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开设的钱局众多,相邻地域的风格难免有相似之处,其中今天要说的川、陕二局,从面文上和做工、材质上来说都有很多共融之处,这也是中国钱币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值得研究的现象。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乾隆宝川和乾隆宝陕。
清朝的宝川局据说在康熙年间就开设了,但一直没有确切实物证明,近年来我见过几枚号称康熙宝川的铜钱,都是满文的,川字应该是满文泉字改的。正式的宝川局应该是雍正年间开设,地点成都府贡院内西边,但历史并不长,因此铸造量小,雍正宝川是仅次于雍正宝南以外第二稀少钱局。乾隆三年,宝川局开始铸造乾隆通宝,而且一度兴盛,铸造量不小,直到乾隆五十九年才停止。
乾隆宝川版本不少,有大宝川、长满川、异书、长通宝、阔缘、简头通、低头通、面四星等等,但价格都不算很高。除了简头通价格能上百以外,其余都是十块几十块一个,特别是大宝川,其余局的大宝前价格有的能达大几百,而乾隆大宝川就十来块钱。我认为乾隆宝川局贵的也就是各种版本的大样或者母钱。
清朝的宝陕局从顺治二年就设立了,早期的宝陕局铜都是从日本采买的,乾隆中后期,川、滇铜矿发掘较大,因此改用川铜。宝陕局这个名字是乾隆十三年正式定名的,以前叫法乱七八糟的,咱们也别深究了。宝陕局钱文多变,在北方领一时之风气,版式有几十种之多。
乾隆通宝的广穿版本非常有意思,在清钱中真正被列为广穿的并不多,这就算一种;另外根据边缘大小有小阔缘、大宽缘还有特宽缘;乾隆通宝的大宝陕,也是泉局大字大满文,但是比大宝川可贵多了,美品价格轻松破千,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与此稍有点容易混淆的是大字泉手陕,那只有上百一个,千万别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