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秦始皇赐名、苏轼赞不绝口的“珍果之王”还有哪些历史故事?

香榧作为一种可口的坚果,更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食材和林木资源,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

秦始皇御口封“香柀”

传闻秦始皇东巡,途径诸暨,登会稽山,令宰相李斯刻石记功,世称“会稽刻石”。当地县官奉上特产珍品香榧,未见其果,香味已扑鼻而来,秦始皇金口一尝,松脆可口,又香又甜又鲜,龙颜大悦,问道:这叫什么果?县官答曰:回圣上,乡民叫它“柀子”(当时称榧子为柀子)。始皇曰:“此果异香扑鼻,世上罕见,叫香柀如何?”众人臣齐声谢曰:“谢圣上龙恩赐名。”从此,会稽山一带的乡民叫柀子为“香柀”,后改叫“香榧”。

西施巧计破壳尝榧子

相传西施小时候,与邻家伙伴一起走进一家商店,见一堆硕果上插着“香榧”两字,同伴便问了一句:“多少钱一两?”店主看她们是小女孩,指嫩力薄,便笑着说:“你们谁要是用两个手指头捏得破,我就随你们吃,不要钱。”姑娘们听了争先恐后拿起香榧,但是用尽吃奶的力气也捏不破。

西施仔细看了看香榧,见香榧壳上生着两个白点,好像是两只眼睛,便心领神会,用食指和拇指轻轻一捏,榧壳就“啪”的一声裂开了缝。店主笑呵呵地说:“还是这位姑娘聪明,你们随便尝吧。”原来香榧外壳上的两个小白点是排泄孔,两边是香榧生长的中缝,用拇指和食指在眼睛处用力一捏,中缝就自然裂开了。

苏轼清樽榧子素佳客

1214年成书的浙江最早的地方志中记有北宋大诗人苏轼(1037-1101)在送别友人时,因席上珍品香榧味美可口,席赋《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一首: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研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宣太公慧眼识香榧

宣姓太公当年隐居到此时,先到的黄姓太公利用当地山多的优势种了上万株棕榈,并扬言:我有万株棕,子孙不受穷。棕是古时的生活必需品,人们绞绳、抽床、制山袜、纺蓑衣都少不了它。稍后的李姓太公也同样开荒种植,种了一千株桐树,并说:我有千株桐,能抵万株棕。桐树结籽可榨油,是油漆的必备原料,还可用于照明。

等到宣太公定居时,只有一块狭窄的地方,且山陡岩险,宣太公便开始犯愁,只好在住宅周围种点杂粮来糊口。到了秋天,山里的香榧果实熟了,这榧果的美味吸引了他。于是,他下苦功移植了上百棵榧树,并像当地居民那样进行了嫁接管理。几年以后,榧树可以收获了,他自豪地宣告:千株桐,万株棕,哪及我百株香榧不受穷!

孙老建议出邮票

孙传哲是我国第一位专职邮票设计师,曾任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主任。他一生中独立或与人合作设计邮票达150余套,是全世界设计邮票最多的人,建国三十周年时,评选新中国最佳邮票,他设计邮票占最佳邮票的三分之一多。

孙老对西施故里情有独钟,对香榧亦赞不绝口。2004年,在诸暨邮票界人士和香榧主产地诸暨市赵家镇人民政府共同努力下,全国首套以香榧为主题的个性化邮票面世。

香榧承载了古代的文化智慧和思想寓意,以及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它也是文人墨客们创作诗词歌赋的灵感源泉。如今,香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在一些地方传承和发展。香榧产业的发展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秦始皇  秦始皇词条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词条  赞不绝口  赞不绝口词条  苏轼  苏轼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热传

 引产证明怎么开?

问:引产证明怎么开?律师解答:总有些意外会不期而至,例如意外怀孕,意外怀孕了自然要做引产手术,引产证明怎么开呢?在正规的医院,已婚妇女要引产必须出示引产证明,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