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定幸福玄武,聚力实践育人。5月17日,南京市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全域推进会暨“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应用平台启动仪式在南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举行,与会专家及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创新做法,推进“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深入开展,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主办,玄武区教育局承办。活动由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林虹主持,分两个阶段进行。
南京市玄武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张志超表示,构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离不开实践育人的鲜明导向、离不开“一校一策”的因势利导,更离不开驻区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一步,玄武区将进一步促进课后服务更加均衡、更有品质、更具活力,努力实现教育规律再认识、教育品质再提升、教育品牌再升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需求,为省、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玄武智慧、作出更多玄武贡献。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恒柱做了题为《深化“双减”改革,打造“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的主题报告。“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15分钟左右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各中小学校则借助15分钟教育圈资源平台,进行校本开发拓展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校本化育人实践活动。如校馆牵手,与博物馆、图书馆,跨学科实践、沉浸式参观;亲近山水,依托玄武湖、中山陵等山水湖泊资源,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运动劳作中探究学习;行走都市,开发社区研学课程,在真实情境中帮助学生触摸家乡历史、都市文脉;携手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培养科学家精神;共建红色及国防资源,厚植家国情怀,播撒报效祖国的种子。”张恒柱说。
各中小学校在区内文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支持下,充分利用“15分钟教育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活动现场,领导们为东南大学等25家首批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建设先进单位授牌。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四级调研员、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挂职)陈金鑫宣读了《玄武区学校“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全域推进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俊,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玄武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张志超,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柴耘,玄武区教育局局长张恒柱共同启动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应用平台。玄武区中小学“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应用平台提供PC端和手机端,在地图上,老师和家长可以查看玄武区内各场馆信息,包含27个科普场馆、24个科研院所、40个素质教育实践基地、8所高等院校、48所中小学。通过VR室景,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微信手机端可以查看到不同类型的场馆,方便出行规划。
充满科创活力和人文底蕴的魅力玄武让学生们乐享生活与学习。南京市玄武区科技局局长史庆锋、区文旅局副局长查璐霞带来了课后服务大礼包——“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科普资源、文博资源。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柴耘认为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是南京双减实践成功案例中最生动的一个。这次的“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平台的开启建立了玄武基础教育的资源库,将引导玄武学生走向成长的智慧之道。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肯定了南京市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的做法,认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是提质增效的升级版,全域推进会更是新一轮优化提升动员会。她表示,下一步,将把玄武优秀案例向全省推荐。
记者了解到,在率先参与“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建设的16所试点学校中,玄武区各校结合校情积极探索定制专属工作方案,形成了“一校一策”。现场,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分享学校“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建设工作经验。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依次分享“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实践育人活动典型案例。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仅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涵、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个具有校本特色的“15分钟教育圈”。江苏省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对分享案例进行点评,他表示,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环节,南京市玄武区的“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
一直以来,南京市玄武区将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环节,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过程设计、推动提质增效,推进“15分钟教育圈”建设,努力实现一圈一品牌、圈圈有风景。区内中小学将“15分钟教育圈”建设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联通,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及特色发展相融,创造性地开发生动鲜活、联结社会的实践活动。相关经验入选“2022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