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暴力催收、裸条、高利贷等负面消息缠身后,面对监管的重压,众多平台被迫退出了P2P领域最赚钱的校园贷市场,不过在最近国内五大行中的中行、建行宣布启动大学生贷款业务,又让沉寂多时的学生信贷市场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P2P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与巅峰时期相差甚远,而在这74家平台中,仅有21家平台专注于做校园贷业务。多数平台迫于监管政策和舆论压力放弃或拆分了相关业务,这也让校园贷市场形成一个空档期,此时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市场无疑会进一步压缩P2P平台所占比例。那么备受人们关注的校园贷乱象在国有银行这样的“正规军”入驻的情况下,会有所改观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造成校园贷市场兰乱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贷款需求的产生,是因为自由资金已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必须求助于他人或金融机构。正常情况下,借款人与贷款方都会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来衡量控制贷款规模。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没有稳定的劳动收入,也没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也就是说他们的还款能力严重不足,之所以“校园贷”或如此火爆,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们的超前消费能力,同样这也是“裸贷”、“暴力催收”等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
那么国有银行的涉足校园贷能从这个根本原因解决问题么?答案是不能,因为贷款方变成了相较于P2P平台更为“正规”的银行,但是借款人群仍然是在超前消费的大学生,他们的还款能力依旧无法保障,银行也将面临借款人违约的问题,而区别可能在于银行能够更加正规、文明的“催收”,减少各种乱象的发生。
不过相信此次国有大行涉足“校园贷”,也有可能承担起改变当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责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4月下旬召开的"2017年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反思,“社会批评我们银行对大学生的信贷业务服务不到位,他们找不到地方贷款,就找网络或社会上的高利贷”,郭树清说,商业银行应研究如何"把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显然监管层已经意识到,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需求不容忽视,且宜疏不宜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智消费,仍需要监管部门及银行的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国有银行的“入驻”,以及监管部门的重视,校园贷市场会变得越来越规范。同样具有黑历史的P2P,正在经历关键的行业监管整改阶段,而通过严格的市场规范,P2P已经从当初的蛮荒时代逐渐走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