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时政新闻眼丨考察军垦第一城,习近平重点关注了什么?

石河子,一座因军垦而生的城市,一个见证兵团奋斗历程的地方。

7月13日下午,时隔13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石河子,先后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和八师一四三团考察调研。在石河子,总书记重点关注了什么?传递了哪些鲜明信息?

重播播放00:00/00:00正在直播00:00进入全屏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新疆石河子市考察调研

△7月13日石河子考察点示意图

01

一座城:戈壁惊开新世界

有人说,把森林搬进沙漠,把戈壁变成良田,是天方夜谭。但是,驻守新疆的几代兵团人,一手握枪,一手拿镐,凭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石河子,就是他们建起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的最初所在地。

△俯瞰石河子。(总台记者郭培宇拍摄)

石河子位于天山山脉和准噶尔盆地的交界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这里曾经是一个只有店铺民居二十余家的小村庄,一条东西向的卵石沟就是村子的全貌。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70多年前,王震将军率领部队到达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将军发出号召:我们就在这里开天辟地,造一座新城留给后世!从无到有,兵团第一城拔地而起。

△1983年新疆兵团航空队伍诞生。王震将军亲笔题字军垦农航。(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师市合一、团镇合一的原则,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八师石河子市,就是11个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之一。

当正式为这座军垦新城命名时,人们没有选择绿洲市军垦市八一市等这些名字,而是深深记取了它最初的模样——一条纵贯境内的河流,以及河床上的石子,因而命名石河子。

△新疆的戈壁风貌。(图/视觉中国)

2000年,石河子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2002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从边陲荒漠到戈壁明珠,洒下了几代兵团建设者的血与泪,融铸了他们的奉献与牺牲。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总台记者郭培宇拍摄)

02

一座馆:铭记难忘岁月

石河子从出生之日起的所有记忆,都浓缩在市中心一座苍翠掩映的小楼里。这就是2004年正式挂牌成立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这里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曾是石河子的第一幢高楼,又被称为军垦第一楼。

△军垦博物馆前的王震将军雕像。(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军垦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博物馆,存有文物实物14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军垦博物馆,深深铭记着王震将军和几代军垦人。在博物馆前,立有一座王震将军的雕像。军垦博物馆题的馆名,他曾亲笔题写。

△艰苦时期,战士们因极度缺乏营养,很多人得了夜盲症。后来大家想出一个办法,把班里所有的菜都给一名战士吃,由他来做眼睛带大家回地窝子。(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当年,在王震将军的号召下,战士们的军装不要衣领、减少口袋、两年发一套。老兵们的棉衣也是破了又缝、缝了又补。这一分一厘省下的钱,却攒出了拔地而起的拖拉机厂、钢铁厂、棉纺厂、发电厂、水泥厂等一批大型工厂,后来很多企业都无偿捐赠给了地方。

△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镇馆之宝——百衲衣,这件1950年配发的军大衣来自老军垦战士王德明,衣服上补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补丁296块。(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军垦博物馆通过1500余幅图片、1400多件套文物实物、17个场景、10余幅油画,全景式展现几代兵团人在开发建设新疆、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为了发展壮大屯垦戍边事业,兵团大力集聚人才,进疆的女兵巾帼不让须眉,在各条战线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3

一种精神:兵团精神代代传

在军垦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这座博物馆,展示的是文物实物,传承的是兵团精神。总书记曾经多次谈到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军垦博物馆内的大型浮雕:《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浮雕上的32个人物是几代兵团人的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一个人就是一座界碑。今年82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九师161团1连退休职工魏德友,就是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

去年6月29日,守边50多年的魏德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了由总书记亲自颁发的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魏德友。

2014年4月,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专门同兵团干部职工座谈交流。来自兵团十师185团的民兵马军武给总书记讲述了在中哈边境桑德克哨所屯垦戍边26年的经历。总书记由衷地感叹:真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你们。

在那次座谈中,总书记还谈起了一件事:去年12月,14师47团9位老战士给我写了一封信,讲了他们对新疆和兵团的期待,体现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军垦博物馆内展示的地窝子。(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水到头,路到头,人烟到头,兵团精神永不到头。

军垦博物馆里用炮弹壳制成的大号坎土曼,就是老军垦们向维吾尔族乡亲学习,用炮弹皮和废铁打制成的农具。

△一根木棍,一块铁板,结构简单,用途广泛。它是军垦的武器,它是我们野餐的饭碗。走出地窝子,挺进戈壁滩……这是歌曲《坎土曼之歌》描述的坎土曼。(总台央广记者刘会民拍摄)

在军垦博物馆里,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奋斗身影都是那么鲜活。马背医生李梦桃、农业专家吴翠云、树妈妈王效英、驴背上的白衣天使姜万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4

一片产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八师石河子市一四三团,了解兵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兵地融合发展等情况。

△俯瞰一四三团九连蟠桃种植园。(总台记者郭培宇拍摄)

一四三团位于石河子市西15公里,始建于1950年。1958年朱德同志来视察时,曾称赞这里为花园农场。后来,一四三团团部定名花园镇。一四三团有31个农牧连队、7个社区。

△这里早晚温差可达15摄氏度,利于水果糖分积累。(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据统计,新疆每3亩耕地中就有1亩是兵团开垦的。新疆粮食产量的19.9%、油料产量的30%、甜菜产量的44.5%来自于兵团。中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万亩蟠桃园也都在新疆。

花园镇西南4公里处,是一四三团万亩蟠桃园的核心区域。这里栽种的蟠桃品种有早、中、晚三个系列20多个品种,从6月下旬到9月中旬都有鲜桃上市,不间断供应市场。

△一四三团九连出产的鲜桃。(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兵团人在北疆成功种植棉花并获高产,结束了自古北疆不种棉的历史。

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如今,兵团以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种植面积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棉花。由于新疆土质呈碱性,夏季温差大,日照时间和无霜期长,这里的棉花以色泽洁白、绒长、拉力强著称,是我国优质的棉花品种。

△这片棉田位于一四三团,目前处于花铃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05

一项战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014年10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发布了一部专门介绍兵团历史与发展的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新疆实际的战略举措,也是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军垦时使用过的拖拉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战略高度谋划兵团工作。8年前在新疆考察时,他指出,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总书记当时强调,兵团成立60年来,广大干部职工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战略作用。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一四三团九连职工李长勇夫妇。(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那次考察结束一个月后,中央召开了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总书记在谈到兵团工作时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科学处理屯垦和维稳戍边、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

△军垦博物馆内展出的民族中学学生照片。(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2020年9月,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兵团工作正是战略的重要一环。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维稳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发挥特殊作用。

△棉花。(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兵团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战略力量,而石河子是兵团发展的典型代表。

这次在石河子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看到兵团改革发展得这么好,内心十分高兴。兵团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只要继续努力、深化改革、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一定会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策划丨彭娜

主笔丨刘瑞琳

记者丨彭汉明 卢心雨 王哈男 段德文 刘会民 许永松 马超

责编丨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

扫描下图二维码看更多新闻

搜索建议:
热文

 【歌词】espresso / 歌...

歌词千寻내눈을보아요느껴지나요-ESPRESSO歌词编辑:听雨850454409내눈을보아요느껴지나요말을하지않아도그냥있어도내맘이그대의마음에닿을수있도록사랑...(展开)

热文

 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的作文

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的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