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术 (1)丹田混元功
丹田混兀功是南少林易筋经的基础功,也称为入n功。它具有间练易行, 调动内气快,功效发挥好的特点。筑基功通过太极混元手印的圆促进真气充盈、 气机内动,发挥疏通气道,培补精、气、神的作用。丹田混元功中的太极混元 手印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圆,圆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它贯穿整个练功过程。手印 通过对气道进行圆的运动,调节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甚至生命的新 陈代谢也在这种圆的运动中得到了积极的调节。它能够加强人的心理、生理的 功能,促进生命的延续,使人进入一种身心特别健康的功能态。
筑基功还特别注重在肚脐前,手握太极混元手印,按传统说法是太极生阴阳, 即手印太极与腹部太极共处一体,从而产生阴阳二气。脐位于腹部太极的中心, 是人体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在先天状态的孕育过程中,脐是为胎儿供血、 供氧以及输送营养的唯一通道,并维持着胎儿的生命活动。在后天状态的生长 过程中,脐虽是一个退化的器官,但不是一个孤立的缔结,而是与人体的经络 气道、气血脏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密切的联紊,所以脐有"土 至百会,下至涌泉"的效力。跻又称为神阙穴,是任脉的主要穴位。任脉为阴 脉之海,与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联系周身经脉,故中医有"脐通百脉n 之说。脐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见,脐在人的生 命运动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因此,筑基功注重在肚 脐前结印,通过手印激发神阙穴的开阖,又通过神阙穴向下丹田输送真气,以 强壮精、气、神。
【动作】松静自然,神态安详,面含微笑,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心平气和地以单盘或双盘的姿势坐好,见图
2-1 -1。悬顶驰项,含胸拔背,沉肩坠射,
双手相握成太极混元手印,合抱于肚脐
前〇
【呼吸】呼吸自然。
【意念】吸气时,意念宇宙中的金
色的能量源源不断地从全身毛孔进入小
腹,呼气时,意念小腹有一个金光闪闪
的火球。
【时间】行功时间以30分钟为宜。以子、午、卯、酉四时练功为佳。
【收功】两手同时由外向内将天地之气搂抱合于肚跻,见图2-1-2 ~图 2-1-4。
【意念】双手收气全凭心意用功,静心想着收气,静心看着收气,静心听 着收气。36次后,双掌从身体两侧托起,在头顶上合十,下降到下丹田处,将 双掌分开,掌心向内。男性以左掌心贴于腹部,右掌心贴于左掌背;女性右掌
心贴于腹部,左掌心贴于右掌背。屏息,微提肛,双掌绕丹田转36圈,男性由 右经上往左下绕转(顺时针);女性自左经上向下绕转(反时针);绕圈时用 意不用力,圈由大到小,绕速由快到慢,最后寂静不动。随着绕圈动作,观想 浩然元气发着亮光,充满丹田,后随转动愈小愈坚实。再以双手掌互相搓擦至 热后,轻擦颜面部18次,放松拍打全身肌肉,缓行放松十余步后功毕。
(2 )托天桩
托天桩功为南少林易筋经内功的精华,内养浩然之气,外练神风铁骨。 其主要靠内气行功,以意引气,气入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久练此功者,筋骨强壮,内气充盈,精力充沛,可获得
健体强身的双重作用。此法采用自然呼吸法,
意守丹田。
预备势面向南方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
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沉肩坠肘,全身放松,两
眼平视,自然呼吸。
【动作】两脚分开,左脚在削,右脚在后,
前四后六,双手抬起,举于头上,掌心向上,手
指斜向内,掌心内含,如托球向天,目视前上方,
沉肩松肘,臂成弧形,舌抵上腭,含胸,微收会阴,
见图2—1—5。
【呼吸I呼吸自然。
【意念】意想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背靠高山,怀抱巨树,巍然屹立于天 地之间,意守丹田。10分钟后,加入宇宙四面八方白色元气从四肢百骸汇入丹 田,练功日久,达到内气不出,外气反入,逐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要求】
头宜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俗话 说:“上不正,则下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 统领全身之意。
肩宜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 展地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紧、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此势乃此桩基本架式要求。
胸宜出:,出胸者,出胸不是挺胸,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以拉神威,g胸
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f周身合力易成^ 1
腰宜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 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 出劲不空。
足宜坚:足坚者,两足放平,拇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地立于地上。 古人云: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与否,将直接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
练时,|必使筋络舒展,不可用拙力,否则足便不稳,焉能功成?
膝宜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两膝微曲且上、下伸展,
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练时切不可用后天之拙力,拙力一生则足吃重力,
便失大地之稳重。要知膝之拙力一生,真气运行受到阻滞,身体不舒,身体关
节即失之灵活,练习要有外撑之意。
手宜圆:抱元守一,是练易筋经内功的具体要求。行功时,两手要向上托起,
犹如双手托天。肘曲、腕伸、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托天桩基本姿式。行功时,
要尽量地使肘臂自然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脊椎骨直:脊椎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
人体活动和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因此,此通道越是平直,则越利于神经意识
的传导,而使人动作敏捷,背直则腰易下,则身体上身松弛,真气畅通无碍,
其先天真力自出。
【时间】行功时间以30分钟为宜。以子、午、卯、酉四时练功为佳。
【收功】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放松拍打全身肌肉,缓行放松十余步后功毕。
【效应】头顶的百会穴、双手的劳宫穴、双脚的涌泉穴出现热、凉、麻、跳、
胀感,皮肤有蚁爬感,全身轻松自在,舒适快乐,如沐温泉之浴。有时出现全
身如一片白云冉冉上飘之感觉,同时,外肾因精气充沛而产生勃举现象。
〇南少林易筋经通脉捶
I (1)任督捶
预备势:手持双棒,两脚开立,呼吸自然,意守小腹,见图2-1-6。
击腹势:以鼻吸气,以口呼气,行3次。然后服气吞津,急收小口,如喝
水一般,舌抵上腭,将新鲜空
气纳入口腔,将口腔内的气像
吞咽食物一f,牵动喉咙咽
轉箫饭意送下并
贯入丹田。气贯丹田后闭住,
丹田稍用力,小腹随之向外扩
张,使之充实,将内气充实
于腹中,然后以双棒由轻到重
击打小腹部,其间口鼻自然
呼吸,但腹中内气保持鼓荡不
泄,见图2-1-7。
击尾势:
接上势击腹完成后,右脚右摆身向右转90度躬身,把左手反转以棒头击 打尾闾骨处,右手持棒横置于膝前,见图2-1-8。
身体向前躬身,双手反转以木棒轮流击打脊椎骨,由尾闾骨向上,E好 右手击到脖子后大椎骨处,见图2-1-9、图2-1-10。击颈势:由 上势,右手持
木棒自然下垂,置于身体外侧,
左手持棒以棒头击打大椎穴,
由大椎处起向上轻击,边击边
上移,经风府、玉枕至百会而
止,见图2—1-11。
躬身击顶势:上身向前俯
身,以双棒轮流击打百会穴,
见图 2-1 —12。
此时放松小腹,出气念
"哈”字,呵气H 口,然后再贯气入小腹。
抹鼻至喉:把右手棒由发际向下过额头沿鼻根眼内角再顺鼻右侧丨也下,再
向下过喉结右侧到天突穴处停止。然后再将左棒也顺同样鼻左侧线路拖下到天
突穴处停止,两棒会齐,见图2-1-13、图2-1-14。
将小腹中气团提到胸部^双棒轮流击打膻中穴,见图2-1 -15。
由膻中穴向下,边打边走,双棒轮番击打至小腹处止,同时将胸膈处气团鹵少林易筋经下降到小腹中,见图2-1-16。
注意:此时胸腹中气团还要保持鼓而不泄。出气松开小腹,口中念""哈” 3 次,放松小腹。任督棰,专为震开督任二脉,为以后的全身捶练习打下基础。 初学者学
带脉捶
由预备势起,鼓腹贯气,
然后右脚向右横开一步,前脚
掌着地,上身向左转,左手棒
向上扬起,横棒于头前上方,
右手棒横置于左肋部的带脉上,
见图 2-1 — 17。
将双棒放下,右脚放平,
身向右转,左前脚掌着地,身
体重心落到右腿上,右棒上扬,
以左棒击打右肋,见图2-1 -18。
接上式,沿肋部从低打到
高,来回4次,见图2-1-19、
图 2—1—20。
将身转正放松,放下双棒,
松腹出气念""哈” 3次,放松小腹。
(3 )头臂捶
由预备势起,此后不再
贯气,只需精神集中于棒所
击打处即可,凝神于头部右
侧之太阳穴,用右手棒轻击
8次,左棒不动。由太阳穴
向后经耳朵上方、后上方、
后方,用棒轻击共8次,边
击边移动,见图2-1-21。
放下右棒,以左棒轻击
左太阳穴,再以左棒边打边
走,经左耳上方、后上方、后方,见图2-1-22。
以上击打太阳穴时,击打一定要轻,稍有力度即可。击打次数因人而异, 即使熟练以后也要轻打,因为此处为头部血管所汇集处,轻打可以通血脉,以 预防中风等病,重打则有血管破裂之患,非常危险。
将左手伸直向左方,以右手棒击打左肩部,击打时可用意念将左肩部肌肉 隆起,初时要轻,以后逐渐加重,见图2-1-23。
右手棒顺左臂向下边打边走,到左腕关节内侧停止,见图2-1 -24、图 2-1-25。
右手棒顺左臂向下边打边走到左腕外侧停止,见图2-1-26 ~图2-1-28。
以上为左臂捶,左臂捶与右臂捶击打方式相同,
不过改为以左棒击右肩右臂而已。
(4 )腿脚捶
做预备势动作,双脚开立,双手持棒由两大腿
根部外侧开始击打,边打边向下走到膝盖上侧,共
打8次,见图2-1—29。
上势不动,再由膝盖下侧有肌肉处开始击打,
边打边向下走,直到脚踝骨上方停,见图2-1-30~图
2-1-32。
棒由脚踝部前移至脚外侧中部击打,再向前移
到脚掌前部,击打脚小趾外侧,将足三阳经打通。
两脚跟向内撇,亮出双脚内侧,以左右棒击打
脚前掌内侧及拇趾根部,然后将棒向上移,击打左
右脚内侧中部、胫骨直到膝盖下部;棒再向上移,过膝盖骨,沿左右大腿内侧 向上边打边走,直到大腿部,见图2-1-33、图2-1-34。
身体前俯,双棒击打臀部,以环跳、臀中穴为主密密拍打,见图2-1-35。 右脚提膝独立,双棒由上到下,重点击打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穴, 见图 2-1—36、图 2-1-37。
左脚提膝独立,双棒由上到下,重点击打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穴, 见图 2-1-38、图 2-1—39。
活血舒筋拍打功
此功为打完易筋经通脉捶后必须练的功法,主要目的是活血化瘀,消除打
捶后受捶击部位的胀疼感,能使全身气血散布均匀,畅通无阻。其主要是通过
穴位振动,迫使体内瘀瘛排出,达到健身目的。
头部拍按法:双手各以四指按住头皮中间,拇指随扶在旁,然后各以四指 用力按点百会穴前后头皮,边按边向前移动,到发际处停止,然后再回到百会 穴处,如此按3遍;然后各以四指前后擦头皮3次即可。接着两手从前至后轻 轻拍打头部15下,能预防脱发、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 属督脉穴。百会穴为三阳五合之所,即足太阳、足少阳、手少阳、督脉、足厥 阴经俱会通于此而入脑内。四周各穴罗列有序,大有百脉朝宗之势。熄肝风, 潜肝阳,举阳气下陷,清阳明燥热,散风热于上,可治中风,且有下病上治之 特效。
手三阴三阳拍打法:站立位,左臂平举,掌心向上,以右手掌拍打肩关节, 再将左臂向前平伸,掌心先向上,后向下,用右掌拍打整个左臂。然后再用同 样方法以左掌拍打右臂,见图2-1-40、图2-1-41。此法能改善肌肉组织营养, 可保持肌肉的弹性和张力,防止衰老,防治肩酸、肩关节炎、老年性关节僵硬等。
拍打腰背:站立位,一手下垂,另一手伸向后背,以指背、掌背拍击背部 和腰部,左右交替拍打3遍即可,见图2-1-42。拍打腰背部,有助于减轻呼 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症状。同时,它还可防治中老年人肌肉萎缩,促进局部肌肉
南 健康,增加肺活量,增强机体免疫力。
S 拍打尾骶:站立位,以双手的掌背拍打骶部、尾骨两侧、臀部约3分钟,
见图2-1-43。尾椎本身无穴位,不属任何经脉,但属全身龙骨之起始,可谓
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其周围穴道罗列密布,故拍打尾椎不但能起到极好的保
健作用,而且可震动其附近穴位(如长强、腰奇及贫血灵等穴),从而起到通健
经活络,强健机体的作用。在拍打尾椎时,用力一定要适中,不可妄用拙力,
以免自伤。其法可治疗前列腺疾病、性功能减退、便秘、痔疮等病症。
足三阴三阳拍打法:双掌由大腿拍打结束后再拍打下肢,由大腿至小腿反
复进行,先下肢外侧,后拍打下肢内侧,拍打3遍即可,见图2-1-44。此法 可防治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精索静脉曲张、 腰腿疼、坐骨神经痛等也有疗效。
独立拍小腿法:双掌同时由下至上,由上至下拍打左小腿,拍打3遍即可, 右脚拍打动作同左脚,见图2-1-45、图2-1-46。此法能防治膝关节炎,能活
血理气、舒筋通络、调 理脾胃等。
拍打胸腹:以双拳 拍击胸部、腹部以及两 侧,吸气时轻拍,呼气 时稍重,拍打3 ~ 5遍, 见图2-1-47。此法有宽 胸下气、调理肠胃、强
健心脏的作用,兼治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病症0
收式:气沉下丹田。气沉丹田其重点是修炼下丹田,即会阴穴之上、命门
穴之前下。此部位主要是人体的性腺系统,久炼此部位,可使性腺的功能得以
改善,性激素分泌增加,生理功能增强,特别是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的重要过程,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从而使大脑洗心绝虑,气血平衡,可
使人体生命力旺盛,起到祛病延年、养生健身、健康长寿的效果,见图
2—1—48 ~图 2—1—50。
(6)练功计划
先打任督捶7天,每个部位打10捶,再打带脉棰7天,接着加打头臂捶3天, 最后加打腿脚捶。开始打全身捶的第一个月,手法一定要轻,尤其头部、脊椎骨、 大椎骨、后脑、迎面骨等脆弱部位要倍加注意,只可逐步慢慢加重。打完全身捶后,
必须接着练"活血舒筋拍打功"以活血通经。在打任督捶及带脉捶时必须贯气 拍打,其他部位无须贯气,但必须注意拍打的部位。
2南少林易筋经持砖练气法
南少林持砖练气法是行之有效的南少林练气发劲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 简单易学,练功效果好,不分季节、场地大小,只需一块红砖,选择一块卧牛 之地就可以练功。
(1 )第一式 马步持砖
两脚开立成马步,双手持砖在胸前,目视前方,见图2-1-51。
要点:全身放松,意守丹田。
(2 )第二式——马步推砖
接上式,呼气,右手将砖推出,左手持砖置于胸前;吸气,右手将砖收回 置于腹部;呼气,左手将砖推出。意念:吸气时,意想丹田混元气由下丹田上 升到中丹田(膻中六)|,稍闭气,呼气发力,意念丹田混元气由手臂内侧贯注 劳宫穴,达到砖面。左右手反复练习,见图2-1-52、图2-1-53。
要点:马步要稳,推砖时,呼吸和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三式——左弓步抡砖
接上式,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吸气,双手持砖上举;呼气,双手将砖由 上至下抡出,两手保持水平状态。吸气,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双手持砖上举; 呼气,双手由上至下将砖抡出,两手保持水平状态。意念:吸气时,意想丹田
混元气由+丹田jT升到"5i·田(膻中穴丫; j肖闭〇气发力,意念丹田混元
气由手臂内侧贯注两手劳宫穴,达到砖面。左右手反复练习,见图2-1 -54 ~图 2-1-56。
要点:弓步要稳,抡砖时,呼吸和动作要协调一致。第四式——右弓步抡砖
接上式,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吸气,双手持砖上举;呼气,双手将砖由 上至下抡出,两手保持水平状态;吸气,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双手持砖上举; 呼气,双手由上至下将砖轮出,两手保持水平状态。意念:吸气时,意想丹田
混元气由下丹田上升到中丹田(膻中穴);稍闭气,呼气发力,意念丹田混元 气由手臂内侧贯注两手劳宫穴,达到砖面。左右手反复练习,见图2-1 -57 ~图 2-1-59。
要点:弓步要稳,转身成右弓步財要控制重心,轮砖时,呼吸和动作要协调
第五式——马步展砖
接上式,身体左转,成马步。双手持砖在胸前,稍做调息。吸气,收小腹; 呼气,双手将砖由前至左右展出,两手保持水平状态;吸气,双手持砖沿水平 面收回,置于胸前。意念:吸气时,意想丹田混元气由下丹田上升到中丹田(膻 中穴);稍闭气,呼气发力,意念丹田混元气由手臂内侧贯注两手劳宫穴,达 到砖面。双手反复练习,见图2-1 -60、图2-1-61。
要点:马步要稳,展砖时,呼吸和动作要协调一致。
(6 )第六式——马步托砖
接上式,双手持砖在胸前,稍做调息。吸气,收小腹,呼气,双手将砖 向上推出,两手保持上托状态;吸气,双手持砖收回,置于胸前。意念:吸 气时,意想丹田混元气由下丹田上升到中丹田(膻中穴);稍闭气,呼气发 力,意念丹田混元气由手臂内侧贯注两手劳宫穴,达到砖面。双手反复练习, 见图 2—1—62、图 2-1 一63。
要点:马步要稳,重心不能起伏,托砖时,呼吸和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七式 收式
自然站立,循经拍打,全身放松。
浏览6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