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是指运用区域经济政策工具解决区域问题时所要实现的目的的明确表述。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两大类,下面分别就这两大类目标作一讨论。
(一)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是指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空间配置,旨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提高国民经济效率,进而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社会公平,是指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问题是现代社会面I临的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之一。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从本质上讲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公平的效率是强权维护下的效率,这种效率是不可能长期持久的;相反,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任何社会长期低效率的背后必然是公平的丧失。但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往往又是矛盾的,讲求效率,就要以牺牲一定的社会公平为代价,而讲求公平又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因此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同任何其他经济政策目标一样,都存在着在相互矛盾的二元目标中的选择问题。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国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区域经济政策子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子目标分为如下四类。
(1)经济目标。经济目标包括: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际间分工的深化;缩小区际间经济发展差距;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萧条地区经济复苏、拥挤地区经济活动扩散、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经济空间扩大和新区开发;提高落后地区、萧条地区就业率;降低落后地区、贫困地区人口迁移率;实现经济一体化等。
(2)社会目标。社会目标包括:缩小地区间社会差距;缩小地区间生活质量差距;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状况等。
(3)生态目标。生态目标包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统一等。
(4)政治目标。政治目标包括:政治一体化;国防安全;民族团结等。区域经济政策子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区域经济政策子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以及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首先保证主要目标、重点目标的实现,同时兼顾其他目标。
(三)区域经济政策目标选择区域
经济政策总目标的矛盾以及由此决定的子目标之间的矛盾,要求政府在确定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时,应依据以下原则来进行。
(1)根据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判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何者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选择。判断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①根据经济发展时期、阶段来判断。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威廉姆逊的倒“U”字形理论认为,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发展差距会逐步进入缩小阶段。因此,在经济不发达阶段,提高经济效率为主,实现社会公平次之;在经济中等发达阶段,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相当;在经济高度发达阶段,实现社会公平为主,提高经济效率为次。
②根据区域经济某方面问题的突出程度来判断。若国家在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时,则应把提高经济效率放在重要位置;若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差距太大,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有触发经济、社会、政治危机,激化民族矛盾的可能,则无论总的经济形势如何,都要把实现社会公平放在首位。否则,一旦问题爆发,后果难以设想。
③根据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对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各自影响的程度来判断。若未来经济发展趋于繁荣,或世界经济形势给本国提供了或将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本国若能很好地利用时机,就可能实现跳跃式发展,反之,则可能落后。此时,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若经济将处于萧条、衰退阶段,单个经济区域无论怎样努力也很难高度发展,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各种矛盾极易激化。此时,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应“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2)根据“问题区域”类型及主要问题进行选择。针对贫困地区所选择的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及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针对萧条地区所选择的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针对拥挤地区所选择的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是产业、人口向外扩散、转移;针对边界地区所选择的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