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黄一孟创立VeryCD开始算起,他的创业生涯已经超过了12年。VeryCD从当年全国最大的分享网站之一,到如今顺势而为的去盗版化,恰好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野蛮到逐渐文明的发展历程。而黄一孟本人,也不再是曾经为VeryCD如何盈利而冥思苦想的青涩小子,而是一个执掌400多号人的游戏公司CEO。
这一路走来说不上艰辛,但蜕变之过程足以让他刻骨铭心。他并非互联网之天才,没有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人的天资与格局。他的创业之路从草根起步,在不断的试错与幻灭去寻找互联网的生存之道。通过VeryCD与心动游戏的发展过往,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他一步一步从泥浆里拔腿的过程,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意味着这种路径实际上人人可为,而非他独一能成。
有趣的是,黄一孟的两次创业分别是互联网最不容易赚钱和最赚钱的行业。VeryCD曾空有大量用户而不得盈利之法。心动却驾着页游的快车一路高歌猛进。如果说前者是初出茅庐而为理想去苦心筹谋。那么后者就是以江湖老辣,世事洞明的经验去挥锄掘金。两者有云泥之别,却又殊同归途。
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江湖是一个梦想的发源地,创业者一面以探索的精神去开拓,一面又将硅谷精英当成榜样而希望自己也能闻达于江湖。黄一孟当初学业未完而弃学从商,在他看来,学校与社会是完全两个层面的概念,学校教知识,社会教经验,学校传输成功学,社会让你知道成功的妈妈是失败,学校是高谈阔论的内阁,社会是适合乔木生长的夯土。
一花一世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差别就像是理想国与残酷浮世。在精神家园中,你可以选择安逸的度过四年,继而在茫然中踏上江湖,去用无知挑战各式的社会规则。黄一孟却不想这样,汝之蜜糖,吾之砒霜,在常人看来平淡安逸的校园,满足不了他汲取商业知识的渴望。他不想走出校园之后发现自己四顾茫然,成了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在高中时,黄一孟就是学校中的技术达人,当时的他已经提早感受到了互联网之山雨欲来之势。进入大学后,他很快的注册了多个个人网站,VeryCD只是其中一个。黄一孟早年想将VeryCD制作成一个卖CD的网站,就域名中我们就可窥见他曾经的意图。而后来变为电影资源分享下载站可谓是误打误撞。一来当时的优质电影资源在网站上并不容易寻找,二来互联网在当初的核心需求就是免费与分享。黄一孟在当时利用手头的光盘资源在VeryCD上上传了诸多的电影,恰好吻合了当时互联网用户的切实需求。
切中这个点后,VeryCD迎来了一个用户爆发期。黄一孟发觉,VeryCD卖CD的初衷应该改变,做成一个电影资源下载站更符合当时的用户定位,也更容易在互联网江湖中生存。
而在当时,黄一孟是大二年级,多数的学生在此时要么忙着恋爱,要么忙着打游戏。黄一孟则面临一个抉择,是边完成学业边将VeryCD当成一个个人网站来发展?还是干脆肄业去专心经营VeryCD。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早期的领军人以程序员出生居多,譬如雅虎的杨致远,谷歌的拉里·佩奇。程序员在互联网创业上似乎有天生的优势,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接互联网地气之人,同时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
同是程序员的黄一孟很快的决定肄业,去专心经营自己的理想国。我们很容易理解他当时的决定,学校学到的东西有限,他已经摸到了天花板,在VeryCD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时,是到了外出去接地气的时候了。只有尝遍江湖是非,体验过互联网之万千变化,才有获得变成熟的权利。
李鸿章曾说过一句话推翻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妄言,孔子不会打洋枪。实际上这句话也适合当下的应试教育,学校不会教你创业,黄一孟的老师也不懂得互联网。
打枪不分圣贤小人,只靠详尽知晓与否的道理。创业也不分天才与草根,只看你敢不敢与做不做。
而黄一孟是一个敢做之人。2004年,黄一孟带着满腔的理想与尚未成熟的VeryCD离开了校园,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切实的问题,如何让VeryCD盈利?
那年代的创业环境不比现在遍地是风投,卖个概念就能拿到不菲的投资。离开校园的他要面对的是衣食之忧,同时还要承担起一个领袖的责任。他必须依靠VeryCD盈利来维持小团队的运作,这应该是所有创业初期者的痛点。好在,那时候的互联网处处是创新,比较容易的在某个领域快速的占据市场份额。而不像现在,人们喜欢守旧的用抄袭代替创新,却极少思及何为创新。
在思考盈利方向之时,必要的是让VeryCD能有足够的用户,同时将VeryCD变为平台,让用户能够平台化。所以他一面以电影分享为核心,一面建立起包括P2P下载、内容索引、社区等一系列的网站功能。极盛之时,VeryCD的流量能够跻身世界前500。但悲哀的是,如果论盈利能力,VeryCD甚至在中国都排不上号,更遑论是放眼世界。
黄一孟一度苦恼于这种窘境,他甚至不明白VeryCD为何是流量上的巨人,盈利上的矮子。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创业一途本来就不是想当然就能成的,其过程必然有所长且容易暴其短。从根本上来说,纯粹依靠广告的VeryCD在当时很难有第二种盈利方向,而鉴于某些情节,黄一孟还不愿意在VeryCD上放过多的广告,这也间接的导致了VeryCD的盈利受阻。
VeryCD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缺陷是不可忽视的,其中一外一内。外来自于在线视频网站的快速崛起,以优酷、土豆为首的视频网站很快的将下载电影这一需求变成了落后的产物。当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直接观看到心仪的电影时,有什么理由能够让用户舍本逐末的去下载?电影毕竟不是游戏,不能够持续的输出娱乐价值。
内来自于VeryCD的下载资源均是盗版,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相当的法律风险。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时,各方对版权意识尚不明显,这也让一大批资源站点得以野蛮的发展,而当维权意识苏醒,政府加大打击力度之后,平日里所依仗的资源则成为了烫手山芋。
此时,VeryCD似再难有寸进,黄一孟面对的是创业多年后碰到的一个瓶颈。是坚持运营VeryCD以维系生活,还是另起炉灶去选择更贴近金钱的行业?他为此冥思苦想了许久。但互联网的之变化以瞬息万变而著称,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犹豫过久,收获的恐怕会是一个又一个的懊悔。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的黄一孟始终将全部精力放在VeryCD上而不再度跳下创业的深渊,那么他错失的恐怕不仅仅是机会,更是另一种人生。而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于是在2009年,黄一孟决心切入页游领域,去拥抱遍地黄金。他再度创业成立了心动游戏。
心动这个品牌是黄一孟团队挑了许久之后的选择。在做VeryCD之时,黄一孟就一度苦恼于VeryCD没有中文名而造成有时候谈合作上的不便。反观心动,本身就是一个动词,朗朗上口,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扩展性,比如心动游戏,心动娱乐等等。当时的黄一孟就预感以后的心动不仅仅只会涉足于页游,心动这个品牌算是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伏笔。
与此同时,他还收购了xd.com域名,全面开始布局页游业务。做VeryCD之时,黄一孟是渠道一方,因为接过大量的页游广告,他较为明白该怎么去做页游,同时也有一定的资源。他将过去运营VeryCD的经验用在了做页游上,认为做网页游戏与做网站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都十分依赖于流量进行变现。
之后,黄一孟做了两件事。第一是成立研发团队,第二是外出谈合作,希望能拿到优秀的产品。在当时,页游的开发与代理分成普遍在五五开,而黄一孟为了提高心动的竞争力,主动将五五分成的比例改为心动三成,开发商七成,以此拿到了《神仙道》这款产品。
黄一孟在当时做的是一个破坏规矩者,但他有足够的理由去施行这种分成模式。一来,黄一孟利用了VeryCD的服务器降低了运营成本。二来,黄一孟始终认为,页游的运营不应该是一味的去洗用户,而是应该留住用户。他更希望通过分成比例来让刺激联运方,同时时刻把关好产品,尤其是在产品上线之后再进行不断的调试与打磨。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的黄一孟已经对商业之道十分的敏感,在历经VeryCD的数年磨砺之后,他已经是身行万里半天下,知道了怎么运用长袖善舞之能将自己与合作伙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不会眼高四海空无人,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心态去福匍匐前进。
而在拿下《神仙道》之后,黄一孟就窥到了发行的根本之道,发行本身的性质就是全方位的服务,在拿到一款产品之后,运用各种加分手段去为产品添柴加薪。
到了2011年下半年,心动最高每月能达到了1.5亿的营收,这其中《神仙道》是心动的主力军。黄一孟用当时看似荒唐的三七分成拿下了一款现象级的页游产品,一举将心动游戏带入了页游公司的第一阶层。回过头来看1.5亿的月最高营收,这在黄一孟曾经做VeryCD时连想都不敢去想的数字,他开始真正的嗅到了黄金的味道。
黄一孟曾说,做游戏的初衷是让玩家感动而非冲动。前者是发乎于情,是获得一种长期精神上的触动,后者是一时兴起,是一种短暂的刺激。这可以看出他在做页游时的态度,不以做短期爆款为目的,不以刺激玩家消费为中心,而是秉持着做游戏的初衷是让玩家感动而非冲动这个初衷去主动解除主流模式的桎梏,兼容并包,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
到了现在,《神仙道》的生命周期已经超过了四年,在这四年时间里,页游死去或者说换皮再造者何止千万,但《神仙道》却丝毫未见颓势。可以说,《神仙道》就是心动的招牌,为这家游戏公司提供着生生不息的火焰。
然而,有时候太过于依赖于某款产品,也容易陷入画地为牢的困境。比如心动在做手游之时。
早在2012年的时候,心动就在《神仙道》页游的基础上推出《神仙道》手机版。巅峰期间每月营收可超过3500万元。这在当时绝对是手游界的天文数字,也是无数手游公司所渴求的目标。然而,一年多过去,心动在手游上成功的产品依旧只有《神仙道》。
手游周期向来以短而著称,即便放到现在,能支撑三年不倒者者寥寥无几。而心动如果要在手游领域有所建树,必然要重拾创新精神。黄一孟当时认识到,心动因为页游的成功,以及《神仙道》品牌的延续,造成了做手游的不坚决。一些爬行于半山腰的手游公司一直都秉持着要么站在巅峰,要么摔下万丈深渊的心态去拼搏,而心动因为主要营收不靠手游,没有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破釜沉舟之势。
但做事业决心不够的结果,往往容易一日千里的滑落,到最后被打回原形。比如昔日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心动虽然靠着几款成功的产品,公司不缺乏稳定的现金流,但不开源就意味着倒退,倒退就意味着被别人超越,被别人超越就意味着失败。
好在黄一孟是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经历过最乱象的互联网发展时代,做过游戏行业中最紊乱的页游,而手游相对页游来说还算较为有序。可以说他是一路摸黑过河,却始终没有迷失在黑暗且冰冷的河水中。
曾国藩说过:用功所以无恒者,皆助长之念害之也,此事绝不是疲软人所能胜,须是刚猛,用血战功夫,断不可弱。
那么什么是刚猛?什么是血战功夫?心动在今年花了6000万的高价获得《仙境传说》手游,且还会在年底前发行数款新产品,这就是刚猛。2015年相比于心动初做手游的那年已有极大的差别。如果说2012年的手游市场是初升的太阳,那么现在就是熟透的黄昏。只有最下血战功夫者,才可以见到绚丽的晚霞。
而除了做游戏外,黄一孟认为心动还可以做些别的事,比如打造一个偶像团体。这是当下一个十分流行的趋势,从日本的AKB48到中国的SNH48、TFBOYS。去拥抱年轻化的偶像团体很容易在互联网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甚至是衍生性的经济能力。
黄一孟坦言,心动的基因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游戏公司。公司名本来就叫心动网络,是互联网创业起家,游戏只是当时那个时代一个很好的公司发展方向。除了游戏外,心动一直在观察互联网的流行趋势。近些年,互联网影响了电影、音乐、电视剧等,让这些传统娱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一些明星,或者说偶像团体而言,变化并没有那么快,它们只是在运营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及捷径,而用互联网思维运营粉丝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经过一系列的对比与调研,黄一孟认为心动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同时看好这个市场,它在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爆发力。所以心动娱乐顺势而成,目标是打造一个年轻的偶像团体。
很多人认为,心动打造偶像团体本质上还是为游戏宣传造势,其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是真心想切入这块。就像现在许多游戏公司打着泛娱乐战略,试图去制作一个原创IP,进而围绕一个原点去进行网剧、游戏、小说、漫画等一系列的产品推进。而盈利大户游戏则毫无疑问的是其中的轴心产品。这种模式本质上是通过多娱乐产业化的手段来为某一款产品做单点营销,始终摆脱不了速成品牌的功利性。
而心动想做的不仅仅是这样,黄一孟直言,心动娱乐打造的偶像团体是打算用互联网思维来发掘粉丝经济,通过偶像计划做成一个娱乐品牌,其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游戏来做僚机。
在互联网上做偶像团体跟传统的方式有所不同。传统的偶像团队,比如在盛产艺人的韩国,是要在出道前经过大量的基本训练,这样能保证其一推出市场就能展现有相当的竞争力,这种是厚积薄发。而互联网推动下的偶像团队不同。互联网相较于传统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成长性,让粉丝能够直接见证偶像团体的成长,甚至是让他们决定偶像团队的成员结构。心动娱乐不太在意前期的收益,而更在乎是否能取悦用户。同时心动娱乐会最大化的利用互联网媒体与平台,比如直播平台去进行推广,这也有别于传统经济公司高高在上的一种态度。我们会更清楚在网络上如何让这些偶像去为用户创造快乐黄一孟说道。
如今有无数个例子可以证明粉丝经济的能量,这一点心动曾深有体会。心动在很早就跟电竞解说合作过,黄一孟认为,这些电竞解说本身就是一个偶像,他们的粉丝是万千的电竞爱好者,他们并不表演节目,但能通过对比赛的解读而让玩家产生认同感。早年的电竞解说收益较为单一,无非是打打广告,参加某些活动拿些车马费。但到了现在,这些电竞解说在直播平台崛起的同时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辄千万的签约金以及其他的额外收入让他们一跃成为互联网粉丝经济中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也直接的反映出,整个市场已经有相当不菲的消费能力。心动瞄准的就是这种仍在持续高走的市场消费力。
在六七年前,黄一孟的公司尚且只有二三十号人,卖些广告维持营生,没有太多的上下级,也没有过多的推诿与扯皮现象。而现在,心动已拥有了一个超过400人的团队,同时拥有了多条业务线。然而人多了,也代表着管理的难度在增加,甚至是效率的变低。在心理学中有个责任分散心理,随着责任人数量的增多,责任人的责任感就会相对降低,因为他们会觉得,反正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承担,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干得那么起劲。相互的推诿,甚至是集体的懈怠容易让公司逐步的步入老龄化。
百度的李彦宏曾强调百度需有狼性,狼者,勇猛凶悍,咄咄逼人,始终保持着对外界的危机感。黄一孟认为,一旦公司员工达到一个数量就必须对有着有别于创业初期的管理方法。比如将团队打散,让单独的团队也有执行力,让每个团队都有创业的感觉,从而保持着旺盛的创新与竞争欲望。
现在的黄一孟可谓身价不菲,心动自然也与曾经的VeryCD有着天壤之别。但黄一孟在未来仍旧希望能做一个类似曾经的VeryCD一样的产品,能聚集用户,分享快乐。VeryCD曾经的slogan是分享互联网,而今时过境迁,分享二字已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与方式,但黄一孟仍旧怀念最初的纯粹。
值得一提的是,黄一孟在心动的游戏业务做起来,荷包鼓起之后,召回了一些曾经价值观相同,有梦想,但却因为生计原因而离开VeryCD的老员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这些老员工回馈一些物质,同时也想与他们再度并肩战斗。
心动是个年轻的词汇,朝气喷薄而出,像是初升的太阳。王小波有句话深得我心: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杀。曾经VeryCD带给我们的心动,也正如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