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陆续攀升,炎炎夏日终于不可阻挡的来了。据国际气象组织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再次卷土重来,今年夏天可能是历史上最热的夏天。
1997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升高,会影响到世界各地的天气。
在酷暑难当的时候,上下班坐在车里“叹空调”一定是你心情最愉悦的时刻之一吧?但对于车辆停在室外的车主们来说,夏天其实也是他们最头疼的时刻,那就是暴晒后车内如蒸笼一样的到处火热火烫,如果急着用车,刚上车那会简直是煎熬啊。高温也就算了,付出“汗水”(你的)与“努力”(空调),不用多久你又可以回复清凉了。但过程中你可千万别忽略了暴晒后弥漫在车内的“无形杀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在今年年初,中汽测评就发布了《中国汽车测评研究报告(2022)》,包含基于去年市面主流热销车型的8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高温条件(模拟阳光照射4小时)下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是常温模式下的1.5~3.4倍,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国标的基准值。所以,车辆暴晒以后觉得车内味道重不是错觉,它确实存在。
如果摄入太多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驾驶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咳嗽和胸闷等现象,重者甚至会产生轻度粘膜刺激症状,并感觉到压抑和注意力无法集中。
那应该怎么办?别急,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高温后开空调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净化作用相当明显:高温开空调半小时后8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分别大幅下降了44.9%-131.3%。不过,相较常温模式,它们的浓度还是稍微高了些——除乙醛外,其他7项物质的浓度相较常温模式增长了4.2%-84.1%。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今后用车,首先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下暴晒;如果不能避免,暴晒以后最好提前开启空调外循环30分钟;最后,如果买新车,预算合适的话可以考虑下那种可以远程开启空调的车型。
其实,除了空气质量以外,关于车辆“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能,还有很多对消费者来说是“开盲盒”般的地方。例如动力电池电磁辐射是否真的超标?油耗为什么比厂商宣称的要高?去充电为什么还要会挑桩等等。消费者其实一直希望有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用成体系的方式方法来给出答案,从而做到选车用车时心中有数。
消费者这种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其实也是我国汽车市场不断成熟的表现,国家和政府也对汽车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正因如此,中汽测评在多年研究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联合行业开展研究,从目前绿色汽车市场的产品定位、消费者关切的核心指标及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上综合考虑,进一步完善体系并正式推出了《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以下简称C-GCAP)。C-GCAP将从健康、能效、低碳三个方面对汽车绿色性能进行星级评价,覆盖了车内空气、电磁防护、油耗(传统能源汽车)、续航及充电(纯电动汽车)、碳足迹等行业及消费者关注的测评指标。简单来说,这个新的规程将帮助消费者充分了解测评车辆在环保、绿色性能上的水平,同时也将促进行业产品绿色性能提升。
据悉,C-GCAP即将于今年7月正式实施,期待C-GCAP的实施将会对市场与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为汽车企业在技术上明确方向,引领车企按照技术发展趋势前进,同时还能够推动提升中国汽车产品的健康、节能、低碳性能,帮助消费者建立绿色出行理念,提供更加公正专业的购车参考。
自此,中汽测评也构建起了以《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C-ICAP)、《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C-GCAP)为支撑的综合测评体系,成为覆盖主被动安全、智能网联及汽车绿色性能的综合第三方权威评测机构。相信不断完善自身的中汽测评将持续助推中国汽车安全、智能、绿色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