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传染病控制

  	      	      	    	    	      	    

目录

什么是传染病控制

  传染病控制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以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

传染病控制的措施

  1.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报告病种:根据2004年8月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公布,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三类,共37种。疫情报告人: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法定报告人发现不同类型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时限向发病地区所在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2.传染病控制措施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人:应做到“五早”,使病人及时获得临床和病原学治愈;病原携带者:进行登记、随访。在饮食、托幼和服务行业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接触者:均应接受医学观察、留验等检疫措施;动物传染源:予捕杀、焚毁、隔离治疗及检疫。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即围绕疫源地环境和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内容的消毒、杀虫。针对易感者的措施:保护易感者,提高其抵御疾病的能力。包括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和个人防护等。

  3.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要求,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当地政府需要立即组织力量防治,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后,可采取下列紧急措施:限制或停止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传染病的分类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40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