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黄帝内经前传音频版
作者:徐文兵
199币
72人已购
查看
杞人憂天出自《列子·天瑞》。《列子》被道家稱為《沖虛經》,其中記載的故事多被當成寓言,比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小兒辯日等。其實,從修行者的角度來看,這些虛言妄語更接近古史及真實體驗。
一則小故事
道家崇尚自然,強調人的意志應當遵從自然規律。與其違逆自然,不如清淨無為。所謂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又何必憂?《列子·天瑞》講述了一個杞人憂天的故事,譏諷那些無事生非、憂心忡忡的人。
話說杞國有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這明明白白寫出了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身心狀態:寢食俱廢,失眠厭食,誘因是擔心天崩地裂(也就是小行星撞地球、地震)自己會死掉。這時候來了一位熱心人,開解杞人: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杞人聽了不服,問道: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熱心人說: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天的事兒解決了,杞人又問地的事:奈地壞何?熱心人回答: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最後,擔憂解除,杞人釋然,大喜,熱心人也一樣。
在這個故事裏,熱心人並沒有拿出強有力的證據和理論說明天地不會崩墜,而事實上天上掉隕石、地震的現象常見,死人也是常有的,那為什麼杞人被說服了呢?起作用的不是曉之以理,而是動之以情,憂鬱的人要的不是理性說教,而是心氣兒的鼓舞和支撐。本質上而言,想解決心理問題,還是要從身體入手。生理問題解決了,心理問題就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勸導。
因憂生病、因病生憂
憂的繁體寫作憂,是會意字。上頁(xié,即人頭)下心, 加攵(suī,即行走)表示心動,指有了憂的心理活動,必然在臉上得到反映。
外憂源於一種不安全感。中國古代社會動盪不安,五千年的歷史中,持續的和平年月往往不足百年,這使得人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即使貴為皇帝,也擔心被推翻、篡位;高官伴君如伴虎,擔心言行出錯,被抄家、砍頭;普通老百姓就更是戰戰兢兢、人人自危。國人由此有了一種普遍的憂患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直接影響了人的身心健康。因憂生病,脾胃消化功能減弱,肝膽氣機鬱滯,久而成患。
內憂是因病生憂,生理功能的衰弱,導致了病態心理。中醫認為脾主憂思,消化、吸收功能弱的人,容易藉故生憂,習慣性地使自己陷於憂思之中。《素問·通評虛實論》載: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素問·移精變氣論》載:當今之世,則不然,憂患緣於內,苦形傷其外……故小病必甚,大病必死。
現代社會因憂生病、因病生憂的人比比皆是。雖然外部環境相對安靜和平,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了;衣食溫飽的問題解決了,但人的欲望提高了。妄想和實際的距離,正是憂慮存在的空間。
憂天的杞人,華夏文明的先人
最後說說被諷刺的杞人。古代改朝換代,滅其國而不絕其祀,會把先朝的皇室貴族圈到一個地方封國居住。商朝推翻夏朝後,封杞國(今河南杞縣),杞國人乃夏朝皇室之後,存有夏禮,孔子曾為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只是杞國文獻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論語·八佾》)杞人還保存了夏曆。
每個王朝在改朝換代後一般都啟用自己的曆法,所謂正朔。制定曆法的依據是觀測天文星象,這是杞人高級的地方,也是被俗人諷刺、擠對的地方。就像窮困潦倒的孔乙己,他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反而成了被人挖苦嘲諷的理由。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曾在草地上觀察星星。仰望星空時,不料前面有一個深坑,他一腳踏空,掉到坑裏,後被路人救起。他對路人說:明天會下雨!兩千年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聽到這個故事,想了想,說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裏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裏。憂天的杞人,華夏文明的先人。
专栏
中医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作者:徐文兵
99币
444人已购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