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农消对接模式是指农户与消费者无缝对接,不经过任何的销售流通环节,避免了传统模式中因中间商过多产生的层层加价,同时农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农户根据订单生产农产品,摆脱了生产的盲目性。农户不再担心农产品的滞销。消费者可直接买到新鲜、价格便宜的鲜活农产品。二者均受益,实现卖菜不难,买菜不贵。[1]
农消对接是一种直销模式,即通过简化、消灭中间商,来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并满足顾客利益最大化需求。现代“农消对接”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数千年后的再度“亲密”直接对接,是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以及结算功能,将农产品生产者供应诉求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直接衔接,双方都将在更大范围内作出选择,实现充分的比较优势,达到充分的资源配置。
农消对接模式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由农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消费者共同参与,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户和消费者沟通更加便捷,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缝对接。需求订单由消费者决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需求信息直接快速反应到农户生产者终端,减小了牛鞭效应,农户不再盲目种植农产品,按照订单生产,减少鲜活农产品滞销和贱卖的风险,保障了农民权益。同时.该模式中的农产品具有可追溯性,消费者可通过网络查询农产品产地及安全质量等相关信息,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农消对接模式的物流系统构成包括:
(1)农产品储存系统。储存保管是农产品物流活动的一项重要业务。通过存储保管农产品解决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数量上的不同步性。实现了农产品的时间价值。
(2)农产品加工、包装系统。通过加工,农产品以更容易保存的形式销售,不再担心农产品腐烂变质而低价销售。通过包装对农产品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货损。
(3)农产品装卸搬运系统。装卸搬运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其本身虽不产生价值,但在流通过程中,装卸好坏对保护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节省物流费用有很大影响。
(4)农产品配送系统。农产品具有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的特点,通过运输配送子系统解决了农产品在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实现了农产品物流的空间价值。
(5)农产品信息系统。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使物流业务流程电子化,减少了大量人力,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农产品物流的流通模式有多种,每种模式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同时每种模式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农消对接模式也不例外.其约束条件包括:
(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稳定性和规模性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规模,人口太少意味着市场需求太少,很难推动农消对接模式的发展,所以农消对接模式的应用区域需要一定规模的居住相对稳定的人口数量。
(2)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决定着购买力水平,同时,农消对接中需较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为农消对接模式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配送范围。任何一种模式都存在配送范围的约束,配送范围直接影响配送成本,过大过均非最优,存在着合理的配送半径。
农消对接是在农超对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两种模式各具特点,而农消对接模式更具优势,解决了农超对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鲜活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提高
农消对接模式减少了传统模式中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避免了各个环节的层层加价,降低了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同时.流通环节的减少减少了鲜活农产品的存贮和损耗,降低了农产品的浪费,保证鲜活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农产品直接由农户流向消费者的手里.提高了鲜活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2.避免农户盲目生产鲜活农产品
传统模式中因供应链环节较多,鲜活农产品的产销信息不对称,引起了牛鞭效应,导致农户盲目生产,过多的农产品堆积在农户手中,造成“菜贱伤民”。在农消对接模式中,首先由于农户和消费者的直接见面.市场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地缩小了市场的波动,减少了农户销售和生产的盲目性。其次,农消对接模式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加入可提供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消费者通过网上下单订货,农户依据消费者的订单信息,以产定销来确定自己的鲜活农产品的种植.农产品的种植变得计划和准确。同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中的专业人员对农户种植农产品进行指导.提高鲜活农产品的质量。
3.农户和消费者处于价格决定权的主动位置
在传统供应链模式中.农户与消费者均处于价格决定权的被动位置,收购商决定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价格,但多个环节加价后,农产品流入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已翻了几倍,消费者也无法决定农产品的价格。农超对接模式中,农户与消费者同样不能决定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因为该模式中存在超市参与,超市作为采购者,处于主动地位.是价格的决定者。农消对接模式中.没有其他中问商的参与,农户和消费者信息完全共享,农产品流通过程较简化,农户和消费者共同决定农产品的价格。
4.网购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
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中拥有农产品种植专家、农产品物流及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专业人才,为农户和消费者提供了信息网络平台,消费者通过网上下订单,可直接购买鲜活农产品,足不出户也可吃到新鲜、价格实惠的鲜活农产品。消费者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农产品的生产地,具有可追溯性,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形式,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科技开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的投入。加强物流技术的研发,逐步形成以物流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储运技术、条码技术、定位技术等为支撑的农产品物流技术体系。统筹规划农产品配送加工中心,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
2.构建畅通的信息网络平台
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关键是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软硬件建设,搭建交易终端。要抓好农产品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及时、准确地提供详细的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变动信息、各种产品库存信息,作出相对准确的中长期市场需求预测,避免因盲目生产而产生收入降低的风险。在信息平台上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消费者可查到商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实现放心消费。
3.加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设。培养农户的专业技能
在农户中培养懂市场、会管理的人才负责管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在技术上对农户进行指导和培训,增强其品牌生产意识和市场营销知识。科学地规划种植规模,引导农户较准确地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量,掌握市场动态,避免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收入骤减。
4.加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资金支持.对广大农户进行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融资支持.帮助农户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使其拥有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及配送能力。要构建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为农消对接模式的试点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