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血糖监测(SMBG),俗称测血糖,它是每一位糖友患者或家属的一门必修课。它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的是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变化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不同血糖指标的意义 说起血糖监测,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血糖指标,这些指标的该什么时间测,糖友们应该都清楚,但是这个时间点测血糖的意义,你是否明白呢。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监测是能最真实地反应患者血糖情况,因为这个时间点(隔夜禁食8-12小时这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监测的血糖值可以排除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检验药物疗效,尤其有助于发现低血糖。 餐前血糖: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摄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餐后2小时血糖: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 不仅如此,餐后2小时血糖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而自我血糖监测是目前监测餐后血糖最有效和最实用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监测控制餐后血糖的治疗药物效果。 睡前血糖: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凌晨3点血糖:必要时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由于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足引起的“黎明现象”还是由于降糖药物过量导致夜间低血糖引起的“苏木杰现象”。 随机血糖: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 选择适合您的血糖监测方案 在明白了血糖监测指标的各个意义之后,糖友们该考虑血糖监测的频率了。如果一定要每天都测七八次,那无疑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经济负担也会随之增加。 对糖友们来说,治疗方法的不同,血糖监测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生活方式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糖友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案供糖友选择。 生活方式治疗 对于采用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的糖友们,指南给出了每周必测5个时间点的血糖谱。 口服降糖药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友的交替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每天测2个时间点血糖谱,适用于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的糖友。 对于经常出现夜间低血糖和空腹高血糖的糖友(尤其是年龄>60岁的老年人),每周应加测睡前血糖2次。 2、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友的短期强化血糖监测方案 每周3天,每天必测5个时间点血糖,包括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前和晚餐后。 除此之外,每周还需测3次睡前血糖。 适用于以下情况:有低血糖症状;旅行;感染等应激状态;正在对用药、饮食或运动方案进行调整;HbA1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如入学、开始新工作或改变工作时间;需要获得更多的血糖信息等。 3、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友的餐时配对方案(以进餐为基础的自我血糖监测) 每周3天,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的血糖水平,帮助糖友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监测方案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至少5次,包括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和睡前。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4次,包括空腹、晚餐前、晚餐后和睡前。 对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友来说午餐前血糖监测很重要,每周至少监测3次。 2、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方案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次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以星期二复诊为例,星期一加测);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以星期二复诊为例,星期一加测)。 打预混胰岛素的糖友容易出现午餐前低血糖,因此每周至少还需监测2次午餐前血糖。 3、基础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方案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以星期二复诊为例,星期一加测);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以星期二复诊为例,星期一加测)。
以上几种情况的血糖监测方案仅供糖友们参考,实际情况还是需要糖友们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向医生咨询。
原文内容来源:罗氏血糖仪官方网站