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以阐释事理的说明性文章为主,从语文能力角度,教学目标是能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经典课目,说明结构和逻辑思路非常清晰。说明性文章普遍面临着教学手段单一、知识传授单调的困境。如何从顶层上设计教学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纲领性地把握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要思考的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部分

我把中心句作为课堂活动关键概念,把寻找每一段的中心句作为活动的核心任务。没想到在梳理到第二段的时候,课堂就卡壳了,陷入了中心句是首句还是末句的争辩之中,我干脆调整方向,停下进度,利用这次分歧,组织广泛的讨论。

师:刚才大家陷入争辩之中,这样,我们大家一起来齐读1-3段,把眼光展开,视野放大,结合上下文去推敲。(生读)姜燕玲,你的意见呢?

生:我还是觉得首句是中心句。因为说据以安排农事,下面的耕地、种谷子、割麦插禾,都是讲农事。

师:你的理解是和具体的内容是相吻合的。应佳丹,你有不同看法?

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句。最后一句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

师:哪句话特别有总结的意味?

生:这样看来。

师:嗯,那后面的两句话八个字,应该是?

生:总结的内容。

师:那内容后面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句话呢,应该是?

生:重复内容;表示肯定;提炼强调。

师:姜燕玲,你是否还坚持自己的看法?

生: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首句中,不仅仅是讲到安排农事,而且重心也不是在农事,应该是据以安排农事,前面句子说到的自然现象才是重点。

师:同桌,你的态度是支持谁?

生:我支持姜燕玲,我觉得这句话和上下文结合更加紧密。第一段是讲述自然现象,然后第二段是据以安排农事,然后第三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也是讲自然现象。

师:你的意思是衔接还是比较紧密连贯的,这理由感觉很结实。应佳丹,你坚持自己的看法吗?

生:自然现象,就是作者讲的大自然的语言。说法不同,是为了和课文标题一致。而且这个说法更加形象。

师:严肃的说明文章有时候也需要轻松一下。比如语段中的布谷鸟唱歌,谚语的使用等。姜燕玲,你找一个帮手,助力你的结论。

生:我是从另外一个词来说明。第二段和第三段首句都有劳动人民的说法。这篇文章很多地方是从劳动人民的角度来说明。所以我觉得,首句更加符合。

师:也就是说,劳动人民渗透着作者写作的目的。这也体现了我们科学家深厚的为人民服务的情结。

师:我们在中心句的判断上,出现明显分歧。也许这两句的功能都体现中心二字,但如果我们将之比较分析,分出轻重,同学们更倾向哪个句子?这个就作为我们课堂生成的疑难问题,将你的分析和理由写在双线练习本上。

教后反思:

基于概念下的活动设计,前提是学生对中心句这个概念有成熟的理解。很多种情况下,或者是我们的固定思维,就是我以为学生懂了。这堂课,如果在课前对中心句概念作一番梳理,讲明中心句的特点判断,了解中心句和支撑句的区别,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许会更有思辨性。不过,运用SOLO层级观察,从本段到结合上下文的思维扩展,从单独词汇句子到关键信息的相互勾连,可以看出,学生对信息素材的处理,明显是多渠道有深度的。

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敏感性,还需要持续培养。这个迫切性,从第二课时反馈来看,尤其突出。在明确倒数第二段的中心句时,课堂同样陷入僵局,特别是对哪些方面的意义的梳理,学生未能对语言建立起精确的合理的理解,忽略了必要的关键信息,比如此外还有的丰富表意,对于……还可以……也可以……而的关联表达等。

从教学目标达成角度,单元要求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这在课中没有充分体现。首先是没有就关键信息语句和推理建立逻辑上的关联,事实上我也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要求,总觉得可有可无。其次是课前也没有了解准备推理的基本方法,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储备。所以,单元目标言简意赅,每句当斟酌思量。

搜索建议: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热评

 【歌词】纺呗(中文) / 歌手:...

人生寄一世,方醒春已暮。四时更变化,岁月一何速。忆如长河星,思如明月悬。素手擢青丝,织成双螺旋。谁能为此曲,转轴付相思。拨弦声声慢,踌躇欲语迟。“芳华只刹那,残...(展开)

热评

 【歌词】八个对不起 / 歌手:潘...

歌名:八个对不起演唱:潘美辰专辑:傻小孩现在的你还好吗头上是否多了白头发想到当初我曾做的傻事如今这一切就叫做代价其实我并不是不在意你只是因为当年我太孩子气想到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