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巷陌美食丨一口封神的百年“大菜”!无它不成宴席!

在马巷的宴席上

有一道传承了上百年的“ 大菜”

曾经登上过央视出品的

大型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因其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

民间甚至流传着 “无它不成宴席 ” 的俗语

本期走街串巷带您品味

马巷封肉

据《翔安文史资料》中

洪树勋的《封肉》一文称:

封肉是马巷的名特食品

是闻名闽南的马巷三宝之一

源于清乾隆时期的马巷厅三府衙

图源:八闽风物

曾经只能在富贵人家或婚宴上才能吃到的封肉,经过几代马巷民间大厨的传承和改良,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马巷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最喜爱的一道佳肴。

喜欢的理由

有情感的一道大菜

油而不腻瘦而不柴

马巷国供饭店是老马巷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基本上都是冲着封肉去的。每天,老板都会卤上70 块封肉,每块价格35元,所有的封肉都会被抢订一空。

马巷民俗专家苏文田也是封肉的拥趸,时不时会提前拜托老板为他制作一份加大款封肉,他喜欢封肉那油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

图源:Lisa味道

苏文田说,除了味美,老马巷人对封肉还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一直以来,封肉都是马巷婚宴上的主角。

图源:八闽风物

“在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封肉只有在婚宴上才能吃到,那盘 2.4 斤重的封肉还未上桌前,大家就满怀期待,待其一上桌,所有人的筷子便一齐伸过去,吃得很痛快。新人也选择这个时候起身敬酒。”

一位老马巷人说,马巷封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选材考究,选的是 上好的猪前腿 ,还要搭配 板栗、虾米和香菇 。在配料方面,要用 麦芽糖代替白糖 ,提味要 用茴香而不能用桂枝 ,否则味道会太冲。而且, 火候和时间要恰到好处 ,肉质太硬和太烂都不好吃,很考验厨师的功力。

图源: CCTV9 八闽风物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婚宴上的佳肴更丰富了,封肉的地位逐渐受到龙虾、鲍鱼等的冲击,但老马巷人还是习惯上一道封肉,在他们看来, “无封肉不成宴席” 。不过,为了避免浪费,封肉进行了“瘦身”,从2.4斤变为1.2斤。

美味的传承

出自清末官厨之手

经多代厨师广为流传

苏文田不仅经营过餐饮业,还著过《翔安美食荟萃》一书,马巷的美食文化他了然于胸。他表示,封肉有一说法,原名“方肉”,起源于马巷,因闽南话“封”与“方”同音,特别是其形状又是方形的,便有大块方肉之意。

在马巷

方肉分大方肉、小方肉两种

大方肉就是封肉

小方肉则是红烧肉块

据传,封肉最早出自清末一官厨之手,该厨师叫阿驳师,他厨艺超群,做得一手好菜。后来,他见来自马巷三乡卧龙边的陈剑貌勤快好学,便收其为徒,并传授部分厨艺给他,其中便有大方肉。

待陈剑貌学成之后,这道大方肉便流入民间,备受马巷人的喜爱,并成为了当地婚宴上的一道必备佳肴。后来,陈剑貌又收了陈火巷、朱云泊以及自己的儿子“黑局师”为徒,封肉流传更广了。

图源:Lisa味道

改革开放后,经陈火巷等老一辈厨师的传授,马巷又涌现出一批擅长做大方肉的厨师,代表人物有 黄福丽 、 陈全成 、 陈根发 等,在他们的大力推广下,大方肉流传到马巷周边城镇。由于它采用纱布包裹封住,被外界称作“封肉”。

由于以前马巷属同安管辖

因此马巷封肉被冠之为“同安封肉”

尽管如此

丝毫不影响

封肉在马巷人心目中的地位

它依然是老马巷人

一道忘却不掉的美味佳肴

来源:阳光马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封神  封神词条  巷陌  巷陌词条  大菜  大菜词条  一口  一口词条  宴席  宴席词条  
热议

 初三励志演讲稿

关于初三励志演讲稿模板合集八篇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展开)

热议

 前置摄像头为什么那么丑

世界上有三种东西亘古不变:死亡、税收和女生照镜子。哦,还有女生自拍。古代没有手机,只能通过照镜子或者请人作画的方式欣赏自己的盛世美颜。请人作画只是贵族才有的待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