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道家是个什么样子呢?(一)

1、道家与道教

道家思想是一种很吸引人的学说,很多人都喜欢它,特别是中国的读书人,觉得它玄妙超脱,至少不像儒家学说有那么多的伦理责任和道德说教,所以2000年来,很多文人都受到它的影响。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生活太累、负担太重,希望自由、轻松,有个机会可以逃避一下世界给自己的压力,所以特别喜欢道家。很多人说:中国文化就是“儒道互补”,前者是关于社会,讲秩序,后者是关于个人,讲自由。这种概括也可能太简单了,不过也有一点儿道理。古人说“出处”,“出”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出来拯救苍生,建功立业,“处”就是不达则独善其身,保持一种超越的姿态,显出清高的价值。同样,研究中国的西方人也特别喜欢它,《老子》在西方有相当多的译本,一些西方人觉得它才像是西方人所谓的“哲学”,里面形而上的东西让人可以琢磨,不像孔夫子,一开口就那么具体和现实。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原因恰恰是它和西方的东西一样又不一样。大家一定要知道,文化交流中,常常是类似的东西能被人理解,但不同的东西引人注意,道家在很多方面和西方人的哲学、神学都既相似又有不同,所以西方人从一开始就对它很有兴趣。

而道教却真正是中国土产,如今中国几大宗教(佛、道、伊斯兰、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古代中国各种宗教(如佛、道、摩尼、景教、袄)里面,只有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制造,也特别体现着古代到现代中国人的想法,还特别深地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里面。1918年,鲁迅在给许寿裳的信里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见《致许寿裳》)。后来他又说,中国人恨和尚、尼姑,却不恨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见《小杂感》)。可是,道教究竟是什么?道教信仰的神鬼、仪式以及方法究竟如何?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就好像老话说的,普通人都是“他说是庙你就磕头,他说是灯你就添油”。记得有一年清明,我到茅山,看见上山进香的人很多,背着黄香包,口里却念念有词“菩萨保祐”,这是怎么回事呢?再如西安有一座八仙宫,是道教的宫观,可一个日本学者在调查时,发现门口善男信女嘴里唱的歌却是《十朵莲花》,“莲花”明明是佛教的象征,歌词里又是菩萨又是弥陀,当然是佛教的通俗赞颂词。特别是民间出殡,包括上层人士出殡办丧事,请了和尚又请道士,可能还不够,还会请喇嘛,像《红楼梦》里面的秦可卿出殡就是这样。那么到底这些人信的是什么啊?

先要弄清楚,思想学说和宗教是不太一样的。作为一种思想学说,道家是以“道”为中心论述哲理,分析宇宙、社会与人的存在的;而作为一种宗教,道教是以神的崇拜、沟通天人神鬼之间的仪式与方法、宗教团体组织和思想信仰合而为一构成的。作为一种学说,道家只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人思考,也允许人怀疑,它让人更聪明一些、多一点理解世界的思想;可作为宗教,道教却要管人生的解脱,管生活的苦难困厄,给人提供虚幻而又具体的承诺。所以,两者大不相同,可是偏偏有很多人却把它们混为一谈,全然不清楚彼此的界限,觉得它们都是“道”,都和“老子”有关,西方人也常常混成一团,一个Taoism,就既指道家又指道教。

所以,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入手,先说道家,以后再说道教。

2、那个关心身外事的时代

离现在2400年到2200年前后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很自由开放的时代。那时候中国分成好几块,互相不统辖,人可以来往,怎样说话也就很自由,各种思想纷纷兴起,特别是似乎统一的周王朝崩溃了,三代一体的神话也破灭了,有些人就开始思索,究竟天下应当如何建立秩序?什么样的道德是好的道德?人应当怎样实现自己的生命?宇宙和社会的根本道理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面才算是合理的?那个时候,“儒分为八,墨分为三”,有的讲礼乐的重建秩序和途径,有的说要兼爱非攻,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声音,像特别讲究实用和目的的,就提倡“术”,特别关心生活领域里的技术的,就在考虑各种预测的方法。那时候所谓的诸子百家关心的大体上就是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宇宙,天地怎样形成的,这样的天地有什么意味?一个是关于社会,社会怎么变成这样了,怎样才是最好的社会秩序?还有一个是关于人,人怎样才是最好的状态,是在秩序与规矩中互相和谐,还是超越社会成为绝对自由的人?

有没有一个简单而又能解决一切的总方法?有没有一个让我们可以解释一切的大前提?“吾道一以贯之”,人们都希望“执一御万”,企图找到一把可以开一切门的万能钥匙,即找到一个可以贯通各种知识、技术、思想和信仰的终极基础,对宇宙、社会和人的事情,来一个一劳永逸的解释。因此,那些时候有很多学者都爱讨论“道”是什么,或者用“道”来表示他们追求的真理,所以,后人把他们统统算作道家。

3、“道家”也有不同

虽然都讨论“道”,可是“道”并不太一样。

仔细说来,大概有好几种不太一样的思路。一种是讨论“天道”,也就是阴阳五行的知识和技术,更多地是琢磨各种天地人变化状况的,大约后来的黄帝之学就是这一类,因为他们总是打着黄帝的旗号、借黄帝名义,像《管子》里的一些内容,《吕氏春秋》的一些部分,马王堆帛书的《道原》、《称》、《十大经》以及一些医方、数术的书即是此类。据马王堆帛书里的《黄帝书》说,这一派“观天于上,视地于下,而稽之男女”,常常讨论“天地人”的学问,并且以天为基础,推出一套思路,在天圆地方、四季流转、物候变适的天文地理知识中,总结出人们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这叫“毋亡天极,究数而止”,所以和数术的关系很深。另一种是讨论语言的,像“白马非马”、“离坚白”之类的命题。他们想把语言与世界分离出来,在纯粹语言符号上运算,并从中寻找一个抽象的“道”,比如他们讨论“天下之中,在越之南,燕之北”,这明明违反常识,但是这种对语言表达的常识的违反里面,就有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思想。但是,这一思路很快就湮灭了,大概是太抽象、太玄虚了。再一种呢,就是下面我们要说的老、庄之道了。他们是从天道和人道中思考一种超越的道理,又希望以这种叫做“道”的哲理,反过来解释和处理人面对的所有问题。简单地说,就是黄帝之学讨论和解释天地运行的根本道理,用这个道理贯通一切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惠施、公孙龙一系讨论超越语言的根本道理,希望人能够摆脱语言的控制,寻找到终极的真理;老子、庄子一系也讨论超越知识、语言、概念的根本道理,但是他们更要求从历史上批判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主张回归自然。因为后来这一支绵延下来,而且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著作也被两千多年的中国文人反复诠释,所以后来一说“道家”,就以为只有老、庄、文、列,其实并不是的。

顺便说一个老子时代的问题。传说老子姓老,“子”是尊称,好像孔子、墨子一样,《史记》里对老子的事迹记载,有些吞吞吐吐、疑疑惑惑,说不清楚,一是说他是楚苦县曲仁里人,一是说他可能就是老聃,孔子曾经向他请教礼,最后又怀疑他是否就是太史儋,是“周藏书室之史也”,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所以,过去关于老子、道家的时代,就有很多争论,梁启超、胡适、冯友兰、钱穆等大学者讨论来讨论去,意见不能统一。有说老子在孔子前,因为传说孔子曾向老子问礼;也有说孔子在老子前,因为老子好像总在批评儒家的仁义道德;还有人更是因为老子的话里有一些如“万乘之国”之类,就断定他应当生活在战国末期,甚至比庄子还晚。就连西方汉学家也卷进来,像史华慈《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就坚持老子在孔子之后,甚至在庄子之后。所以,《史记》里的三种说法,引起了人们的种种怀疑。可是,这一点一直无法结案,即使是1970年代马王堆汉墓中有手抄帛书本《老子》被发现,大家还是无法断定《老子》是不是很早就存在了,因为毕竟那是西汉的抄本,离战国还远得很。

碰巧的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这个地方,突然发现了公元前300年的战国楚墓,这个坟墓里有八百多支竹简,其中有三种《老子》残本,去掉重复,总数约占现在《老子》的三分之一。这可了不得,在战国中期墓中发现它,说明它至少在比这早一些的时候已经写成,按照古代的习惯,一本书从写出来到定型,还得有一段时间,所以大家现在都相信,至少在战国初就有了《老子》这部书了。

搜索建议:道家是个什么样子呢?  
热传

 #金猫榜#秦昊新剧《大博弈》今晚...

说起今年的“剧王”,大家能想到谁?从数据和各方面的表现上来看,开年大爆,重播次数和重播收视都让人咂舌的《人世间》,无疑是一部。但除此之外呢?《大山的女儿》《警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