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技术致富。在昌江乌烈镇,这样的致富“密码”人人知晓。乌烈是农业大镇,常年在田园中劳作的乌烈村民也慢慢地积累了经验,练就技术“本领”。能吃苦、懂技术的“乌烈女工”很快打响了属于自己的劳务品牌。
近日,记者到乌烈镇走访,村民们盖起了新楼房,开上小汽车。“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是辛苦打工赚来的。”村民们自豪地说,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日子越过越红火。当下,随着“劳务带头人”新型务工帮扶模式的兴起,一支昌江优秀“娘子军”——乌烈女工,正在悄然而生。
勤快又能干
“劳动光荣,有活干就开心!”
在乌烈镇峨沟村一处菠萝蜜基地内,村民符光坤穿着长袖外套、戴着草帽,正在锄草浇水,汗水顺着脸颊滴落,符光坤顾不上擦,她的注意力全在手上。“我们一人一天能干一两亩地,动作要快。”符光坤说着,手上的活没有停下,动作十分娴熟。今年57岁的符光坤是峨沟村的“劳务带头人”,十多年前,符光坤就往返于广东、海南等地务工,在她的带领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姐妹加入了务工队伍。
符光坤在果园劳动。记者 吴兴财 摄
2012年以来,不少省外客商到乌烈镇租地种植做农业,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吃苦耐劳的符光坤在自家田地农闲时,主动到周边基地找活干。符光坤说,在基地里,她管过西瓜、种过芒果、摘过辣椒,“哪里要人就去哪里。”凭着勤劳肯干,得到种植老板的赞赏。基地农忙时,基地老板就找上符光坤,希望她能找来更多女工一块干,就这样符光坤成了村里的“劳务带头人”。
“劳务带头人”符光坤。记者 吴兴财 摄
在田地里干的是体力活,一个小时下来又热又累,但符光坤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只要有活干就不累,我们越干越起劲。”在符光坤看来,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勤快能干才能发家致富。“一天150元,基地还管吃。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顾上家。”
如今,凭着务工赚钱,符光坤每月能拿出2000元给丈夫看病,一年还能存上一些,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在一起干活的工友们,都被符光坤热情开朗乐观的精神所带动。“符大姐十分热情,也乐于助人。”同村妇女张世花是最早跟符光坤外出务工的人员之一,至今已有7年。她的两个孩子在学校读书,外出务工后,每个月能给孩子一千多元的生活费用。
符光坤和工友们。记者 吴兴财 摄
当“技术农民”
外地瓜商“抢”着要乌烈女工
走进乌烈镇,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全靠外出务工盖起了楼房。”在乌烈镇上,村民郑春艳自豪地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刚从福建务工回来,回家休息一个月又要返回基地。
今年48岁的郑春艳扎着马尾,看上去十分干练,因常年在基地干农活,皮肤晒得黝黑。掌握毛豆种植技术的郑春艳是基地老板高薪聘请过去的,不仅开出了一个月8000元的高薪,还包了往返的机票费用。“毛豆在播种的时候是个技术活,要十分耐心,一个坑只能放一到两粒种,多了会影响出芽率。”郑春艳在基地干活时总是多观察、多问多练,慢慢地便掌握了这一技术。
“郑大姐干活认真负责,工作交给她我们放心多了。”2010年到乌烈附近包地种植毛豆的瓜商陈盛多年与郑春艳合作,如今他已回到福建种植,基地里还是少不了郑春艳的身影,每年毛豆下播的时节,他都会从海南把郑春艳“请”过来。
在郑春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外出务工。她干活认真负责,遇到不懂的工作郑春艳总是主动学习,落实技术要领,再手把手教给同行的工友们。“她脑瓜子灵泛,什么东西都学得快,有她在我们安心多了。”同行的工友给郑春艳点赞道。
乌烈镇党委书记孙如洪给“乌烈女工”点赞,“她们熟练掌握播种、插秧、采摘等多项劳动技能,每到一处务工,都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深受周边企业的青睐。”孙如洪说,乌烈女工一年能为村里带来近7000万元的务工收入。
乌烈镇开通“点对点”务工服务。记者 吴兴财 摄
近年来,为培育塑造“乌烈女工”这一劳务品牌,乌烈镇依托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在乌烈村委会设立的海南就业驿站昌江乌烈镇站,组织动员村内熟悉本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 10 名劳务带头人到就业驿站登记注册,平时一边与驿站实时对接,一边分头联系分散在村里的女工,并与企业谈好待遇、餐费、时间和工种等问题,根据企业需求,快速筛选队伍里适合本次务工的人选,发挥了极大的纽带作用。
点对点服务
擦亮劳务品牌
在农村劳务带头人的带领下,乌烈镇涌现出一大批勤劳的“乌烈女工”,其中,以乌烈村为最。目前,昌江各镇登记在册的农村劳务带头人有22名。其中,“乌烈女工”农村劳务带头人有10人。
为了进一步擦亮乌烈女工劳务品牌,乌烈镇积极畅通企业用工渠道。每当企业有用工需求时,就联系县就业局通过“点对点”输送的方式,将女工们从驿站直接送达用工地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从“零星式”向“组织化”转变。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乌烈女工来到就业驿站就等于到了田间地头、进了市场车间。劳动者和企业双向联系的渠道畅通之后,企业用工更方便了,女工们就业也更省心了。
自去年6月以来,乌烈就业驿站共对接沟通用工企业339家,为强村富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劳务经济的稳健发展。
孙如洪表示,乌烈镇作为农业大镇,乌烈镇的女工们农业劳动更是本领高超,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早起贪黑的身影更是深入人心。乌烈女工的劳务品牌已经打响,下一步继续挖掘带头人,开启务工新篇章,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乌烈女工大家庭来,把闲置劳动力团结起来,为昌江就业平台增添新色彩。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