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目录

什么是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贸易顺差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引起国内价格上升,与国外商品相比,国内商品的相对价格上涨从而消费者增加国外商品购买,减少国内商品购买,使得货币畴币)向国外流失,直到重新达到均衡。

  学术界公认大卫·休漠是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首创者,根据是休漠在《论贸易平衡》中的一段话:

  “假设英国全部货币的五分之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就货币量的情况来看,就像倒退到哈里王朝和爱德华王朝时期一样,那么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一切劳动和商品的价格不见得不会相应下降吧?各种物品的售价未必不会象在那两个王朝时期一样便宜吧?那时候还有哪个国家能在国外市场上和我们争夺呢?或者胆敢以同样的价格(这个价格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利润)来从事海运销售工业品呢?在这种情况下,弥补我们已失去的货币量,并赶上所有毗邻国家的水平,准用不了多久吧?一旦我们达到了这些目标,我们立即失去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商品的优势,我们的殷实富足使货币的流入停顿下来”。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理论发展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的发展从两个方向扩展:一是弹性分析法,从马歇尔凯恩斯两代经济学家,都以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为基础进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研究。在国际金本位制体系中,休漠、穆勒和马歇尔都观察到国际收支是自动均衡的,穆勒认为休漠阐述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可以解释这个现象;马歇尔以相对价格变化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基础,根据贸易条件的变化推导出一个弹性计算准则,意在揭示国际收支自动均衡的弹性条件是什么,马歇尔本人依然认为货币现象不会造成实际的贸易收支变化,即汇率变化引起价格水平的相应改变以保持实际汇率、贸易条件和国际收支不变。凯恩斯继续以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来分析国际收支问题,造成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关注的问题变成了:汇率变化是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收支。在马歇尔弹性准则的基础上,勒那根据所有供给弹性无限大的假设,推导出一个弹性计算准则,这就是“马歇尔一勒那条件”。于是,从穆勒、马歇尔到勒那,理论也从汇率变化不影响国际收支发展到了另一面,即汇率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国际收支。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发展的另一道路是支出效应的再发现。熊彼特说:“休漠的理论,包括他对物价变动作为调节机制的过分强调,直到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挑战”。发起这个挑战的就是俄林,他在1929年发表一篇论文,明确分析了货币量变化的支出效应,这与价格水平变化是完全不同的。支出效应的引入意味着价格效应并不是国际收支均衡自动调节机制的正确理解。熊彼特的话只说对了一半,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确实受到了真正的挑战,但是,并不是到20世纪20年代,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了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错误。

参考文献

  • 潘林芝;周剑.《马克思的国际收支非均衡调节理论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