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长津湖之战"
我至少读过6个版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就连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坦姆《最寒冷的冬天》,写的冗长杂乱的397页,我都在马尔康耐着性子读完了。
所以,对"长津湖之战"我有用自己观点说几句的基础。尽管抗美援朝共有5次大战役,千次战斗,唯"长津湖之战"具有战略性胜利的意义,我甚至认为是新中国与西方博弈态势的质变,"上甘岭"更伟大但只是量变。
我只用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将军,在长津湖之战结束后一句话和新中国军队的战争,我将看不到胜利"来证明我的认为。
我规纳几个长津湖词条:
1)近代战争史上最恶环境(零下40度,你可能会说美军也在那儿。但真实的是,宋时轮九兵团直接从山东拉上阵,还着薄棉衣。电影《长津湖》没走心刻画这一点,应是败笔)
2)第一次正面硬刚美国正规大兵(抗美援朝之前,我们从未与美军交过手,二战甚至是盟友。长津湖之前打的是韩军和联军杂牌,这次可是以二战英雄美陆战1师为主的第十军,军长更是有战神之称的阿尔蒙德)
3)美军要么被歼要么溃逃〈大卫·哈伯斯坦姆在书中写到"只要夜里听到中国人刺耳的哨声,无论美国士兵在做什么,起身就朝反方向跑")
4)彻底治愈"恐美"症(岀兵朝鲜,以林彪为代表反对群体不在少数,核心就是"恐美"。志愿军战士走出长津湖,举国才真正的身心"雄赳赳气昂昂"起来:原来美国人也是人啊)
5)国家尊严是打岀来(这句话是主席说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利弊,长津湖的弊就是让麦克阿瑟们不猖狂了,给我们后来的三、四、五次战役的技术发挥添了很多麻烦。
再说电影《长津湖》
国庆档《长津湖》昨天已过20亿票房,热度没有减的意思,估计长假后期游人拥挤着归巢,观影会更猛。
我刚看了。我不干剧透这种既得罪人又不道德的事。但我想不吹不黑地影评两句:
1)一部导演太想讨好观众且想法多的电影。
2)一部场面大、音效实的大片。如你不去影院就别再想着要去看,你想等日后从电视里看,那就完全两回事儿。
走岀影厅,脑海里冒岀有2个疑问:
1)是不是实力明星太多?三位大导演都不敢得罪,明星都身穿大棉衣/头戴军棉帽,身材发型和穿着打扮等优势也都无法向观众展示,只漏一张脸。所以,导演才不断地将明星们的面部演技以深刻的态度在大幕上展示,怕大咖们闹情绪还反复展示。
2)那条红围脖怎么了?整片都在军衣、白雪和武器的色彩中快速向前走着。这时,却见一个让人瞧着就舒服的女战士解下自己红围脖,奔跑着扔给列车上的志愿军战士,恰恰又是主演易烊千玺接到,双方还意味深长地对视着,我当时就暗盼接下来"一条红围脖的感情故事",且在惨烈的战斗中导演还安排了几个红围脖的插曲,3个小时电影结束了,不仅红围脖莫名其妙,女战士也未岀现。估计就如这部大片嘎然而止的结尾,有影评人称之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