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是我国最著名的民间艺术品类之一,距今至少已有1500年的历史。我国民间剪纸大致可分为北方和南方风格两大类。北方剪纸多粗犷、豪放,南方剪纸多细腻、娟秀。以下为部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剪纸门类。
丰宁满族剪纸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剪工精细。
中阳剪纸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山西省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
傣族剪纸
傣族剪纸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这里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傣族剪纸内容多样,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乐清细纹刻纸是当地流传的一项绝艺,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阳镇等地。乐清剪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代表作有《九狮图》《八角双鱼》等。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这种仪式造像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既保留了东北满族的人文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
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的北镇市、凌海市、阜新市、义县等地流传,世代相承。
广东剪纸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剪纸中以铜箔金碧辉煌的特点配合鲜明的色纸,形成独有的风格,也形成铜凿剪纸等独特的表现形式;潮阳剪纸构图以对称为主,结构严谨,饱满而不杂乱,尤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点,疏密有致,剔透玲珑;潮州剪纸现存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系以棕色丝线剪成,十分精巧。
扬州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观以为乐。扬州剪纸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
资料整理:孟 扬 张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