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挥金如是什么成语(挥金如什么成语)

中国有个成语叫挥金如土,说得是有钱人挥霍钱财像泥土一样,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日本二战后期,还真来了一回挥金如土或者叫挥土如金更合适。这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说来。

二战后期,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国一通收拾,战前攒的那点家底儿全扔在太平洋小岛上了。由于美国人的封锁,从东亚、东南亚占领区掠夺的资源也运不到本土来。(当时美国对日本的封锁战,代号饥饿战役。具体情况可以看我前边的这篇文章饥饿战役,美军对日本用的堪比原子弹和东京大轰炸的大虐招)。再加上美国空军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没日没夜的轰炸,日本各个城市都被炸成一片片废墟。(具体情况可以看我前边的文章苍天饶过谁,日军轰炸重庆时绝没想到会百倍报应到东京头上)日本人当时真的穷掉底儿了。

大阪,无家可归者在废墟中蒸煮食物

神户,空袭过后的废墟

但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仍然穷兵黩武,号称要和盟国血战到底。但是打仗光靠人也不行啊,虽然日本人有各种送死的方式,神风飞机、回天潜艇……但是毕竟飞机和潜艇还都得要各种金属材料去造啊。所以日本把各种金属制品全面充军,用于制造武器。甚至把靖国神社的铁大门都拆了去造武器了,弄俩木头的在哪糊弄鬼。

靖国神社大门(大鸟居)。于1921年完成的铜铁制门,1943年被拆了融化了造武器。

更别说平常造硬币的铜啊、铁啊、铝啊更都拿去造武器了,搞得当时日本都没有材料造零钱了。一开始日本想的方法是不断的降低硬币的质量,比如,1940年,日本国内的面值十钱的铝币枚重1.50克,1941年下半年开始减为每枚重1.20克,到1943下半年又减为每枚重1.0克。这时候的十钱铝制硬币仅比1938年时一钱铝币枚重0.1克(1938年一钱每枚重0.9克)。对比见下图,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昭和十五年(1940年)的十钱、五钱和一钱的硬币,材质较好,而且是实心的。到了昭和十九年(1944年)十钱、五钱和一钱的硬币都变空心的了,而且材质非常差。可以看出严重的金属短缺。

1940年日本硬币

同面值的1944年日本硬币

就这样偷工减料,金属还是不够用,日本那时候已经没有金属造硬币了。这可不是小问题,因为当时普通人穷的主要用零钱,如果没有零钱,日本就要退回到以物易物的时代了。为解决这一燃眉之急,日本人发扬了他们钻研精神,试了各种可以替代金属的东西来做硬币,但是都没成功,不是太贵,就是太少,要不就是不耐磨。最后把目光瞄向了——土,没错,就是地上的土。也不是普通的土,而是造陶器的陶土。

陶土

上边的图就是陶土,它是烧不出瓷器来的,只能烧出红的、灰的、黑的陶器,就是原始人用的那些瓶瓶罐罐。1944年9月,受日本大阪造币局委托,京都伏见军需陶瓷器实验所制成炻质硬币,也就是陶币。原材料就是采用在日本极易挖掘的红土和天草瓷土。基本相当于从瓶子罐子上掰下来一块当钱花,明显是糊弄老百姓。

下图就是日本昭和20年(1945年)制造出来的面值一钱的陶币,正面是大写汉字壹和日本名胜富士山图案,背面有大日本字样。估计是日本也觉得造这种钱丢人,已经不好意思打年号了,或者是陶土根本打不了这么多字。陶币一般呈砖红、暗红、紫红、橘黄或褐色,由于材质松软,造币机器难以控制所需压力,所以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币面图案文字普遍比较模糊,币边也多毛糙,耐磨性也很差。

日本一钱的陶币背面,字体非常模糊

日本一钱的陶币正面,字体非常模糊

但是日本大藏省对这种陶币却非常满意。准备从1945年开始大量生产这种陶币,以替代金属铸币。但是,没等这种陶币正式大量制作发行,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这种陶币要是大规模使用了,日本人花钱也成了一个技术活了,带一堆钱出门,不小心摔一跤,钱就变成土了,变成渣了……所以日本老百姓得感谢美军啊。

搜索建议:挥金如是什么成语  挥金如是什么成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