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人际认知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社会认知的一个主要内容,它包括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群体对自身的认识。人际认知仅限于对人际传播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传播双方各自的特性状况、行为特点的认识,而不涉及人们之间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本质的认识。
人际认知的类型根据认知的对象划分,可分为4 种类型。
1.对他人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是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人的服饰、发型等仪表特征为知觉一个人的年龄、职业、角色与身份提供了信息,并部分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动机、性格等特征,在初次接触时,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人们在最初的交往中,最先引起注意的往往是人的仪表是否吸引人。一个气度潇洒、相貌英俊的人比一个面孔丑陋、身体肥胖的人更能打动人; 一个衣着得体适宜总比一个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的人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好。因为一般人觉得仪表端庄、穿戴整齐者比不修边幅的人更有教养,更懂得尊敬别人。行为学家迈克尔·阿盖尔做过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打扮出现在同一地点。当他身穿西服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或问时间的人,大多彬彬有礼,而且看来基本上是绅士阶层的人; 当他打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人多半是流浪汉,或是来对火的,或是借钱、借烟的。在交往中,仪表是一种无声的“ 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服饰,实际上是在改变着自我形象,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对他人的认知,除了受仪表的影响外,还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表现、言语、表情、眼神,了解他的经历等途径获得信息。例如,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经历,有助于对其性格的认识。从小生活在逆境中的人,由于遭受的社会挫折多,不顺心的事情多,他有可能形成孤僻倔强或软弱顺从的性格。生活在温暖安定的家庭里的人,其性格多半是乐观的、友好的; 生活在备受宠爱,以我为中心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百依百顺,受到过分的关怀和爱护,有可能会形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性格。
对他人的知觉还依赖于知觉者的知识经验、态度和价值观、世界观等。如,待人宽容的人易见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待人苛刻的人善于观察他人的不足和毛病。一个持有性恶论的看法的人,在与人的交往中,总是怀有戒心,觉得对方不可信任,不可依赖,甚至把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视为自私或奸诈之举。相反,如果一个人持有性善论的看法,那么,他就把对方看成是可信任、可依赖的。甚至对一些过火之举也表现为大度。
另外,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也影响对他人的判断。非常兴奋的情绪易泛化到被评价的对象身上,使评价偏高; 恶劣的情绪状态下,易把本来好的东西也看得不好。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个性、行为及心理状态的认识。一个人只有正确认知自己,才能在社交中不卑不亢,恰当自如地协调人际关系。否则,自视过高,目中无人,必然会引起众人的反感。有的研究表明,自大的人比不学无术的人更令人讨厌,因为,他直接挫伤了他人的自尊心。但是,如果自视过低,也会在社会活动中处处退缩,不敢抓住机会,呈现自己,压抑社交才能的发挥。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社交的成功。
3.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人与人关系的认知是个相互感知的过程,人们按照自己的动机、价值系统去知觉他人,同时观察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并以此来修饰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此外,人们在交往中还会形成一定的态度,并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如愉快、友好、喜欢、厌恶等,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如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攻击等。
4.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的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认识与判断,这是占有某一社会位置的人应有的行为模式,每一个人在他所属的社会环境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权力,负有一定的义务,这就是他的社会角色。每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着多重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有被周围的成员期望着的一定的行为标准,这也是角色本身的努力目标和行为方式。一旦彼此间的角色关系明确了,二者间的人际关系也趋向确定。如父子、夫妻、师生、干群关系等。一个人只有按社会多数人的认可的客观人际关系模式行事,即扮演好社会给你安排的角色,才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我认知,是人的意识的最高阶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按照自我认知的对象来分,可把自我认知的结构划分成物质自我认知、精神自我认知、社会自我认知3 部分。
1.物质自我认知
物质自我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的外貌、身材、健康等物质机体的认知,又称为生理自我认知。
2.精神自我认知
精神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智慧、能力、道德等内在精神素质的认识。是指从精神方面把握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自我的精神概念。
精神自我认知是个体自我认知的核心。个体通过精神自我认知能够根据主客体的需要,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最终确立一定的信念和信仰,支配自己去追求真理和高尚的精神生活。
3.社会自我认知
社会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身份、地位、名誉、财产及与他人关系的认识,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程度的反映。通过社会自我认知,人们对他人或群体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有了明确的概念,形成反映自身社会需要的自我意识,构成社会自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