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什么中风,不过就是脾衰了!为什么中医在国外备受推崇?后来我才彻底明白:西医只是来路,中医才是归途!
中医曾经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如今却遭遇了“滑铁卢”。
现在的人对中医充满了各种不信任,认为中医都是骗子,根本治不好病。
更有甚者一些中医黑到处宣扬中医的不是,对中医指指点点,口诛笔伐。
可是对比着如今中医在国内的现状,国外人民对中医是大受推崇,认为中医博大精深,是一门高深的技艺,尤其对中医的玄妙之处充满好奇。
相反对西医就有些不以为然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西医的各种弊端。
中医更能治标治本,找到病灶的来源,解决病患的痛苦,免于受到疾病的折磨。
我记得有一个患者,我见到她时已经完全无法说话,语言困难,神态呆滞,一直在痴痴地傻笑。
她几乎没有办法走路,只能依靠家人的搀扶和背着,饭吃不下,水也喝不下,不能正常进食。并且伴有四肢发凉,全身无力地症状。
我又看患者的舌头,发现她的舌有齿痕,把脉后知道患者脉浮滑,尺脉沉细。
经过一番仔细辨证后,我给患者开了方子:羚角,羌活,明天麻,制附片,甘草,菖蒲,胆星,郁金,制半夏,茯苓。
结果,患者服用2周后,全身状态就略有好转。按照此方,继续服用一个半月,诸证大减,患者的头脑反应已经日渐清晰,手足开始温热了,语言表达也逐渐清楚,可以正常喝水进食。
这是什么道理呢?西医无法根治的病,最终还是要靠中医来解决。
我们首先要找到病症的原理,方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气血生成就会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就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出现“枯萎”现象,接着就会百病滋生。
脾胃好了,人就健康,面色就红润,精神也充足。
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为太阴湿土,又主运化水液,故喜燥恶湿。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
脾作为营卫二气之源,它的亏虚,会让人的卫外之能下降。如此一来人就容易受到外风的袭扰。
与此同时,患者由于脾虚,运化不及,痰湿内聚。在这个情况下,外头的邪风一来,难免引动体内痰湿与之狼狈为奸。
这就是《诸病源候论》中所谓的“外风引动痰湿”。如果体内的痰浊不老实,接下来就会引动肝风内起。
也是明清时期以来,一直被医家重视的“痰浊引动肝风”。体内的肝风夹带痰湿这么一吹,人的经络受阻、清窍失灵,就出现了中风。
所以说,在患者中风的过程中,脾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既然找到了病因,要想改善中风这个病症,必然是要健脾、化痰湿、温阳气,进而开窍醒神。
方子中:
羌活——解表祛风
羌活能将体内的邪风排出。
羚角、天麻——清内风
茯苓、制半夏、胆星、制附子——健脾化痰浊。
制半夏燥湿化痰;制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有温阳化痰、扭转乾坤之力。
郁金、菖蒲——开窍醒神
虽然以我个人的微小力量,无法改变现状,但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医一定能重新焕发光彩。如此,我便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