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就越发感觉到宇宙的精妙,这很容易让人怀疑,谁在背后安排好了宇宙的一切?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而杨振宁也曾经说过:“如果要问有没有一个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因为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
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所说的造物者是什么?
我们所处的宇宙浩瀚得难以想象,而它的运行却非常简洁和优美,以至于只需要一些物理公式(如麦克斯韦方程、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薛定谔方程等等)就可以描述宇宙的运行规律。
另一方面来讲,宇宙的精妙又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例如在科学家用来描述宇宙的各种方程之中,存在着很多物理常量,这些物理常量彼此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只要它们中的一个稍微出现一点点变化,那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我们人类也不可能出现在宇宙之中。
比如说光速(指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物理常量,假如光速出现了改变,就会影响到一个表征电磁相互作用强度的基本常数——精细结构常数,而这个常数又决定了恒星内部核聚变的进程。
具体点讲就是,如果光速慢一点点,精细结构常数就会变大,这会导致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很难聚变出碳元素,而如果光速快一点点,那么精细结构常数就会变小,这会导致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无法聚变出氧元素。
据我们所知,宇宙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都是来自恒星,因此可以说,如果光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么像我们人类这种碳基生物就不会在宇宙中出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如果引力常数大一点点,那么宇宙就会不可避免地因为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而如果引力常数小一点点,那么宇宙中的物质就不可能凝聚成各式各样的天体。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1普朗克时间(10^-43秒,即10的负43次方分之1秒)之内,如果初始的平衡出现了1/10^60(即10的60次方分之1)的偏差,那么现有的各种物理常量都会出现不可忽视的改变,从而形成一个与现在的宇宙完全不同的宇宙。
面对一个如此精妙的宇宙,很难不让人怀疑存在着造物者,实际上,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怀疑并不是特殊的例子,因为有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如玻尔、薛定谔、狄拉克)都常常将“上帝”、“造物者”这一类的词语挂在嘴边。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科学家所说的造物者,其实并不是传说中的“神”,原因很简单,传说中的“神”通常都是有具体形状的、同时也是有人格的,而假如我们认为这样的“神”真的存在,那么就会面临一个无限循环的问题,即:谁是“神”的造物者,谁是“神”的造物者的造物者……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所说的造物者,是指宇宙最核心的物理学规律,或者是宇宙最底层的运行逻辑,这是客观存在的(否则的话,宇宙就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而这也就意味着,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怀疑应该是对的。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此表示认同,例如有持反对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并没有谁在背后安排好了宇宙的一切,宇宙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宇宙中恰好适合人类,而如果宇宙不是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精妙,那么人类就不会在宇宙中出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宇宙其实有无数个,由于每一个宇宙中的运行规律都是随机的,因此总会有某个宇宙恰好适合人类,而我们所处的宇宙正是这样一个宇宙。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