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足目—对虾科(五):鹰爪虾
(7)缺刻仿对虾(Parapenaeopsis incisa)
体形较粗,甲壳厚,体长35—75mm,雌大雄小。
额角基部平,末端尖而上弯,伸达第1触角柄第2节末端至第3节中部,少数可伸达第3节末端。上缘6—8齿,多数7齿(不包括胃上刺),仅最末一齿在头胸甲上眼眶缘后。额角长度为体第的0.17—0.21。额角后脊达头胸甲后缘,脊的宽度前后无显著变化,自中部向后有小段较平坦,但不凹下成沟,大形个体有时具一凹点。头胸甲长度与体长的比例两性略有不同:雄性头胸甲长为体长的0.26—0.28,雌性为0.29—0.32。头胸甲上心鳃沟以前部分斜向前下方。颊角尖,但无颊刺。纵缝长度不及头胸甲的1/2,后部有时不清,其清晰可见部分不足头胸甲的1/3。横缝隙短。
腹部1—3节背面光滑无脊,第4—6节具背脊,第6腹脊背脊末端具刺。第6腹节长为高的1.2—1.4倍(雄),1.2—1.3倍(雌)。尾节长为第6腹节长度的1.1—1.3倍,不具侧刺。
眼较大,角膜长轴约为头胸甲长的1/4左右。第1触角柄内侧附肢不达角膜前缘;上下鞭等长,短于额角,约为头胸甲长的0.55—0.60(雄),0.46—0.52(雌)。第2触角鳞片与第1触角柄末端相齐。第3颚足伸至第1触角柄第1节末端,其指节的全部超出第2触角柄腕。第1步足指节最少有1/2伸出头胸甲颊角。第2步足指节的一半到全部伸出第2触角柄腕。第3步足最长,其掌节甚至长节末端1/5伸出第2触角柄腕。第4步足掌节的1/2—1/4伸出头胸甲颊角。第5步足指节的3/4到全部,有时掌节的1/3伸过第2触角柄腕。第1、2步足具基节刺和肢鳃,第3步足两性皆无基节刺。
雄性交接器:外形与角突仿对虾相似,钳状突起的末端向腹前方伸,末端细,其两侧无任何突起,中部具明显的缺刻。
雄性第2腹肢内肢硬化变形,呈长靴状,其末缘(即靴底中部)外突并具长的刺毛丛。雄性附肢由3节组成,末节膨大。
雌性交接器:前板窄长,前端弧形,两侧缘中部内凹,其部左右两侧伸出呈冀状。小形个体中此冀状突较小。前板腹面中央凹在下,与后板相连处微突,向后即为横的后板。后板两侧为近三角形的片状板,向两仙伸出。后板后方最末节的腹甲上具一束长的丛毛,其基部着生处呈半椭圆形,后缘略平(直)。
(8)中华仿对虾(Parapenaeopsis sinica)
额角基部平直,末端微向上弯,上缘7—8齿,多数8齿(不包括胃上刺),末端尖,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末部,少数可伸达第3节的中部。额角长度为体长的0.16—0.21。胃上刺小,尖端向前平伸。额角后脊不达头胸甲后缘,脊的中部向后有短而浅的中央沟,沟前的脊窄,沟后的额角后脊宽。肝沟在肝刺以前部分斜伸向前下方,肝刺以后部分较直,与颈沟接近平行。具心鳃沟,内生短毛。头胸甲颊角较尖。触角刺上方纵缝的长度小于头胸甲的1/2。鳃区中央部具短的横缝。头胸甲与体长的比两性不同,分别为0.29—0.30(雄),0.30—0.32(雌)。
腹部第4—6节具背脊,第6腹节为高的1.2—1.4倍(雄),1.0—1.3倍(雌),背脊末端具刺。尾节长于第6腹节,为其1.1—1.3倍,不具侧刺。
眼较大,第1触角柄侧附肢不达角膜前缘,上下鞭约等长,其长度为头胸甲的0.55—0.59(雄)和0.46—0.58(雌)。第3颚足伸达第1触角柄第1节末端,第1步足指节的1/2或更少的部伸出头胸甲颊角。第2步足指节与第2触角柄腕等长或超出一部分。第3步足最长,至少掌节的1/2伸过第2触角柄腕,指节的1/2—1/3超出第3颚足。第4步足指节全超出头胸甲颊角,有时掌节的一部分也超出。第5步足指节的1/2到全部伸过第2触角柄腕。5对步足皆具外肢,第1、2步足具基节刺和肢鳃,第3步足两性皆不具基节刺。
雄性交接器:外形与P.cornuta及P.incisa相似,但末端钳状突起较粗状,其顶端向腹面伸,顶端的两侧各具片状的小突起,外侧的突起稍大,似锄头状,与上述两种显著不同。
雄性第2腹肢内肢形状正常,不特化为硬的长靴状突。雄性附肢由3节组成,末节膨大,顶端表面不平,并向腹面伸出突起。
雌性交接器:前板似球拍状,基部狭窄,形成两条脊,两脊间为中央纵沟。后板短,后缘脊状,两侧向前形成两个大半圆形突起,抱于前板窄柄的两侧。后板后方腹甲上具横排的一行疏短毛。
8.拟对虾属
拟对虾属(学名:Parapenaeus)是软甲纲十足目对虾科的一种虾类,共19种。主要生活在海洋中的外陆架和陆坡深水区。
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fissuroides),地方名称白葱、白丁虾、剑虾、外海滑皮。为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拟对虾属。为高温高盐性虾类,
(1)形态特征
假长缝拟对虾属中型虾,甲壳薄而光滑,体色浅黄色。雌虾个体大于雄虾,雌性多余雄性,对虾个体体长一般60~100mm,重约2-10克。其额角细长,末端尖细,微向上扬,齿式6-7/0,额角后脊延伸至头胸甲后缘。头胸甲具纵缝,自头胸甲前缘眼眶下方向后直伸至后缘,尾节末端侧缘具1对不动刺。
(2)生物学特性
雌虾个体大于雄虾,雌性多于雄性,其雌雄性比为1::076.捕捞群体雄虾的体长范围30~123mm,优势组50~95mm,平均体长71.0mm;体重范围0.2~18.3g。雄虾的体长范围30~100mm,优势组50~85mm,平均体长68.7mm;体重范围0.2~9.5g,优势组1~6g,平均体重3.2g。
繁殖期7~10月,高峰期8~9月。8月份在捕捞群体中开始出现35~55mm的补充群体,并且逐月长大,至12月达到55~75mm。这一群体经过越冬后,翌年4月份开始加速长大,至8~9月成长为成虾,并警醒产卵繁殖。11月份以后生育群体逐渐减少,而新生代(补充群体)逐渐增多,成为翌年新的捕捞对象。
(3)生态习性
分布于60m水深以东的东海高盐水海域,其栖息海域水温冬季为14-18℃,夏季为17-24℃,盐度在34°以上。在北部长江口以东和60m水深以浅的东海沿岸海域,由于受长江冲淡水和江浙沿岸水的影响,盐度值较低,水温年变化幅度大,未见有分布。
(4)分布和渔场
分布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红海和中国的东海南部和南海海域。东海主要分布在鱼山渔场、温台渔场、舟山渔场和闽东渔场,水深60-120m海域。夏季随台湾暖流向北推进,可分布到舟山渔场南部海域和江外渔场。冬春季正在成长的补充群体,在温台渔场和闽东渔场有较密集分布。该种在台湾的基隆一带也有重要的经济种。捕捞汛期主要在春夏季。
9.鹰爪虾属
鹰爪虾属(学名:Trachysalambria)是对虾科下的一个属。
(1)鹰爪虾
鹰爪虾(学名:Trachypenaeuscurvirostris)对虾科鹰爪虾属的一种甲壳动物,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北部海域。曾被划分为糙对虾属(Trachypenaeus)下的一种,故也称鹰爪糙对虾。
①形态特征
鹰爪虾因其腹部弯曲、形如鹰爪而得名。体较粗短,甲壳很厚,表面粗糙不平。体长6~10厘米,体重4~5克。额角上缘有锯齿。头胸甲的触角刺具较短的纵缝。腹部背面有脊。尾节末端尖细,两侧有活动刺。体红黄色,腹部备节前缘白色,后背为红黄色,弯曲时颜色的浓淡与鸟爪相似。
②生殖阶段
鹰爪虾的生殖活动,分交尾和产卵两个阶段。秋季只有少数体长较大的雌虾进行交尾,而部分雌虾在临近产卵期才交尾。交尾时,雌虾脱皮,雄虾将精英送入雌虾的第四、五对步足间的腹甲上的雌性贮精囊内,并且分泌几丁质形成交尾栓,将贮精囊口封闭。鹰爪虾卵巢中的卵子分批成熟,分批排出体外,排卵时受精。每尾雌虾可多次排卵,因而产卵期较长。同时产卵场分布很广,这对于种族的延续是非常有利的,也是使鹰爪虾资源能较长期保持比较稳定的原因之一。根据生物学测定,春汛期间鹰爪虾第一体长高峰的雌性个体尚不能参加当年的生殖活动,第二体长高峰以上的个体,基本上都可以参加当年的生殖活动。
③产地产季
鹰爪虾喜欢栖息在近海泥沙海底,昼伏夜出,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威海、烟台海域。威海是高产海区。东海及黄渤海产量较多。东海渔汛期为5~8月;黄渤海渔汛期为6~7月(夏汛)及10~11月(秋汛)。
④经济价值
鹰爪虾出肉率高,肉味鲜美。其体长一般6-10厘米,是一种中型经济虾类。产区以鲜销为主,运销内地则多数加工成冻虾仁。鲜食可清蒸、油炸,还可包水饺、做汤,色味俱佳。除鲜食还可加工成海米。产于荣成市龙须岛镇沿海的龙须海米,虾仁体完整,前面色鲜美,驰名中外,素有“龙须金钩”之称。海米分春米和秋米,以春米为更佳。海米不但保持了虾原有的鲜味,而且更具风味同时携带方便,为旅游购物之佳品。鲜食烹任方法有清炒虾仁、芙蓉虾仁、炸虾仁及作馅等。鹰爪虾是加工虾米的主要原料,经过煮熟晾晒去壳后便是颇负盛名的“金钩海米”。
(2)长足鹰爪虾
长足鹰爪虾(学名:Trachysalambrialongipes)是对虾科的虾类。
①形态特征
体表粗糙,密被绒毛,甲壳较厚。体棕红色,腹部弯曲时如鹰爪。额角上缘具7齿,雄性额角平直前伸,而雌性的末端向上弯曲。触角刺上方有一较短的纵缝。雄性交接器呈T字形。
②生活习性
主要在水深30-60米处生活。
③分布地区
我国南北各海均有分布,特别在黄渤海区产量较高。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