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天开上万个河蚌。
十月,丰收。
随着气温不断降低,珍珠蚌开始进入收获旺季,开蚌工人们也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的时间。
今年,珍珠成为新晋“网红”,“撩”到不少年轻人。
不同于显山露水的黄金,也不同于璀璨夺目的钻石,珍珠更为温润柔和,有一种低调的复古之美。
以前被认为“妈妈辈”的珍珠饰品,当下却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在各种社交平台,“baby珠”“小金豆”“多巴胺手串”等标签总能吸引无数关注。
浙江诸暨山下湖,这个因珍珠走红的小镇,最忙的珍珠蚌收获季,在发生着什么?
一天开上万个珍珠蚌
开蚌夫妻
日入800元
手起刀落,咔咔两声,河蚌应声而开。
苏师傅开蚌已相当熟练,他把锋利的刀口瞄准蚌壳缝隙,凭着手腕的一股巧劲,只需两秒,一个河蚌就被完全打开。
一旁的肖阿姨顺势拿起打开的蚌壳,将新鲜的蚌肉和珍珠一齐取出,装入盆内。夫妻二人一个剖,一个挖,动作行云流水,配合默契。不一会儿,沥水盆就被装满了。
10月18日,潮新闻记者来到诸暨山下湖镇开蚌场,这里是当地珍珠养殖基地的集中开蚌地。一下车,鱼腥味和泥土味扑面而来,满目都是堆积如山的河蚌,戴着草帽的开蚌工人们忙碌在其间。
不到下午2点,肖阿姨夫妻俩就已经开出了大概8000个河蚌。“丰收季,我们打配合每天开一万个没问题,开得越多赚得越多呀。”肖阿姨一边开蚌,一边说。
他们和开蚌场上其他50多名开蚌工人一样,来自湖南常德,另有约60人则是山下湖镇本地村民。“我们老家有个鱼塘,主要养甲鱼,每年珍珠丰收季就来诸暨干两个多月。”肖阿姨今年10月4日从老家过来,准备干到年底再回去。
夫妻二人穿着胶鞋,头戴草帽,坐在一堆堆蚌壳中间,弯腰低头开蚌。从早上5点开工,到傍晚5点结束,这样的姿势几乎要保持12个小时。“中间吃饭、喝水、上厕所休息一下,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
苏师傅手臂晒得通红,手上的白色手套被染成了黑灰色,上面还布满被蚌壳勾起来的线球。“刚开始开蚌,不熟练,受伤是家常便饭。”苏师傅告诉记者,河蚌带着泥水,一天下来,手都“泡发”了。
虽然辛苦,但收入他们满意,所以一连干了五年。“开一个蚌是8分钱,一天开1万个蚌就是800元,两个多月至少能赚五六万元,这能抵得上我们养甲鱼半年的收入,辛苦两个月值得的。”
一天开1万个河蚌,是怎样的速度?
如果工作时间是12小时,就是大约4秒开一个蚌,这还没有算进吃饭、喝水的休息时间。
然而,在开蚌场里,日开一万个河蚌几乎是每人必备的“手速”。
山下湖本地人李阿姨开蚌30多年,纯纯的“老手”。60多岁的她,开起蚌来依然麻利,日开一万个蚌不在话下。
“以前开蚌都是在自己村里,现在全部集中在开蚌场了,我们几个邻居还能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干活,时间过得快的。”不开蚌的日子,李阿姨还能做一些插珠、施肥、清理杂物等活,“现在光靠珍珠一年收入就有5万,生活很充实。”
养殖场老板骆先生说,进入丰收季,整个开蚌场日均进场50万个河蚌,忙碌的开蚌工人主要来自湖南和山下湖镇本地。
有时凌晨都在发货
珠宝城商户们忙到飞起
在珍珠蚌丰收季,忙碌的不仅是开蚌工,各类珍珠商家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和春节购物旺季备货。
10月18日上午十点多,华东国际珠宝城开始热闹起来。很多店家线上线下两不误,一部分店员给前来购买的顾客展示商品,另一部分店员则忙着在直播间售卖当下的流行款。
“今年的珍珠行情特别好,母亲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柜台前全部挤满了人,很多款式都卖断货,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天销售额能到几十万元。”贝中宝珠宝的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是有了这个经历,现在商户都提前几个月开始备货,毕竟“好货难求”。
“这两年,随着珍珠走上时尚潮流前沿,‘忙碌’也成了大家的日常。”华东国际珠宝城的董事长何建良跟潮新闻记者边走边聊,“现在这个时间还不到人流量最多的时候,下午人更多。很多店铺甚至要忙到凌晨,把销往世界各地的珍珠打包发货。”何建良说,在诸暨,一粒珍珠,造就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成就了一座城市。
据悉,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有“中国珍珠之都”之称,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市场,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3%,全中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80%。去年山下湖镇珍珠产品销售额超400亿元,今年预计会再创新高。
而就在几年前,诸暨的珍珠市场还远不是现在这番热火朝天的模样,产量高但销量平平是常有的现象。
“在山下湖镇‘触网’后,珍珠搭上了直播间的顺风车,线上销量已经全面超越线下。”华东国际珠宝城创新发展部经理袁小鹏说,华东国际珠宝城商铺数量已经超2000家,很多做生意的珠农年收入颇丰:“山下湖开启电商直播的珍珠商户已经超过5000家,这个数据还在增长。”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金檬朱高祥(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