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出版集团是指以资产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为组织构架、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包括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共同组成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出版企业法人联合体。
(一)出版集团成立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分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社会生产力愈发展,分工就愈发达,专业化程度也就愈高;分工愈发达,专业化程度愈高,协作也就愈发展,而协作一旦从组织上巩固起来,就会发展成经济联合。出版业是由编、印、发三大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是分工不同。因此,印刷、出版、发行集团的陆续成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从大分工的角度说,成立出版集团是顺势而为。
(二)出版集团成立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发展,使我国的各行各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人们最深切的认识是一切生产者都要经受剧烈市场竞争的考验,必须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和调节。而竞争的规律是“大鱼吃小鱼”,于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竞争,便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联合模式,以便“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即是由原来的一些单一企业,发展为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共生体。这样一来,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也就由过去单体企业分散进行的竞争,转变为在更大规模、更广阔领域、更高层次上的联合竞争。如果各出版社长期处于分散、孤立、狭小状况,各种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势必会被外部集团各个击破,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
(一)各出版社联合能创造新的生产力
马克思说过,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出版集团的组建使人才聚集,并有集中和较强的投入,从而形成新的、任何单一出版社难以与之相比的创新优势。各出版社联合,使人才、资金、出书品种、市场目标等得以有效整合,同时,一个强大的出版集团也使各出版社树立崭新的形象,应该说,这也正是各出版社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最大资本。
(二)能节约出版社的交易成本
企业进行交易,不能不考虑交易成本。考察两企业间的产品交换过程可以看出,企业之间的交换,可以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也可以通过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而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将大大节省市场交易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不仅如此,还能引起外部交易成本节约。比如,参加图书订货会,出版社在联合前,往往要各自设摊,花了摊位费还形不成优势,联合后,减少了摊位费又突出了优势;再比如,联合前,派往某省的业务员,一家最少一个,7个出版社共有7个业务员,联合后,1—2名业务员集中开拓某省业务即可,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投入,此外,诸如打印、复印等均可做到资源共享,以减少许多重复性的投入。
(三)集团成立可避免内部分割,杜绝恶性竞争,又可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导致集团产生的一个技术经济原因,单靠某出版社自身积累,由小变大,绝非易事。而出版集团的形成,则往往不需要花费大的投资就能获得规模效益,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出版社联合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出版社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不长时间内就可达到适度规模,使各出版社共享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出版集团成立后,各出版社都能享受分工的好处,按专业的要求组织生产,按市场的状况集中发展某一产品,大批量生产带来成本的节约,规模经营效益可以充分体现。这也杜绝了各出版社对某类选题一哄而上,发行上大打折扣战,最后导致“渔翁得利”的局面。
(四)出版集团成立后,可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市场风险
传统的出版社除了出版图书外,很少涉及其他,即使效益不错的出版社也少有把多余的资金投向它处,这当然有体制、政策的制约,但随着市场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要求企业具有多种功能,经营多个产品,以分散市场风险。出版集团组建后,既可以在行业内拓展,也可以向行业外延伸。集团可把一部分人力或资金投入到现有业务上,把另一部分人力或资金用于开拓新的领域,这些都是任何单一出版社很难做到的。众所周知,图书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市场容量有一个饱和点,超过了这个点的投入会得不偿失,只有开拓新领域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并分散市场风险。
出版集团在文化市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重视、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国际上看,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容低估,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大背景使得出版集团务必直面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国际环境问题。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重要影响的时候,必须要调整策略、调整心态.勇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第二是文化背景和文化产品的差异问题基于社会制度、思想体系、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开拓国际市场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第三是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周边国家大多是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多、较深的国家,是否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将产生重大影响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对文化的期待进一步反映在市场的变化上,对出版集团如何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新期待也是一种考验。尽管在近几年出版集团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还不完全适应当前整个大局的要求,特别是自觉性还很不够.习惯于按照惯性运行.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还缺乏紧迫感。具体表现为:
1.发展动力不够强.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有的出版集团实际上是由行政推动而实现的“物理结合”,难以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集团内部在业务、技术、营销、人员等方面的融合度、匹配度不够。
2.集约化程度偏低,产品同质化,出版物“跟风”、“克隆”现象普遍,内容平庸、质量低下的图书并不少见。甚至还有“伪书”欺骗读者。
3.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与科技融合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少数出版集团负责人创新意识不够.安于现状、保守稳健、按部就班,尤其在已获得了可观经济利润的大型出版集团中表现突出.缺乏对业已成熟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技术平台等进行改革的冲动,缺乏对新领域开拓的动力。
4.区域市场分割格局尚未打破,布局结构和出版资源配置不合理.诚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制约着出版集团的继续发展。区域市场分割实际上是地区利益分割的必然反映。
这些事实要求出版集团加强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认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公司治理经验,深入剖析目前的治理现状和发展规律。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好今后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