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诗词的朋友基本上都会一喜欢一本书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诗经》,基本上众所周知诗经分为了风雅颂第三个部分。其中的风是民间的小调,雅为朝廷正乐,颂是祭祀用的曲调。那么问题来了,诗三百属于收集类的整理诗集,那个年代不是现在的新媒体时代,更没有QQ没有微博新闻,他们是如何收集曲调呢?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三种说法。
这第一种说法就是献诗说,在那个时代诗经并不仅仅是诗,而是曲子要唱出来的,许多的达官显贵就很喜欢听曲子。而献诗说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顾名思义就是有些官员想要讨好自己的上司便将自己这一地带好听的歌曲进献给上级。一级一级的往上进献,总有一些好的曲目会献给当时的主君。但是
诚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基本已经被认为确实存在献诗。世间歌曲千千万,可是能呈给主君的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君主肃穆威仪,献上去的诗也都是富丽堂皇的朝廷正乐。而《诗经》中最多的却是民间小调国风,由此便出现了下面的说法。
第二个便是采诗说,基本上是靠着人力去各地方收集而来的。也就生出了一种职位叫做采诗人,这个采诗人的选拔也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谁人都可以做这项工作的。首先作为采诗人要深入民间,要和那些民间人对话还唱给自己听,并且一般唱歌人都为女子,所以五大三粗的男子自然是不可能担任的。采诗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如果是弱柳扶风的女子自然也是不能担任的,毕竟采诗需要走遍大江南北,那时候女子尽管没有宋朝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礼教,但是依旧不会出行太远。
那么,采诗人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呢?、
既不能是男性,也不能是女子,那就只剩下那些有些年纪的老妪,通常情况和蔼的样子更加适合和民间唱歌的女子进行交流,并且忙乎了大半生,身子骨也磨练硬朗的。不过这个职位也算是一种安慰性的职务,有一些家中无子或者孤身一人的老妪就可以通过这个职位而得到国家的补贴,算是一种变相的发放养老基金。
第三种说法是删诗说,这个说法和前两种不一样,前面两种是收集,这一种是删除。大家都知道《诗经》被称为四书五经中的一经,也是这个原因才会有如此高的地位。这四书五经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所以说《诗经》在文坛上的地位都是拜孔子所赐。删诗说也是和孔子有关。说在孔子曾经重新编排过诗三百继而成为了现在的《诗经》,其中删减了许多的内容。
但是这个仅仅只是一个说法,根本是传言。因为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和现在《诗经》及其相似的诗三百篇。其中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左传》中有记载吴国公子聘请鲁国,请观周礼的时候所选曲子正是现在《诗经》中分类相同的十五国风二雅以及周颂,而所记录的年代,孔子年仅八岁。孔子即使是再天才,也不可能在八岁之前便删减《诗经》并且得到众人的认可。
虽然删诗说是不可信的,但是它的存在也不是空穴来风,在《论语.子罕》中也说道过在孔子的晚年时期做过整理诗乐的工作。这也是删诗说流传下来的一个起因。
总而言之,诗经是一代一代人经过长时间所收集下来,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最后编订成书,成为了现在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