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目录

什么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1]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解、用眼睛观看教师的板书、用手记下教师讲授要点和板书内容——笔记;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耳听和眼看)来完成知识与技能传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奥苏贝尔认为,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不一定是机械的,“发现式”教学也不一定是有意义的。教学能否做到有意义——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掌握所教的知识(“掌握”意味着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地生搬硬套、不求甚解;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它保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内)中的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的联系(即新知与旧知之间是否能建立起上面所述的“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并列组合关系”三者中的某一种关系)。如果能够发现或找到这种联系,这种教学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机械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帮助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或找出这种内在联系,而不是越俎代庖,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称职教师和不称职教师的一个主要区别正是在这里。

传递接受模式的特征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教为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特别强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引导并监控整个教学进程。显然,这种模式更便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便于教师组织课堂的各种教学活动,更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对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有利于对前人知识经验的学习与掌握,也有利于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起作用。

  2.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虽然关注,但有不足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被排除,但却被置于较次要的从属位置。尽管在建立新知与旧知联系的过程中,学习者也需要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而需要发挥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全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形成的,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下,独立而自觉地形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相提并论——在前者的基础上,虽然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即以较高的效率)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但难以培养出创新的思维创新能力。而在后者的基础上,则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不过,就等量的知识内容而言,为了达到基本理解与掌握,一般来说,前一种教学模式(“传递一接受”式)要比后一种(探究式)节省时间,即教学的效率更高一些,而且这种模式还有利于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起作用。正是因为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尽管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存在上述不足,但是在当前乃至今后,它仍然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从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到大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也是实现课内整合的常用模式之一。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下面四个实施步骤:

  1.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个步骤包括阐明教学目标,呈现并讲解先行组织者和唤起学习者先前的知识体验。阐明教学目标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先行组织者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应存在某种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而且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当前所学新内容具有某种非任意、、实质性联系的“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它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桥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如第三章所述,和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相对应,先行组织者也有“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过程中,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便在后面对当前新知识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能对实施何种“先行组织者”策略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介绍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

  对当前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呈现,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实验、阅读、作业或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学习材料的介绍与呈现应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结构性,使学生易于了解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便于把握各个概念、原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感,对整个学习内容能从系统性与结构性去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集中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3.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即帮助学生把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除了要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外。还要求教师应依据当前所学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并列组合关系”而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如第四章第五节所述,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类属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渐进分化”策略,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总括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逐级归纳”策略,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并列组合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整合协调”策略。至于这三种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具体实施办法及应用案例可详见第四章第五节。

  4.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在实施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应用精细加工策略与反思策略来巩固和深化对当前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操练与练习策略在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与迁移。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