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关于水浒传第一回主要内容介绍(水浒传第一回主要内容)

《水浒传》的第一回写的是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宋仁宗嘉佑年间,东京汴梁爆发了一场巨大瘟疫。太尉洪信被皇帝派到龙虎山寻找张天师祈福,却打开了伏魔殿的大门,放出了一百零个星宿。这一百零八个星宿转世到人间,也才有了后来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如果洪太尉不打开伏魔殿的大门,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水泊梁山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洪太尉

一、盛世下的危机

仔细看一下,《水浒传》的第一回提到的一些人基本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原文提到: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文彦博

文彦博、范仲淹,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妇孺皆知。书中记载,此时是嘉祐三年三月三日,嘉祐(1056年9月—1063年),是北宋时期宋仁宗使用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仁宗在位期间,北宋王朝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据历史记载:六月丙午,文彦博、贾昌朝罢……秋七月丙子,诏广济河溢,原武县河决,遣官行视民田,振恤被水害者。癸巳,以夔州路旱,遣使安抚。

宋仁宗赵祯

在祈福的三个月之后,文彦博就被罢官。这文彦博是何许人也?他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声名闻于四夷。虽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生怕做得不好。他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于辅助朝政,在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他罢官之后四个月,旱涝灾害接踵而至,这不正是对后来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泊原因的写照之一吗?天灾无法避免,那剩下的就是人祸了,这个人祸正是被派去龙虎山祈福的洪信。

二、洪信的做法有何深意?

洪信这个人仅明确出现在《水浒传》的第一回和第二回开头。施耐庵明显是把洪信做成楔子,以楔出高俅、童贯、蔡京、杨戬之流。从第一回当中洪信的表现来看,他与高俅、蔡京等奸佞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把他作为楔子这种说法,自有高妙之处。然而施耐庵用洪信作为全书的开端,其作用并不止于此。

江西龙虎山

来到龙虎山的洪太尉出于好奇,强开伏魔殿。岂料,殿中却巧合般地刻有遇洪而开四个大字,洪太尉自认为这伏魔殿早就安排好是自己来打开的,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自信。于是自信的洪太尉就放出了镇锁在殿中的魔君。这真的是巧合吗?其实这是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施耐庵在这里借用洪信之手放出魔君,暗示了天下之祸皆由洪信这类人而酿,洪信者,即是后来的高俅、童贯等人!洪信放出了这108位魔君,亦即是宋江等108位梁山好汉,可是水泊梁山并未颠覆大宋江山,反而在招安之后替朝廷消灭了田虎、王庆、方腊等这些欲推翻宋朝江山的大寇,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在第一回当中也有暗示。

(洪信等进入伏魔殿后),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书大字,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天数!这段话告诉我们,洪信所放出的这108位魔君,其性质为忠良,他们不仅不会反叛以致推翻朝廷,反而会一心一意忠于大宋朝廷。洪信让他们重见天日,他们也必被洪信这类人,即后来的高俅等利用以消除祸患,就像洪信此次来这龙虎山礼请张天师为朝廷驱除瘟疫一样。

张天师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代天师是虚白先生张嗣宗,并且他还于仁宗至和二年 (公元1055年)应召赴阙,为什么在《水浒传》中变成了虚靖天师呢?虚靖天师张继先,是第三十代天师,卒于1127年,这年是靖康二年,北宋灭亡。不得不感叹施耐庵的巧妙安排和其用心也昭然若揭——洪太尉千里迢迢来到龙虎山,也是很不容易,书中记载: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茵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

山路十八弯,这还不算难,紧接着,他又接受到了来自神明的考验: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往后便倒。……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往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张天师和洪太尉到底有没有结梁子,这事我们不清楚,但是就这么个搞法,友谊的航母也得翻。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要让洪信经历这么多磨难呢?是为了让他接受下乡教育吗?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回过头来想一下洪太尉来背锅这个问题了,假如洪信不是太尉只是一个上山烧香的信徒,那么他不会打开伏魔殿,如果他是道教中人,他会避开伏魔殿,偏偏他是个太尉,仗着手中有国家利器,于是他轻易地撬开了伏魔殿的大门,放出了一百零八星宿,不论这一百零八个人是忠臣还是奸雄,在后来征讨梁山的战役中,北宋王朝也是耗尽了人力物力。金圣叹当年读到这里,忍不住批到:天下本无事,游山游出事来。如果说,洪太尉代表任性的权力,遇洪而开就是在说没有权力的任性,就不会有天罡地煞来到世间。

金圣叹

三、大人物的小镜头

在央视98版《水浒传》的第一集《高俅发迹》中,年轻时候的高俅在进入端王府成为正式的皇家运动员之前,曾经有一段实习经验,那就是跟着苏东坡打工,很多观众在多年之后翻看的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的苏东坡是唐国强饰演的啊。

唐国强版苏东坡

也不知道高俅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学会开挖掘机,反正苏轼的大名总是名震朝野的。大家都知道,苏轼仕途多舛,多次被贬又多次被召回,《水浒传》中写到高俅出场的时候应该是在宋哲宗年间,此时的苏轼刚刚从乌台诗案中解脱出来,被重新召回担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这个时候有些不巧,朝中的司马光和太后的人还在反对王安石的战场中没有走出来,朝堂之上一阵硝烟弥漫。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并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上谏,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历史上有名的三个大文豪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在不同的时空里瞬间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苏东坡到底是个潇洒之人,反正做官也腻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去喽。

司马光与王安石

苏东坡这一走,肯定要把后事安排妥当,也正巧端王府缺运动员,看上了天赋极佳的高俅,高俅本着振兴中国足球事业的一腔热血,辞别了苏轼,从此各自为好。为什么在这里要提到苏东坡呢?大家看一下苏东坡的仕途之路的开端就明白了。

苏东坡所建的陕西凤翔喜雨亭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如此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施耐庵还真的做了一副大牌,嘉祐二年进京应试的苏轼兄弟正好赶上了母亲去世,只能回家守丧,三年后再次重新出山,那么嘉祐三年的时候不就派张天师去祈福了吗?而此时的北宋帝国业已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到后来,苏轼不断被贬,整个北宋王朝也开始走向末路,不管历史上高俅与苏轼究竟认不认识,但在《水浒传》里,苏东坡的被贬和高俅的发迹放在一起,就完全可以看出理解的用意。

高俅

四、太尉:我太难了

整个《水浒传》中,太尉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放出一百零八将的是洪太尉,招安一百零八将的是宿太尉,杀死一百零八将的是高太尉,保护一百零八将的是张太尉。感觉北宋的官场就是一帮太尉在左右朝政,为什么要施耐庵把太尉写这么多呢?

张叔夜

太尉一职最早是在秦始皇创立的三公九卿制独立,此时的太尉是军事主官,和皇帝平分军权,后来,随着君主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太尉逐渐成为虚职,到了宋太祖时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武将对皇帝的威胁彻底解除了。宋初太尉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来则提升至次于太师而在太傅之上。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则被三少所代替。也就是说,高俅这个太尉是宋朝军中最高的军衔,与枢密使相当,乃正二品,不过这个职位是虚位,有官无权,有人说高俅太尉没权吗?好像权力还挺大的,其实高俅手里掌管着八十万禁军,能力能不大吗?这也是他为所欲为的本钱啊,所以说当太尉要权力,还得会拍皇帝的马屁才行。当时宋朝军队数量极其庞大,因此设立了不少的虚职,空缺的也不少,皇帝一高兴,没准谁就成了太尉,当然有些人当了太尉并不知足,比如高俅还当了殿帅,所以宋朝的军队也被他管理的乌烟瘴气。不然王进、林冲等教头会接二连三地辞官离开呢?

尽管宋徽宗有一点胡闹,但是这是符合宋朝官制的:都指挥使以节度使为之。而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殿前都指挥使在节度使之上,殿前副都指挥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这就是说,宋江后来受封楚州安抚使、吴用受封武胜军承宣使,也是有资格被称作宋太尉吴太尉的。到了宣和末期,雨后蘑菇一般出现了数不清的三公三少,其中三公多达十八人(三太师、四太傅,十一太保),三少多得数不清(三公至十八人,三少不计也),像高俅那样的太尉,更是多如牛毛。殿帅满街走,太尉多如狗正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

高太尉

按照《宋史》记载,宋徽宗面前至少有九个站班的保镖头子可以被称为太尉,他们就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同时他们被分别称为殿司三帅、马军三帅、步军三帅,三三见九,合称殿前九帅(太尉)。高俅那个被称为太尉的殿帅,就是殿司三帅之一。

高俅不过是御前警卫部队九大主官之一,在文官说得算的宋朝,在冠盖云集的京城,高俅的地位未必就比太师宰相家门口的一条狗地位高多少。要说高俅的军衔究竟有多高,我们可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他们的品级在从二品到正四品之间,但是历朝历代文武官员的品级都不能平级换算,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所以说高俅那样的殿前九帅职务的太尉,连军阀都算不上,换算成现代军队,顶多也就是在顺溜的哥哥和李云龙最后的官职之间。

搜索建议:关于水浒传第一回主要内容介绍  
热传

 劳动法调岗规定是什么

一、最新劳动法调岗规定是什么岗位调动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除非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或者双方就岗位调动达成一致,否则不能随意调整劳动者的岗位。但如果单位迫于客...(展开)

热传

 小学生作文快乐的春节

小学生作文快乐的春节小学生作文快乐的春节1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极具创意的“抢红包”最为火爆,甚至大有抢羊年春晚风头之势。什么是抢红包?红包还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