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农民受益、企业发展、产业提升的一举多得和一补多效的产业性补贴政策,是当前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措施。
农机购置补贴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结算兑付进度缓慢、工作经费仍旧不足、市县级信息公开不规范和全价购机农民筹款压力加大等几个方面。另外,各地在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确定工作中面临较大压力。补贴机具种类范围重点不突出,确定非通用类机具品目时干扰因素多,补贴额确定工作机制仍不够科学。同时,分省制定非通用类机具补贴额,容易造成省际间补贴额差异,不利于机具监管。
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制定工作需要完善。主要表现为非通用类产品的鉴定大纲不统一,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类机具型号主要技术指标不统一,不利于监管和农户购置;目录产品没有公布主要配置参数和重要性能指标等信息,目录产品没按现行《农业机械分类》标准规定的大类小类品目进行分类,不利于机具分类分档和补贴额一览表编制,不利于各地对补贴产品准确归类;机具鉴定过程中存在张冠李戴、名不符实等现象。补贴机具经销商管理仍存盲点。各地公布的补贴机具经销商多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市场环境较好市县,为方便农民购机,这些经销企业都在县城设立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再在乡镇设经销点。实践中,这些经销点离农户最近,但问题也最多。
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不到位。二是补贴产品型号、价格、配置、补贴额等情况公示随意f生大。三是购机正式发票不能及时交付给农民,这些情况均增加了政策实施风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稳定生产,为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让政策更好地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解决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农机补贴政策不能在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对微耕、排灌等小型机械也要进行适当补贴,以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
2.增加农机购置信贷。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要加大扶持力度,放开对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贷款,使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买得起大型农机具。3.创新农机管理模式,增加农机的使用效率。在总结和推广农机跨区作业经验基础上,组织少数有机户,创办农机股份制合作社、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程度,这样既可增加农机经营收入,又使无机户节约生产成本。
4.加强农机安全质量监督。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1)要开展农机使用质量跟踪调查,为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提供可靠依据。(2)要加强对农机作业的安全监管,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和操作人员的登记、梭审验和核发牌证等工作(3)要继续在广大农村积极推进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农村基层组织。
5.开展农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各地要结合当前农机发展趋势,运用现有农机培训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组织农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传授农机作业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增强广大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确保为农机化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的运作方式。(1)实施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信贷政策。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一次性投入较多,农民难以承受。建议建立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信贷政策,同时政府投入资金进行贷款的贴息,扶持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2)早落实、早宣传。在实施购机补贴时,尽早确定工作方案、公示补贴范围、步骤、资金数量、优先条件等,尽早向社会宣传,使广大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有深入了解。同时,尽可能延长补贴时间,方便农民群众。(3)加强管理。一方面,对补贴机具实行跟踪监管,严格手续,建立档案。防止骗补、假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培训、信息、技术、管理上提供及时、优质服务,充分提高补贴机具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