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小山楼闲话】龙王沟畔话今昔

【小山楼闲话】龙王沟畔话今昔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龙王沟的文章,但一直苦于没有相关的权威详细资料。昨天在孔网上看到一篇《箭杆河怎么样了》的书话,读后再次想起了龙王沟,于是就在网上搜索,赫然跳出一篇《田家庵的故事》之《田家庵里有一条古老的沟渠-龙王沟》,提到龙王沟的详细信息,截选如下:

《田家庵的故事》之《田家庵里有一条古老的沟渠-龙王沟》

赵赵老师

2019-10-24 05:55:34

龙王沟源于舜耕山,支流绵延数十余里,共有东西中三条支流:

东线支流经过赵圩,过国庆路,经王郢向西再折向北流入淮河;

中线支流经过马岗头,过国庆路,经湖滨村,在人民路大桥东与东线支流汇合,因解放初修筑船塘,入淮口被截,后建一座龙王沟排涝站,排东线水;

西线支流经柏郢孜,官路沿,陈家岗东,姚家湾与东线汇合入淮,后因修建龙湖公园,西线支流在曹嘴南开挖截洪改道向西,从大河湾经姚家湾涵闸入淮。

作者年龄长我两个月。这个资料去年十月才出,难怪之前网上资料奇缺。

我初中语文老师张珏老师曾经讲过,他当年路过化校上学时,要跨过龙王沟。后来我工作后,曾代父值夜班,与张老师一同在学校守了一夜,当时不知为何,竟然没想到好好请教一下张老师,请他说说当年的龙王沟详细位置。

我的整个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头十年都在龙王沟畔生活。根据上述资料,综合网上查到的老龙王沟改造涉及的街道、村居资料,及网友的口头叙述,我大致弄清了龙王沟的走向。

先说东线、中线:龙湖公园当年的荷池边有一条沟,穿过人民路(公园东门到龙湖电影院、市妇幼保健院)大桥,过王郢子菜地,到国庆路湖滨村后,那里有一大片荷塘。向东过国庆路,好像还有,再往上没有溯源。公园这条沟经龙湖公园那座石桥,流向公园北塘,过龙王沟排涝站入淮。

再说西线:据说从林场路到矿院家属楼东边,修路被填了,地下就是。再经柏园小区,过原淮南师专后流经陈家岗东(八十年代“ 角”一带)那座桥(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带学生拍照在那里留过影,当时有),形成沼泽湿地,经姚南村入淮。

只熟悉陈家岗至袁郢孜,并穿过淮南师范的一段的截洪沟。这段截洪沟,属洞化截洪沟,一度叫“拦山河”。1976年初刚上初中时,在姚北大队防洪堤外参加过义务挖沟劳动。

这里想说说的是上述资料里没提到的一些地方。

小时候跟着小伙伴到朝阳村公安局消防中队附近找搬家的小伙伴玩,路过上湖的时候,要翻越路边埋设的水泥管道。

旧淮南师专校园背后八十年代还有大涧沟的残存地貌。

陈家岗往东八十年代“ 角”一带,以前有一座桥。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带学生拍照在那里留过影。当时有沼泽湿地。

淮南四中(工业学校)南的一片田野(现在是环卫处宿舍)当时有个“老鸹塘”,小时候是我们游泳的乐园。塘底常有大蚌(淮南叫歪歪),脚常常踩到,在当时生活困难的时候却不懂得吃。

化校的南边有一条涧沟,通往淮师,与袁郢孜的洞化截洪沟相通,流入曹咀孜。初中时当地的同学带我在那掏过螃蟹。

四中(工业学校旧区)与化校两道围墙之间原来是不是涧沟呢?是不是张老师当年跨过的龙王沟呢?

化校的大门原来是向北开的,在曹咀孜。化校改东大门的时候,那里就是马路了。在四中围墙西南角外,是姚南大队的打谷场。路东边有涧沟的遗存。

化校东门与四中西墙之间的柏油马路是1976年初新铺的,因为当时我们在新修的柏油路上学骑自行车。

我七六年上初中时,路两边还是稻田,放学的时候,一只家鹅被学生惊起,由南向北飞了一百多米,有墙头那么高。姚南村对着在四中与化校的两墙之间的北端入口,有一条大涧沟,由南向北,到村子中间折向东,穿越姚湾小街公路涵洞(位于塑料厂家属房后),经公园花房后流入公园东塘涧沟。

这是在龙王沟路(今学院路)西侧。

还有就是龙湖公园南门一带,原有一口塘,叫“牤牛蛋”,掩映在柳树丛中。曾是我们游泳的乐园。再往公园内,有一条水系经过稻田、公园塘(儿时游泳的乐园,在三水厂家属房东侧)、公园花房荷池,流入公园北塘涧沟。

这是在龙王沟路(今学院路)东侧。

在网上查到一张淮南城建局2015年用亚投行的贷款项目维修龙王沟的总体规划图,证实了我的观点:中线的老龙王沟从林场路到柏郢子(柏园小区)几乎就与龙王沟路(学院路)完美重合,从老淮南师专后过“ 角”,几乎贴着国庆路,拐了个九十度的弯,呈一个大帐钩的形状,在曹咀经曹岭湖入淮。

关于中线的末段,我一直怀疑:在化校东门口,到姚南村南口(即对着淮南四中,即工业学校与化校围墙之间的那条路的北端尽头),就是老龙王沟的旧水道。(这样也就能完美地验证张珏老师说的过化校上学要跨过龙王沟的话。)该水道通到姚南村的一半处折向东,经“姚家厨房”门前,穿过公路(龙王沟路,学院路)涵洞汇入公园北塘涧沟,最后,经龙王沟排涝站排入小岛船塘西侧一条不宽的水沟(这是龙王沟几十年不变的本尊)入淮。

这也是为什么从森都国际大酒店(前身是姚南振兴酒店)到姚湾小街的尽头都属龙王沟路的原因。

关于这一段龙王沟,尚期盼耆旧长者撰文,一揭谜团。

龙王沟进入公园北塘后都是污水,小时候从大坝下来,一条斜斜的土路紧贴着无任何防护的排灌站进水口,离水面几米高,下面就是污水。也没听说有小孩掉下去过。现在想想还后怕。

大坝西头的龙王沟排涝站有个小小的机房,六十年代初是木头房,八十年代在其东侧大扩修排涝站。到了汛期,公园南北塘蓄满了水,就开闸排水。绿色的水柱把泄洪管沉重的铁盖顶开,沿着扇面的洪口排入船塘。当年龙王沟里的水都是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颜色是黑色的。只有到了汛期,才会被山上的洪水稀释,但仍是浓绿色的,未经任何处理地排入淮河。再后来,公园改造时,把污水管进行暗网化处理。与人工湖的水(三水厂二级水)隔开。

龙王沟排涝站那个小小的机房,零九年去那的时候还在那里,已经改成水泥结构的了。入淮的那条不宽的水沟是龙王沟的末段,几十年不变的本尊。原来的小岛,居民已搬迁一空,成为一片绿色的花园。左侧与姚北大堤相连的原机械厂家属区,也已成为一座码头。

小街还是那条小街。坝头第一家的两层灰色小砖楼还在。

算来曾经有三十年住在它的西边和东边。如今得到龙王沟的权威资料很是兴奋,故文末成诗一首:

《咏龙王沟》

梦里浅清流,东西三十秋。

安知耆旧在,头白话龙沟?

(2020、8、7,8,9)

搜索建议:【小山楼闲话】龙王沟畔话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