留,它是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商品储存按其形态可划分为周转性储存、季节性储存、战略性储存。一般用于企业经常性周转需要的商品储存称为周转性储存,这类商品储存最多。而对于生产与消费季节性很明显的商品要适应季节性消费的需要,必须有季节性储存。另外,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市场全局波动的重要商品国家必须有战略性储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日益扩大,物流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除了流通部门组建的各种专业性物流企业,还出现了不少集体和个体性质的物流企业,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大、中、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贸易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物流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改变我国物流业的落后状况,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按照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根据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经验,主要对策如下:
1.建立物流行业管理体制 建立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是改变我国现行物流业“分散投资、各成体系、横向分散、功能弱化”状况的有效措施。因为物流行业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具体说,它不是依靠行政指令和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而是通过行业组织,依靠行业法规对同一物流行业进行管理。物流行业组织的主要管理职责是:制定行业管理规章和物流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统一全国物流技术系列标准及分阶段实施目标;按照行业内部分工原则,引导物流企业加强合作与协作,建立物流中心,整合物流的功能;对物流运行进行整体调控,提高物流运行的效率;组织开展国际之间的物流合作,培训高级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由此可见,实行物流行业管理,有利于打破现行物流条块分割、地区分割的模式,而且符合物流社会化的要求。
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设施包括公路网、铁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管道网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仓储设施、装卸设施、运输工具、集装箱、配送中心、包装设施等,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快的发展,但与现代物流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也不适应我国流通发展的需要。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复杂,涉及行业多,应结合我国现代化目标要求统筹规划,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地扩建和改造现有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修建新的现代化物流设施。
3.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 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培育现代物流市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育现代物流市场的关键是:政策导向,政府扶持。因此,应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培育物流市场,包括: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中心、配送中心;鼓励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使其成为物流供求双方之间的纽带,成为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者,成为现代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将企业原材料采购、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后勤保障服务与主业分离,按现代物流要求进行重新整合。
4.建立和健全物流网络体系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扩大物流的规模、提高物流运行的效率必须要有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作为支撑。目前,我国物流业基本上处于一种“各自为政”分散运行的状态,物流组织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物流网络体系尚不健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积极发展专业性物流企业,包括交通运输中的大型物流企业和内外贸系统的储运公司作为物流业的骨干力量。同时要打破部门、地区、系统之间的界限,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使物流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轨道。在此基础上,要建立物流中心系统,逐步形成以大中城市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物流网络体系。
5.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物流的发展,与物流技术的进步密切联系。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物流技术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着物流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大力开发和运用物流新技术,是改变我国物流落后状况、推动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政府和物流部门应制订物流技术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物流技术现代化的目标和系列项目,明确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和措施。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包括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要通过物流技术进步,以缩短我国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