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于7月10日至16日开展,主题为“节能低碳,你我同行”。近期,减碳、降碳等成了深圳人刷屏的热词。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等部门获悉相关数据,为市民梳理盘点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数据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排放权交易所
绿色转型
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6万辆
近年来,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升级,深圳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深圳自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深圳市发改委向深晚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核电、气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8.3%,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已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绿色建筑面积约1.47亿平方米。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6万辆,建成充电桩超过19万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碳市场
深圳碳市场开市十年创造多个第一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启动,这打响了全国碳交易的“第一枪”。深晚记者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获悉,自2013年6月18日开市以来,作为全国首个启动交易的试点市场,深圳碳市场在10年中取得了多个第一:深圳碳市场是全国首个打通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碳交易的市场、碳市场流动率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全国试点碳市场配额成交额率先突破1亿元、10亿元……目前累计交易额更是突破20亿元。
近年来,深圳碳市场不断走上新台阶。2022年深圳碳市场交易额2.47亿元,同比增长30.39%;碳配额交易额2.30亿元,同比增长188.40%;年末碳配额收盘价53.50元,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20亿元大关;碳市场流动率为21.25%,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近零碳
今年深圳计划新建20个以上近零碳排放区
进入社区扫码登记,即可看到自身碳足迹和碳排放……在社区生活的你,是否想过,近零碳是怎样的生活场景?深晚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底,深圳发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试点启动以来,深圳涌现出一批近零碳试点实践案例,推动了深圳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向深晚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第一批、第二批共56个近零碳排放区建设顺利推进。其中,区域类2个,园区类9个,社区类4个,校园类12个,建筑类19个,企业类10个。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向深晚记者表示,经初步测算,深圳两批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可降低约43%的碳排放量,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2023年,深圳还计划开展第三批近零碳试点创建,新建20个以上近零碳排放区。到2025年,累计建设100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
碳普惠
国内首个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累积逾1万吨减碳量
随着“双碳”建设的推进,深圳碳普惠体系更加健全。深晚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深圳出台碳普惠管理办法,上线“低碳星球”“居民低碳用电”“全民碳路”等碳普惠应用程序,累积用户超过600万。发布低碳公共出行、居民低碳用电、共享单车骑行、森林经营等4个碳普惠方法学。首批“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成功签约,碳普惠减排量超过5万吨,无形的绿色生活方式转化为有形的绿色价值。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上线的由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近一年来,已有80.5万户家庭开通碳账户,全市用户占比超1/4,累计减碳量(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万吨,等效节约标准煤约4516吨。目前,深圳供电局正在开展第三方核算认证工作,核证完毕后的减碳量可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或用于公益。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