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80多处石窟寺遗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诗词和摩崖石刻,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景区。

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

自从1988年开发以来,丹霞山先后被列入和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地理环境

丹霞山风景区,位于中国广东韶关市东北郊,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度36分至113度47分,北纬24度51分至25度4分之间,风景区总面积292 km,整个风景区控制总面积为373km。景区环境保护带扩大到外围公路,北部、西部基本沿S246省道(新线)和新韶仁公路(规画)为界,东北、东、东南基本沿106国道和323国道为界。

地形地貌

丹霞山风景区的地貌由六百八十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称为丹霞地貌,这里是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属于红层地貌。山上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巨厚红色砂、砾岩沿垂直节理发育。

气候特点

丹霞山风景区位于南岭山脉南坡,属亚热带南缘,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夏长冬短,春夏多云雨,秋冬降水较少,秋高气爽。丹霞山风景区属季风区,由于距离海洋相对较远,极少受台风的直接损害,基本上只有台风外围低压环流的影响。但台风对丹霞山秋季降雨影响极大,没有台风影响就没有降雨,水资源补给就少。丹霞山年平均气温19.7摄氏度,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有秋高于春的特点。丹霞山日均平均降水量1715毫米,降水天数172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丹霞山全部植物共216科、891属、1916种。其中丹霞山植物区系共有1706种,隶属于206科778属;丹霞山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IUCN红色名录收录的5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3种;丹霞山中国特有种97科204属347种;其中丹霞山本地特有种中,丹霞梧桐、丹霞南烛、丹霞小花苣苔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记载的13种, 其中中华水韭为Ⅰ级重点保护。

动物资源  保存着野生动物良好的生态环境。丹霞山有哺乳动物88种,鸟类288种,爬行类86种,两栖类37种(或亚种),鱼类100种或亚种,昆虫1023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动物59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动物73种,列入CITES的动物66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其中Ⅰ级保护动物7种,Ⅱ级保护4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5中,其中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66种。

主要景区

锦江景区

该游览区以锦江游船为主线,北起博士生态园码头,南至丹霞电站。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形成8千米水路风景长廊,主要景点有金龟朝圣、鲤鱼跳龙门、古代采石场、僧帽峰、六指擒魔、观音送子、笑面佛、茶壶峰、拇指峰、姐妹峰、仙山琼阁、阳元石、群象过江、牧象童、赤壁丹崖等。

仙山琼阁

锦江左边山峰上,有一座亭楼,名叫观景亭。顺石阶登楼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向前眺望,有姐妹峰、拇指峰、茶壶峰,茶壶峰酷似一只茶壶,壶盖、壶嘴一一俱备,唯独没有茶壶把手。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又如一张茶几和茶杯与茶壶山对应成趣。往左望去,便是“朝天龙”。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岩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童子拜观音”的景观。

仙居岩道观

仙居岩道观相传是张天师南游时居住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张天师便在此建庙,原有道观三间,道房五间,水池一口。仙居岩面向西北,左前方为九龙峰,前有芭蕉冲谷,芭蕉冲又称真仙谷。一路奇石异洞,尤其洞前一片芭蕉林,蕉林正置崖下,崖顶四季飞雨飘洒,自成天然奇景。

长老峰景区

长老峰游览区是历史最悠久的游览区,是由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三峰构成连体山块和三级绝壁、三级崖坎构成的三个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观层次。下层景观以锦石岩为中心,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寺、千圣岩、祖师岩、伏虎岩、龙王岩、梦觉关、幽洞通天、龙鳞片石、马尾飞泉瀑布、变色龙百丈崖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众景观。

幽洞通天

沿登山大道拾阶而上,左转,即见一处自然风化侵蚀的岩洞,上面刻着“幽洞通天”四字。这是一孔圆筒形的水准通道,洞内高只有0.9米,是由流水侵蚀岩石和坍塌石块堆积而成,洞不足10米,冬暖夏凉。通道的另一端,连着一个垂直的通天大洞,高达40余米,直透中层风景区,周围削壁危立,古蔓长藤垂挂。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洞内常会生风。

长天一线

长天一线又名百丈峡。从“幽洞通天”向右走1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大自然将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缝,长70多米,高40多米,宽才一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幽径。

双沼碧荷

双沼碧荷位于中层风景区的右侧,原来的正气阁之下。这里有三米多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形如两面明镜,所以这里也曾称作“双镜池”。

人文历史

隋唐时期丹霞山已是岭南风景胜地,有僧尼进山经营,兴建佛寺;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至1106年),法云居士云游至丹霞梦觉关,并在此建庵宇18间,供奉观音菩萨;

明代崇祯末年(1644年),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抗清未遂,携家眷隐居于丹霞山“长老寨”,筑舍开田;

清康熙元年(1662年),广州海幢寺澹归禅师,来丹霞山开辟道场,营建别传寺,修建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阁、藏经阁、方丈楼、禅房、客堂等;

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广州海幢寺另一僧人古健在丹霞山半寨和洪岩两处建庵堂;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僧徒遭大肆杀戮,别传寺首遭大劫;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党军队隔锦江炮击黄耀祥等土匪,别传寺所有珍贵法器被遁逃顽匪横扫一空,使别传寺遭到第二次劫难;

民国十五年(1926年),仁化县立中学移至别传寺避劫难,不慎失火烧山,大雄宝殿,韦驮殿等大型建筑物皆化为灰烬;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广东西北区绥靖委员李汉魂率军驻扎韶关,重修丹霞精舍、丹霞下院等;

1963年,仁化县建立丹霞山林场;

1980年,本焕法师募捐千万元重修别传寺,并重修锦石岩等景点。

所获荣誉

1988年,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评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

2001年,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2004年,荣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9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2010年8月,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2012年1月9日,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授牌;

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39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之一。

特产

丹霞山沙田柚

丹霞山沙田柚是柚中上品,属芸香科,为常绿乔木,叶片厚大,叶翼舒展,花大簇生。果实为阔倒卵形,秋末成熟,呈淡橙色,耐贮藏。果肉甘甜不酸,清香扑鼻。因这里的气候、土质与广西的沙田无异,所以果形、果肉、甜味、香型与广西沙田柚均可比美。

白毛茶

仁化县是岭南白毛茶的故乡。仁化红山黄岭嶂的“云雾白毫”茶,曾是清代嘉庆朝的宫廷贡品。这种绿茶银毫披露、口味甘甜,有天然的兰花香味,为中国三大白毛茶之首。它还有生津解渴、醒脑提神、消食开胃、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 “白毛尖”茶是茶叶中的珍品,它因茶芽粗壮,密披银色毫毛而得名。经加工的茶芽毫毛银白如雪,茶汤清澈持久。

爆炒山坑螺

丹霞山坑螺体积小巧尖长,呈圆锥形,如手指大小,四季都有。烹调讲究,上乘的做法是:煮前应将山坑螺用乾净的浸泡,去除螺体内的沙泥及杂物,再放入常温的鸡汤浸泡喂养,使其肉肥厚鲜嫩鲜甜,然后钳去螺尾尖部。爆炒时,加上青椒丝、紫苏、生姜、葱等佐料,并掌握好火候,不能炒过火,这样才会做出鲜、甜、爽的山坑螺。

搜索建议:丹霞山  丹霞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