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浓情盛夏•魅力滨城旅游季暨三河湖乡村国潮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启动。在随后的3天端午假期,三河湖镇成为当地热门旅游地。游客至此,可观赏划龙舟比赛,也可沙滩露营嬉水,徜徉万亩花海。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
作为以种植粮棉为主导的传统的农业乡镇,三河湖镇通过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试验区,探索一条乡镇到农文旅相互的融合发展的路子。
“我们坚持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在手上,在涉农乡镇(街道)全力打造七大乡村振兴片区,区财政三年拿出一个亿的资金,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探索出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滨城路径、滨城样板、滨城答案。”滨城区委书记单纪亮说。
找准定位,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麦收后,下一茬没播玉米,而是种上效益更好的中药材。牛膝3个月后就能上市,不耽误冬小麦播种。”三河湖镇王立平村党支部书记李奎辉说。今年,这个村已经新发展了150多亩中药材,包括菊花、牛膝、射干等。
三河湖镇因徒骇河、土马沙河、付家河三河在此交汇而得名。其中,仅徒骇河河道在三河湖镇内就有24公里,全镇河滩地面积超过1万亩。
位于徒骇河南岸王立平村土地有1200多亩,半数是河滩地,根据行洪要求,河滩地不适宜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在专家指导,这个村选择了植株相对低矮但经济效益更高的中药材。
近年来,滨城区三河湖镇通过深入实施“金镰刀·富滨城”党建工程,在沿徒骇河的29个村庄全力打造“三河福地,五彩水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试验区。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三河湖镇党委副书记史蓬勃表示,当前,全镇正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王立平村是当地产业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三河湖镇当地的“滨白菊”种植逐渐成为特色产业,加工的“共富茶”知名度日益提升。在今年5举行的中国茶品牌建设论坛上,“三河湖共富茶”获评“茶品牌助推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史蓬勃说,全镇各村正在加大菊花种植基地建设力度,并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销售模式,保障了农户所产菊花不愁卖,也为当地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原材料。
目前,三河湖镇沿徒骇河两岸多个村都建有连片的菊花种植基地,年产能达96吨,成功跻身江北菊花茶品牌议价地。
打破地域界限,打造“共富联合体”
夏至过后,三河湖镇守正联创阳光玫瑰葡萄生产基地上,一片忙碌,村民正在进行夏季修剪,紧接着还要进行套袋等操作。
这片基地从2019年起步的,目前,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达到400亩,进入结果盛期的有80多亩。“去年卖了120多万元,估计今年保守收入300多万元,选对一个好产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该基地负责人、大营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洪光说。
据介绍,在发展阳光玫瑰等高端葡萄种植过程中,三河湖镇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有丰富葡萄种植经验的鑫湖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当地21个经济薄弱村庄以项目扶持资金入股,参与种植基地经营。同时,该种植合作社还向周边农户辐射,不仅为种植户提供葡萄苗和管理技术,还保底收购葡萄。
三河湖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多个村庄参股经营,形成利益紧密联结的“共富联合体”。
近年来,三河湖镇党委将“集体经济增收”课题作为“书记项目”,创新推行“组织联建+产业联创”工作体系,由党委牵头,21个经济薄弱村和29个共同富裕村组成联合党支部,共同汇聚有限财力,参与农业企业的项目运营,
党组织联建模式下的产业联创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实现村庄与村庄抱团式发展。目前,三河湖镇已经规划建设了韭菜、中草药、果蔬等8大产业片区,面积达到1.5万亩。
挖掘资源优势,打造多业融合产业带
村内,白墙灰瓦,古色古香。村外,浩淼的徒骇河从西南向东北川流不息。
处在三河交汇处的小王渔庄,由于特殊的位置优势,明清时期,曾经是徒骇河上重要的航运码头,村里由此积淀了数百年的渔文化。三河湖镇通过深挖小王渔庄的历史文化,整治提升村庄环境面貌,高标准打造了渔家客栈民宿等项目。这个传统农业村庄变身成为网红打卡村。
通过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小王渔庄转型成为特色旅游村。
近年来,三河湖镇的菊花产业链也不断延伸。由菊花种植基地起步,当地在徒骇河沿岸打造出万亩花海,实现了“菊茶经济+花海旅游”深度融合,拓展出户外露营、房车野营、婚纱摄影等花海休闲项目。
近年来,三河湖镇以打造省级湿地公园为契机,围绕“生态+融合+共富”的发展思路,引入农旅融合重大项目,把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
三河湖镇党委书记王景波表示,全镇将继续发挥三河交汇、生态良好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实验区”建设,全力打造体育小镇、农旅小镇。着力做好水、菊、果、养四篇文章,做美做靓徒骇河24公里休闲农业带,发展农耕体验、精品民宿、创意农业等新业态,通过“种”出田园好风景,“游”出乡村慢生活,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孙付云 胡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